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躍棟 高潔,胡美,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重症醫學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自從1977年Kramer醫生首先將持續動靜脈血液濾過(CAVH)應用於臨床以來,連續腎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於重症患者常表現為多臟器功能不全、循環不穩定及全身炎症反應等較為複雜的臨床情況,故重症血液凈化有著與傳統血液凈化不一樣的特點。它不僅僅替代受損的腎臟功能,在嚴重感染、重症急性胰腺炎、中毒、肝衰竭、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擠壓綜合徵等非腎臟危重的治療中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危重症搶救中必不可少的血液凈化技術之一。
機理
CRRT是模仿腎小球的濾過原理。通過兩種方式即對流和彌散來達到清除溶質的目的,將動脈血或靜脈血引入具有良好通透性的半透膜濾過器中,血漿內的水分和溶於其中的中小分子量的溶質以對流的方式被清除,亦即靠半透膜兩側的壓力梯度(跨膜壓力)達到清除水分及溶質的目的。小於濾過膜孔的物質被濾出(包括機體需要的物質與不需要的物質),同時又以置換液的形式將機體需要的物質輸入體內,以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CRRT的清除機制
目前CRRT常用的治療模式
* 緩慢持續超濾(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SCUF)* 持續靜(動)-靜脈血液濾過(continuous venous(arteri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A)VH)* 持續靜(動)-靜脈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us(arterio)-venous hemodialysis, CV(A)VHD)* 持續靜(動)-靜脈血液透析濾過(continuous venous(arteri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
CV(A)VHDF)
* 持續靜-靜脈高通量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igh-flux dialysis (CVVHFD)* 血漿置換(plasma exchange, PEX)* 血漿吸附灌流 (plasma absorption and perfusion, PAP)
適應證
腎性適應症 — 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時的腎替代治療。
2. 非腎性適應症 — 由於CRRT對炎性介質及其它內源性毒性溶質的清除作用,它已被廣泛應用於許多非腎衰疾病的治療,如全身炎症反應綜合症或全身性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ARDS)、心肺轉流術中與術後、充血性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與肝移植術後的替代治療、嚴重的水、電解質、酸鹼失衡、擠壓綜合症與橫紋肌溶解綜合症、腫瘤溶解綜合症、藥物過量或中毒。
CRRT與透析區別:
血液透析的血流量一般在200~350ml,CRRT的流量在50~200ml之間。
單次血液透析時間一般4-6小時,CRRT可以持續治療24小時。
血液透析主要清除小分子毒素,CRRT對中、大分子也有清除作用。4. 控制氮質血症的模式與水平:與間斷透析相比,CRRT可持續而平穩地控制氮質水平。5. 對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的控制:CRRT可有效而平穩地保持重症病人水、電解質、酸鹼的平衡。
總之,相對於常規透析,CRRT對機體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急性肺水腫、心力衰竭患者容易耐受,同時能夠在保持穩定的平均動脈壓和有效腎灌注的前提下,快速清除體內過多的液體,糾正酸鹼平衡及電解質紊亂,臨床中對重症急性腎衰、重症胰腺炎、膿毒血症等非腎臟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另外,對顱內壓的影響:嚴重神經創傷、神經外科手術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人,常常在發生腦水腫的同時伴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此時若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療,極易發生失衡綜合症,加重腦水腫的程度;而CRRT可保持顱內壓的穩定,保證良好的腦血流灌注。
展望
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從最早的19世紀的放血療法發展到今天幾乎涉及到臨床的各科室,改變了許多難治性、複雜性疾病的預後,為臨床治療學開創了一條新途徑。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外的第三種療法。目前,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技術發展很快,在越來越多的難治性疾病的治療方面都發揮了難以想像的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將會成為更多臨床醫生的好助手,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