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懷著對諜戰劇的想像,點開這部劇時。
下一秒就看見男主歐豪,壁咚了面前這個第一次見面的女學生。
到了第二集兩人見面,一頓正式的自我介紹後。
歐豪又壁咚了這個女學生...
派爺退出去,仔細看了看簡介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一部的定位,不是抗日劇,也不是諜戰劇。
而是叫:熱血傳奇年代劇。
他脫胎於傳統抗戰題材,試圖從上海灘的幫派入手,以小人物寫大時代...
要用人話總結就是——
《前夜》最大的問題就是想的太好,執行拉垮。
小小幫派成員,因為意外捲入暗流涌動的抗日情報戰中。
前後跨度近十年,有複雜交錯的陣營,有熱血的群像。
拍的好便能渲染出一種命運感。
可劇中的表現怎麼說呢?
還是太兒戲了。
這劇第一場戲的安排,就蠻難評的。
一次刺殺行動,目標是手握重要情報的叛日軍統高官。
可行刺者的手段那是相當的簡單粗暴啊。
直接在人潮洶湧的大街上,破窗把目標從車裡拉出來。
兇器用的還是最原始的小刀,一套連招十分華麗(費時間)。
先是對著肚子連捅數下,然後輕輕貼近他的耳朵問候:
「日本人的酒好喝不?」
隨後帥氣割喉。
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高官的保鏢全程被另一個莽夫按在地上動彈不得。
甚至想不起自己的褲兜里還有一把槍。
臨死前才掏出來象徵性給大家聽了個響。
咱就是說,軍統高官的安保措施,就這麼拉垮嗎...
行刺者的目標顯然也不僅僅是取人性命,還有一把鑰匙。
可這鑰匙早被轉移,命運的齒輪也在此刻開始旋轉。
林昔(歐豪飾),家道中落後跟著乾爹成為一個幫派打手,但心地善良。
一天,他在巷子裡撞見有黑衣人拿槍火拚。
這小子也是猛,抄起一塊木板就掄了上去。
原因無他,只因黑衣人是老熟人:自家隔壁賣餛飩的老陸。
情分讓他顧不得追究原因,撿起槍就幫著老陸準備突圍。
可是雙槍難敵人家這麼多手,「砰」,老陸中彈。
雖然當時確實是「情急之下」,但還是對於林昔為了讓老陸快走。
而一下把中槍的老人推倒在地上四仰八叉成為人形活靶子的行為,還是讓派爺感到有一絲疑惑。
這時,有過壁咚之緣的女學生蘇楠(張慧雯飾)出現了。
倆人果真一個路子,男的抄板子,女的推網兜。
十分巧妙地運用手邊的小物件制服了持槍的敵人。
再回頭看老陸,人已經沒了。
林昔為了不讓《前夜》在這時就全劇終。
毅然決然地,拿走了老陸手裡那把不知道幹什麼用但是看起來很重要的鑰匙。
果不其然引火上身。
拿了人家東西,馬上各路人士就找上了門。
首當其衝就是女學生蘇楠。
相信大家早就猜到她的身份不簡單!
沒錯,她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愛國大學生。
和賣餛飩的老陸是一路人。
沒有執行過任務,但因為我黨人手不夠了。
再加上她說她不怕危險,於是就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她了...
而這個任務到底有多重要呢?就關係到那把鑰匙了。
鑰匙鎖著的,是一份愛國人士名單。
也就是說如果名單泄漏,那麼這些慷慨支援愛國事業的大佬們,一個都逃不脫。
再換句話說,如果蘇楠任務失敗,上海的抗戰就徹底失敗了。
然後蘇楠的任務,不出意外也真的失敗了。
好在鑰匙先是被林昔撿到了。
與此同時,軍統也派出了年輕人周應群來搶奪鑰匙。
因為除了愛國人士名單,柜子里還有一份重要的軍火裝備提單。
就這樣,三方勢力開始了周旋,猜忌,利用。
可與此同時奇怪的是,最想要得到這些名單的76號,像xx下線了一樣。
一點動靜都沒有。
但凡你去查查老陸和誰最親近,都能摸到林昔這條線來。
結果三人安安穩穩拿到了名單。
然後林昔一瞟,好傢夥,自己乾爹趙涵居然也在名單之列。
在內心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擔心,怕乾爹有生命危險。
果不其然怕啥來啥,死對頭朱啟文突然請趙涵吃飯。
而朱啟文的背後,就是日本人。
又是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他想做什麼不言而喻。
趙涵不顧勸阻毅然赴這趟鴻門宴,還當面燒毀了名單。
結果飯局結束一出門,就遇到了殺手。
萬幸在周應群的解救下死裡逃生。
按理說身為大佬應該敲響警鐘了吧?
不,趙涵就是頭鐵,就是大搖大擺帶著林昔上街。
你以為他有後招?單純不怕死而已!
然後就死了...
派爺看到這心中百般滋味,但無奈最後只能匯聚成四個字:XX智障...
而這,只是個開始。
各種迷惑行為大賞馬上就要輪番上演。
愛國青年被76號圍堵,被嚇到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反抗。
還好教授放下筆桿端起槍,及時出手相救,讓他們快跑。
結果青年們又不跑,說要留下來反(tian)抗(luan)。
結果就是打又打不過,逃又不想逃。
於是教授為了掩護同學,果然犧牲了。
另一邊,76號的人也有點大病。
裡面打得熱火朝天,不進來。
等學生一個個慢慢上車坐好了,啟動了。
這下知道開搶了。
你但凡動動腿,走兩步,任務早就完成了。
而蘇楠卸下了一車同學後,也決定赴死。
「轟」的一聲,下線了。
別怕,動動手指拖動一下進度條。
嘩的一下,七年後。
蘇楠就又重新上號了。
沒錯,《前夜》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時間跨度極大。
它把故事分成了三個時間點,以此描繪熱血青年在時代之下的成長。
七年後,林昔加入了軍統。
但是服裝換了,林昔還是忘不了幫派的出身。
待在軍統,也是囂張至極。
當面頂撞領導,那只是日常洒洒水。
違規違例毆打下屬,也沒人敢聲張。
必要時,直接拿槍指著同事。
也沒人敢放一個屁。
但咱只想問一下:
您作為一個潛伏的特務,這行事作風,會不會太顯眼了一點...
人家不懷疑你有問題,還懷疑誰?
隔壁周應群也是,懷疑領導有問題。
直接當面質問...
這些莽夫行為,真的無力吐糟。
所以乍看起來,《前夜》想做的事其實和之前的另一部劇《歡顏》非常像。
都是試圖運用新的類型,來重新述說抗戰故事。
《歡顏》選擇了典型的公路片形式,主人公徐天隨著劇情推動,歷經廣東、福建、上海等地。
以他為主線,帶出老孫、俞亦秀、章加義等革命群像。
述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
並且帶有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
但你別看它說的花里胡哨,可是作為核心的故事與人物,是相當紮實的。
再加上張魯一、廖凡、張譯等人的演技過硬,才撐起來這麼一個紅色題材少見的嘗試。
而相比之下《前夜》的硬體,就拉垮許多。
編劇也沒有抓牢自己想講的「青年」二字,只是片面地抓取了他們身上「肆意」「衝動」的一面。
於是所有劇情都要為這幾人的「莽撞」讓路。
腦子裡想升華的那些主題,也被「腦子一熱」給消解。
這不是一部劇的問題,它可能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
播出前打出的旗號有多高逼格有多響亮。
播出後的正片就有多拉垮。
走路還沒穩當就想著跑。
還是踏實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