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孩子總愛和你唱反調?面對2歲左右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該這樣做
昨天和朋友約好一起到公園野餐,一起去的還有家裡的小孩子們。朋友家的兒子2歲了,已經過了學步階段,口語表達詞彙量也突然猛增,我還在感嘆她「已經渡過了難帶的嬰兒階段」。朋友卻一臉苦惱:「現在這階段,也並沒有多輕鬆。經常喜歡跟我們唱反調,不管讓他做什麼事,都是『不』字當頭。每天都得費勁口舌,他還總討價還價。」
確實是這樣的!2歲的孩子將經歷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聰明的孩子會想盡辦法與父母抗衡,存在感特彆強,整天在你的視線里為所欲為。
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就會出現逆反心理?其實這跟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係,如果您能先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對他的逆反心理也就不會覺得那麼難以理解了。
孩子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1、有獨立傾向,生活自理行為開始出現。
孩子已經有獨立傾向,已經過了學步階段的孩子,能脫離媽媽的懷抱,開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這個時候會發現孩子想嘗試自己洗手、有獨立進食的慾望,甚至想模仿大人穿衣服、穿鞋襪,當大人要提供幫助時,他還未必能接受。
2、情緒不穩定,對家人依賴性較強。
朋友家的小孩在這方面就比較明顯,他每次出門前都想自己穿鞋襪,但是由於小肌肉動作發展還沒完善,動作會比較笨拙。經常穿不上襪子,而當媽媽想幫忙時,一旦靠近他就馬上生氣地大叫,甚至開始在地上翻滾。
一方面表現出想獨立的行為,但在分離時又特別焦慮,依賴性仍然很強。前天在朋友圈看到閨蜜發的一個小視頻,印象還很深刻,場景是這樣的:她洗澡、上廁所時,孩子在廁所門口拍打著門,哭喊著要「媽媽」,她出門買個菜,孩子在家裡哭到她回家,誰抱都不要,就是要媽媽!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情緒也不夠穩定,很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產生情緒波動,短暫的分離也能使他們產生焦慮。
3、以自我為中心,開始出現逆反心理。
朋友間的幾個孩子在一起玩,經常會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以前我也曾因此煩惱過:請朋友來家中玩,小孩拿什麼玩具,女兒就把它搶過來,搶不過甚至動嘴咬人,我跟她溝通,她卻尖叫著說「不要」!鬧得大人們彼此都很尷尬。
不難發現,2歲左右的寶寶言語中開始出現「不」,口頭禪經常是「不要、不行」,一個不順意就在地上打滾撒賴,與人相處時占有欲也比較強。其實孩子並不是不講道理、霸道自私,他也沒想著要來折磨媽媽,是因為他們開始有自我意識,但是又不懂得表達。
4、開始有模仿他人行為的意識
2歲的孩子開始愛模仿別人,學大人說話、穿大人的鞋子走路,像大人一樣喂芭比娃娃們吃飯等。在家人們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孩子們經常在模仿大人的行為中提高認知與動作發展。
孩子的逆反心理除了跟年齡特點有關,跟家庭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每個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有的媽媽能輕鬆解決孩子的逆反行為,而有的媽媽卻覺得孩子越來越難以管教呢?
可以看看是不是跟這幾點有關:
1、不尊重孩子
孩子雖然小,但他們也有自尊心,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來教育他們,充分尊重孩子。有些爸爸媽媽不顧這些差異,強行給孩子「定規則、定要求」,即使嘗試過知道不適合孩子,也不會去靈活調整。而且一旦做不到就會懲罰孩子,或者總在耳邊嘮叨著,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緒和逆反心理。
2、好奇心得不到滿足。
2歲左右的孩子喜歡探索新鮮事物,好奇心很強。家裡的家具、電器、日用品等都是他們的探索對象,但家長們經常在孩子探索時阻止、甚至訓斥、打罵孩子。這樣孩子的好奇心不但得不到滿足,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做出叛逆行為。他心裡會想:「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我偏要這麼干」!
