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下水舉國歡騰,一個問題隨之而來,中國造多少航母才夠用?

2022-07-01     佐羅軍事

原標題:福建艦下水舉國歡騰,一個問題隨之而來,中國造多少航母才夠用?

福建艦下水舉國歡騰,一個問題隨之而來,中國造多少航母才夠用?

中國的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下水之後,高度關注中國海軍力量發展的國內外人士隨之將「中國是否會有第四艘航母」的問題提了出來。在6月30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對此進行了回答。

針對中國是否會繼續建造更多的超級航母,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回應:中國航母的後續發展計劃,將按照國家安全需要和裝備技術發展情況綜合考慮。

目前,軍事專家的主流觀點是,根據當前日益複雜和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國需要發展更多的大型航母,按照其他國家航母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在短期內如果繼續建造大型航母,肯定是基於「福建」艦的設計基礎上進行優化提升。

首先是中國有建設高水平航母艦隊的戰略需求。21世紀的海戰已經越來越多的依賴於大型水面移動作戰平台航空母艦,如果說在過去的二十世紀巨艦大炮是海上霸主的話,那麼現在的情況則完全不一樣。

無論是維護領海主權完整還是打通海上戰略路徑,維護海洋權益,都必須藉助於航空母艦。美國是世界上海上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目前美國共擁有超級航母11艘。我國作為新興大國,也有新崛起的海洋大國,海洋之路才剛剛開始,因此航空母艦也是我們必須關注的點。

不過,建設高水平航母艦隊的制約條件非常多,因此建造多少艘航母才夠用,需要根據國家的戰略需求和經濟能力來綜合衡量。擁有航母和擁有能夠隨時執行作戰任務的航母,是兩回事。航母這種海上的大傢伙終究不是普通的家用小汽車,今天壞了修理一下明天就能夠上路。

一般來說,航空母艦的部署狀態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在母港里維修,有的在部署的途中,有的在執行任務中。航空母艦的出海頻率基本為每6個月左右一次。

總會有一些航母處於休整狀態,所以能夠處於戰鬥狀態的航母一般不超過總數的一半,甚至有時候只有三分之一。

對於航母來說,以美國為例,一艘航空母艦每年至少需要四個月時間回母港的船塢里進行最基本的維護保養,有的甚至需要更多的時間。除此之外,還需要花費三四個月進行達標訓練。

如果是核航母,還需要在全艦壽命的中期以後進行核燃料的更換,即使像福特級那樣採用終身免換燃料的反應堆,也需要進行核動力系統的正常保養,這些都很好費時間。因此核動力航母的實際使用時間要少於常規動力航母。按照維護保養、訓練以及實際部署這套流程來計算,差不多需要三艘核航母才可以確保有一艘航母處於戰備狀態,確保不出現航母的「空窗期」。

航空母艦的運用上有個很重要的指標是「在航率」,一艘航母每年出海的時間有限。實戰部署6個月就相當厲害了,如此通盤計算下來,一艘航母每年實際部署的時間可能僅僅只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要想維持隨時能作戰的2~3艘航母的規模,那就需要至少建造6艘航母。

早在2018年4月,中國海軍成立69周年之際,海軍專家張召忠接受《參考消息》的採訪,局座被詢問中國海軍應該具備多少艘航母,才能夠滿足藍水海軍的這樣一個作戰需求?

局座認為:航空母艦一般是三班倒的,也就是航母總數量一般是在航航母的三倍,你打算在這個地方有一個人在站崗,你起碼有三個人。我們要確保隨時有兩艘航空母艦處於戰備狀態,在海上去打仗,始終保持兩艘,你起碼要有六艘,這是最少了。所以,中國最少要有六艘。

航母是很貴的,不僅建造航母很貴,運營航母也非常貴。中國海軍從2000年開始暴兵,占用了軍費的很大份額,這方面的投入也成為國內造船武器行業的盛宴。打造海軍遠洋艦隊和維持海軍遠洋艦隊,都是需要花大錢的。但最重要的是持續的花大錢,海軍技術的更新是非常快的。

從戰略和經濟上看,中國也不太可能像美國那樣一口氣造10艘或11艘航母並且每隔二三十年進行疊代。主要原因是中國沒有全球霸權和全球部署海軍的需求。因此保留一支相對強大,具有局部優勢的航母艦隊規模就足夠了。

此外,中國還面臨海洋封鎖的地緣困境,中國的所有關鍵出海口都被敵對島鏈封鎖制約。有點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在這種地緣困境下,需要海空並舉,加大戰略轟炸的力量,而不是完全投資于海軍。

有了遼寧艦和山東艦,以及福建艦,中國大機率繼續建造一艘與福建艦同型的常規超級航母,然後再建造2艘核動力超級航母。形成6艘航母的規模,然後放緩速度,繼續建造新航母的同時著手考慮退役遼寧艦,形成良性循環的疊代。

因此目前還是中國航母建設事業的爬坡期,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15年時間,屆時我國海軍將建成一支相對強大夠用的航母艦隊。當然,前提是中國不發生大問題,要有錢,而且要持續有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e1e33337e2dfc6abcfc6c47256b14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