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麼一句話「沒有哪個民族能如此嗜茶如命了」,如果你有疑惑,不知道是哪個民族,那麼攻略君告訴您——藏族。揭曉答案後,是不是覺得恍然大悟,對啊,奶茶、甜茶、酥油茶,在藏區拍攝飲食大片時,確實是出鏡率極高。
茶,中國傳統飲品,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抗炎、降低心血管病發病幾率、預防癌症、降血脂、減少體脂形成、抗菌、改變腸道菌群生態等多項功效。生活在高原的人們常以肉為食,而茶,正好是解膩的飲品。
內地茶的傳說來源於神農氏,話說神農氏的肚子是透明的,五臟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任何入口的食物在腹中如何反應也看得清楚。有一次,神農吃到一種樹葉,這種葉子吃進肚子裡後,在裡面走來走去,像是士兵在進行搜查,不一會兒,整個腸胃便像洗過一樣乾淨清爽,感覺非常舒服。神農記住了這種葉子,給他起了個名字,叫"茶"。
高原有關茶的由來是這樣的:吐蕃王都松芒布傑得了一場重病,靜養之時,王宮屋頂的欄杆角上飛來一隻以前沒有見過的美麗小鳥,口中銜著一根樹枝,枝上有幾片葉子,在屋頂上婉轉啼叫。國王派人查看,將小鳥銜來的樹枝取來放到臥榻上。國王發現這是一種以前沒有見過的樹枝,於是摘下樹葉放入口中品嘗其昧,覺得清香,加水煮沸,竟是上好飲料。這便是高原茶的由來,很是玄幻,無從考究。
又有一說,西藏的茶是文成公主作為嫁妝帶到高原的,之後在西藏流行開來。不過時間上攻略君有些疑問,文成公主嫁的是松贊干布,而史料記載,高原人民嗜茶的風氣在囊日松贊(也叫朗日松贊)時期便有了,囊日松贊是松贊干布的父親。
傳言太多,我們便當做樂呵聽一下就行了。而文成公主與茶有淵源也不是空穴來風,從文成公主之後,吐蕃與唐朝的茶馬貿易便開始了。用良馬換茶葉,為此,唐朝還特意設立了「茶馬司」。
唐朝之後是宋朝,宋朝開闢了多條通往藏區的「邊茶古道」,相繼在雅州(今四川雅安市)、黎州(四川漢源縣)、調門(四川天全縣)等地設立「茶馬互市」,從而開闢了由川西經甘孜、昌都至烏斯藏的茶道。這條古道長達5000公里,源源不斷的茶葉被運往高原,茶文化便慢慢的形成了,久而久之,一種新型的飲品,酥油茶便誕生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敬茶的禮儀,走在拉薩的街頭,總會看到手拿暖瓶的本地人走過,在寺廟中,他們又會向佛像獻上自己所帶的酥油茶,是敬意,對信仰的虔誠。而這種虔誠不單單是對佛像,也對即將奔赴遠方的親朋好友或者歸家的親朋好友。他們背著或手拿暖瓶,暖瓶中盛滿酥油茶或者甜茶,擁抱過後,喝上一杯,平安與祝福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