3、溝通方式不恰當
與孩子溝通不當,也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許多職場爸媽因為工作忙碌而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導致孩子情感不豐富,沒有感情連結,父母的話也就沒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孩子做錯事情沒有馬上提醒、指出,而是遷就他們的錯誤行為,他會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一旦爸爸媽媽想管教的時候,孩子就很不適應,出現叛逆行為。經常看到商場裡的孩子會隨意拿柜子上的東西,甚至弄亂、扔地上,如果爸爸媽媽因此批評孩子,會引起他的不滿,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孩子在家,已經習慣將玩具扔滿地,而家長不做提醒和阻止。他覺得這樣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問題,可到外面去,爸爸媽媽就會批評他,因此不開心。
當孩子出現的逆反心理時,爸爸媽媽的態度及做法,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兒子在兩歲時,逆反心理也是表現得比較明顯,以前總得跟他鬥智斗勇。但我覺得比起吼叫、訓斥,「轉移注意力」會是更好的方法。
1歲多的時候,他很喜歡吃飯,但到了2歲左右,他開始反抗吃飯。讓他帶個圍兜,馬上把它扯了下來;要把他抱進餐椅時,他兩隻腳蹬得又硬又直,不肯坐下去。如果是你,你會強硬幫他帶上圍兜嗎?會強行把他放進餐椅嗎?我敢肯定,如果你這麼做,肯定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引起更大的哭鬧。
其實這麼小的寶寶,注意力移動得很快,我利用這點來化解兒子的叛逆行為。給他帶上圍兜而他不肯時,會與他討論圍兜上的花色,讓他指指小動物的位置,說說小花的顏色,聊天中就順勢把圍兜戴上了;而抱他坐進餐椅時,先拿今天的輔食餐給孩子看,讓他拿著蔬果棒、水果丁等食物,就能順利把孩子放進餐椅了。
2、制定適合孩子的規則
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會受到規則的約束,對孩子來說同樣如此。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為他定下一些小規則,養成習慣之後就不用等著你跟在屁股後叮囑。
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睡前主動刷牙、玩玩具後主動收拾等,同時也能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規則的養成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在剛開始培養時肯定很不容易,但習慣一旦養成,你就會發現少費許多口舌。
除了規則,孩子的生活規律也很重要。當他餓了、渴了、累了、睏了,孩子就容易發脾氣,如果能養成規律,就能阻止孩子的爆脾氣。
3、了解孩子逆反行為的背後原因
在兒子叛逆階段,對要得到的東西就是一定要得到,可是我也有自己的原則,有些東西不該給他的就不能給。像姐姐正在玩的玩具,他就一定要得到,可是姐姐也不肯跟他分享,我也不能強制要求姐姐,於是他會哭、鬧。
他的這種有逆反行為,是因為想引起家人的注意。所以,當孩子無理取鬧、甚至在地上翻滾時,我選擇適當的冷處理,不當他的觀眾。沒有觀眾,這演員也就沒趣了,等他發現沒人關注到他的表演,情緒反而馬上穩定下來,這時我再安撫他。
媽媽也要學會換位思考:他為什麼要這樣鬧,為何有這樣的心理?2歲的孩子已經能和大人較清楚的溝通,與孩子溝通也需要技巧,有時繞個彎就能輕鬆解決難題。如果你問,「你要不要穿外套?」 這答案肯定是「不要!」 其實你可以換個說法,「你想穿小汽車的衣服,還是恐龍的呢?」他肯定會二選一!溝通清楚後,孩子會慢慢知道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4、給孩子自主的空間
兩歲的孩子已經慢慢開始形成自主意識,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如果家長一直忽略孩子的需求,也會導致孩子哭鬧、跟你對著干。我們可以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敞的空間,減少對孩子的限制。
但前提是必須告訴孩子安全第一,水、火、電器、藥物等得做好防範措施,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5、放鬆心情,調整自己的心態
第一個叛逆期的孩子通常會讓媽媽感覺很累、很煩躁,因為他們似懂非懂,脾氣卻很拗。而當媽媽煩躁時,或許你也會跟孩子一樣發脾氣,進入「壞脾氣循環區」。
孩子感受到你的脾氣,或許他會擔驚受怕;但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有模仿能力,他看到媽媽不開心時是這樣發脾氣的,他也會覺得「這樣的方式是可以的」,所以很大的可能引起他更叛逆的行為。媽媽們除了照料家庭及孩子的一日生活,也該放鬆自己的身心,給自己交友、外出旅遊的空間,愛自己才能更愛孩子!
叛逆期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爸爸媽媽們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過於急躁,一定要調整心態,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學習和成長。
互動話題:您家寶寶2歲時是什麼樣的狀態呢?當他出現逆反行為,您是如何處理的?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贊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S0y2XEBiuFnsJQVxS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