30年後,高層住宅或成「窮人房」?專家直言:特別是碧桂園的房子

2019-08-27     探房杜咔咔

隨著城鎮化的逐步進行,加上國家不斷的修建鐵路,高鐵等行為。大量農村人民進城,導致了城市人口增多,而城市供應住宅土地卻有限情況下,開發商只能從原本的蓋多層住宅變為蓋高層住宅,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所以,我們現在住的房子容積率越來越高,10層、20層、40層、60層都比比皆是。

雖然這樣做可以節省許多土地,讓更多的人能在城市住上房子,但我們都明白,房子是有壽命了。按照國家出台的標準,現在的商品房壽命都能在50年以上,那麼壽命到期呢?那就是危房,要麼就拆遷,要麼繼續住。假設繼續住的話,就會有高昂的維護費,並且時時刻刻會感受到安全問題。比如香港早期建成的高層住宅,目前就遇到了物業公司不願意接手這些高齡住宅,導致樓道衛生髒亂、設備老化、外牆脫落、住高一點的水供不上、小偷關顧、電梯經常停導致要爬10幾20樓等現象。

不過這些還是小問題,最起碼房子還能住上50年。如果遇上的是碧桂園當初建的住宅,能不能撐過40年都是問題,畢竟碧桂園提倡的是「高周轉」。碧桂園的項目實施「4568」法:當天(通宵)出圖,最慢40天開工,三個月開盤,4個月賣樓,5個月回款,6個月現金流為正,8個月再投資。這樣的建房速度能達到質量要求?或許一時間看不出什麼,但長期下去,無疑是為房子的安全問題埋下一顆炸彈。萬科創始人王石就曾經說過,中國住房建築平均壽命只有30年左右。所以未來有錢人會逐漸搬離這些地方,只留下了經濟較差的住戶。

那麼不住,選擇拆遷呢?過去我們的房子大都是多層住宅或是平房,拆起來簡單,成本不用太高。可是現在的房子動輒30層以上,少數60樓以上。這樣的房子拆起來得動用多少人工物力呢?開發商精的很,每筆帳都算的清清楚楚的。就算開發商願意支付這些成本去拆,可是住在裡面的居民願不願意拆還是個問題呢?之前的多層住宅,一棟最多不超過80戶家庭,勸說起來都費力,現在的多層住宅,隨隨便便都200戶以上家庭,勸說起來更費勁。以深圳羅湖的木頭龍小區為例,舊改規劃10年了,耗死了49名業主,只因有4戶業主不簽約還無法動工。可見拆遷難度有多大。

既然保養貴、拆遷難,那我以後賣了找別的新小區就好啊。要這麼容易就好了!你自己都不願意住的房子,別人就會願意買?除非你房子的價格特別便宜,或者帶了個超級好的學區房,別人還會考慮下。要不然的話,在價格相差不遠的情況下,誰都會放著樓齡新的房子不買,去買老房子。加上樓棟里租房的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造成惡性循環,導致居住環境差不說,轉手難度也會增加。

當然,這些都是未來才會發生的情況,目前市場還是以高層住宅為主,畢竟除了以後會發生的這些問題,現在買高層住宅居住還是比較舒服,有小區設施、有電梯、住高點的通風采光好,還能享受教育和醫療,所以不買這個你也沒其他好的選擇。

總之,我們也只能做好當下,買房的時候儘量選擇高質量的樓盤,以免住不到20多年就出現質量問題。關於高層住宅問題有什麼好的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uPP1mwBJleJMoPMkp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