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師,60歲,從哈爾濱出發前往天津,準備去給天津上班的兒子看孩子......
高鐵486元,普通車152.5元;
高鐵6小時,普通車17小時;
高老師選擇了152.5元,17小時的普通列車.....
晚上8點出發,第二天中午1點抵達天津.列車出發後6個小時,也就是
總之,高老師沒有下車,但
就這樣生生忍了10個小時,他還沒叫120,自己打車來到醫院.....
立即行心電圖檢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予以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口服,送往導管室,造影現實心臟最大的血管,前降支開口完全堵死:
還沒來得及打通血管,患者就發生心臟驟停,經搶救40分鐘,搶救無效,宣布臨床死亡......
高老師的兒子已經泣不成聲......
高老師一路走好!
作為心血管醫生,我們還得冷靜的看待這個病例;其實高老師有好多次機會,可是就是沒有把握住,也說明我們的科普還是做的不夠好,看到我們科普的人太少太少!
這是高老師的第一個機會,沒有把握住。
上火車後,發生胸痛不緩解,應該立即撥打120,在最近的站台下車,這樣機會肯定非常大。
胸痛不緩解,第一個要想到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會要命的!
在醫院外的地方,誰也救不了;耽誤時間越長越救不了!
可以,但不一定有效甚至有時候有害。
如果是心絞痛可以含服硝酸甘油,如果3分鐘左右就能緩解,說明硝酸甘油有效,如果發作可繼續含服,但要理解就診。
如果含完硝酸甘油15分鐘以上不緩解,就不要含了,因為超過15分鐘就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這時候,不但含服硝酸甘油無效,且如果是低血壓會造成病情加重。
沒做心電圖之前儘量少吃阿司匹林,因為胸痛也可能是主動脈夾層,吃阿司匹林只能加重出血,加重病情。
沒有更好的辦法,就是撥打120,就近下車,前往醫院。
為什麼懷疑急性心肌梗死要分秒必爭呢?
堵死後的心臟,隨時可能出現心臟驟停,越快打通血管越能減少死亡。
舉個例子:心臟本身好比1萬士兵,心肌梗死後,切斷了血流,這1萬個人開始逐漸死亡;斷血的時間越長,死亡的人數越多,開通血管越早,能救活的人數就越多。死了2000人,就剩8000人以後幹活;死了5000人,就剩5000人幹活。原來10000人乾的活,現在8000人或5000人干,能受得了嗎?沒辦法就得拚命干,直到心衰,直到大家都幹不了,心臟罷工。
如果高老師在瀋陽下車,如果高老師在秦皇島下車,在唐山下車.....在任何早一點下車,或許都能獲救!
可是高老師偏偏選擇了終點,或許高老師更想早點看到孫子吧!
可是生活就是這樣的捉弄人!
因為即使一個人,那也是一條命!
列車的終點就在前方,人生的終點也在前方。
列車錯過了可以重新再買一張車票;人生錯過了沒有辦法從新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