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奔176公里,帶著「傢伙」去救命! 浙大一院重症醫學團隊成功救下美麗老師

2020-06-05     浙大一院

原標題:夜奔176公里,帶著「傢伙」去救命! 浙大一院重症醫學團隊成功救下美麗老師

24歲的詩詩(化名)風華正茂

她是嘉興海寧的一名音樂老師

同事眼中,她知性、氣質又美麗

小朋友口中,她溫柔又耐心

然而,一場小小的「感冒」

卻讓她的心肺停止了工作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重症醫學專家團隊(之江院區)

火速帶著「傢伙」

夜路奔襲176公里

援馳浙大一院海寧院區

為姑娘安裝ECMO(體外膜肺氧合)

利用「人工心肺」維繫了花樣的生命

一場爭分奪秒的生命接力

驚心動魄

(視頻來源:海寧日報)

心跳300多次/分鐘,多次除顫未果

24歲的溫州瑞安姑娘詩詩在嘉興海寧的一所學校當音樂老師。5月20日清晨,因胸悶持續加劇、並伴隨著頭暈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的身體不適,她被家人送往浙大一院海寧院區急診科就診。

其實,此前幾天,詩詩就已經出現了咽喉痛、發燒、渾身沒勁、嗜睡的症狀,她以為得了感冒,怕父母擔心,一直沒敢告訴家人,只是吃了一點普通的感冒藥,沒想到,病情沒有緩解、反倒愈發嚴重。

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當地醫生考慮詩詩是「心源性休克、爆發性心肌炎」,但具體病因還需進一步住院觀察、治療。

5月21日傍晚,已經住院的詩詩,病情突然加重,出現致命性的室顫(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縮或不協調的快速亂顫),每分鐘有300多次(正常成年人心跳為60~100次/分鐘),如不及時施救,患者很快就會死亡。

19點45分,詩詩被送進ICU,浙大一院海寧院區的醫生經過1個多小時的搶救,詩詩的情況仍然非常糟糕——心跳、血壓難以維持,只有ECMO治療能為患者搏取一線生機!

「用了藥、做了電除顫,但恢復過來以後,1分鐘不到又出現室速(室性心動過速)室顫,情況非常危急,隨時有可能心臟停止跳動。」 浙大一院海寧院區重症醫學科張琴華主任醫師回想起當晚搶救的情形,心裡還為這位年輕的姑娘捏一把汗。

他們迅速與浙大一院醫務部副主任屠振華副主任醫師聯繫,請求遠程連線浙大一院,進行多學科專家會診(MDT)。MDT後,浙大一院專家團隊給出治療方案:考慮到當地的醫療資源有限、沒有ECMO設備,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重症監護病房立即啟動RRT(rapid response team,快速反應小組),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之江院區監護室主任李彤副主任醫師帶隊,組織專家帶著ECMO到海寧救人,上了ECMO後再將其遠程轉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夜奔176公里,生命面前分秒必爭

死神面前,分秒必爭。李彤快速制定出具體救治方案,團隊成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將ECMO機器及相關用品、搶救物品快速備齊裝上救護車,三名專家帶著「傢伙」奔赴海寧救人。而此刻浙大一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之江院區監護室副主任吳曉梁副主任醫師,帶領著另一隊救治小組人員在之江院區科室內「嚴陣以待」。

21點30分左右,李彤一行到達浙大一院海寧院區,他們和當地醫院專家通力合作,評估、管路預充、穿刺置管、ECMO轉流,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僅僅用時40分鐘。23點30分,詩詩的生命體徵平穩下來,醫生反覆檢查確認後,她被連夜送往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進行進一步治療。

凌晨患者由RRT小組送達之江院區監護室,由於患者處於自主循環衰竭狀態,所有心肺功能均由ECMO設備維持,稍有差池立即會有生命危險,所有的救治工作連續進行,包括凝血功能調整、腎臟替代治療、心電輔助,至24小時維護之後,患者仍處於嚴重的心律失常狀態,心室顫動持續長達2小時。

在這種狀態下,為了保障患者的心腦腎臟以及其他臟器的灌注,需要護理團隊不間斷的評估和護理,並實行單人管理。在經過了嚴密的監護和綜合的治療,詩詩終於恢復了自主循環功能,達到了ECMO撤機要求。

5月24日上午9點,在血管外科及ECMO灌注師的幫助下,詩詩成功撤離ECMO。2小時後,她順利拔除氣管插管並撤離呼吸機。拔管後的詩詩微弱的語言說道:「謝謝你們……」短短几個字,卻滿懷感激之情。此時還只是救治工作的階段性勝利,在這之後還需要謹慎的臨床觀察,持續血流動力學監測和腦功能維護。

經過一段時間嚴密的臨床觀察,詩詩的各項指標趨於正常,未出現明顯併發症。目前,她已被轉到心血管內科的普通病房進行治療,康復指日可待。

當心!這樣的「感冒」可能是爆發性心肌炎

如果把心臟比作房子

心肌就是房子的牆壁

當牆壁發生炎症

就是心肌炎

爆發性心肌炎(FM)是心肌炎中最危重的類型,它大多由病毒感染引發,包括流感及副流感病毒、細小病毒、各種腸道病毒、腺病毒、巨細胞病毒、EB病毒,甚至肝炎病毒、愛滋病病毒都有可能致病。

專家介紹,爆發性心肌炎最初2~5天的臨床表現與感冒非常相似(如輕重不等的發熱、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瀉),因此很多人最初都以為只是患上了感冒,極易漏診、誤診。病毒在大量侵蝕人體的心肌細胞後,患者會迅速產生「爆發性」的心肌受損——如氣短、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心悸、頭昏、極度乏力、食慾明顯下降等,之後出現心臟衰竭或者嚴重心律失常,並可伴有肺、肝臟、腎臟等多個臟器功能衰竭。

作為十分兇險的心血管危重症,爆發性心肌炎死亡率高達50%,很多患者以猝死為首發表現。目前,我國每年成人新發展暴發性心肌炎至少有3-5萬例。

「爆發性心肌炎導致的心源性休克,除了通過ECMO體外循環維持,基本沒有其他有效手段,並且相當強調時效性,需要在最恰當的時機進行干預,強有力的團隊是保障這樣高危操作的必須條件,只有支持得當才能最大程度減少臟器損傷,甚至能夠讓處於死亡邊緣的患者完全康復。浙大一院監護室團隊,是經過多年專業化培訓的隊伍,完全具有應急處置能力,已經成功救治多名重症心肌炎患者。」李彤介紹,浙大一院重症醫學科行V-A ECMO治療暴發性心肌炎,相比V-V ECMO治療管理難度更高,患者一旦獲得合理的救治,多數可痊癒且不遺留任何後遺症。因此,爆發性心肌炎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對改善患者預後極為關鍵。

專家提醒,感冒、腹瀉後出現心慌心悸、胸悶胸痛、活動後呼吸困難、氣急乏力、下肢浮腫、頭暈、暈厥等症狀時,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時就醫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注意通風,勞逸結合,少去人多擁擠的地方。這既是預防感冒的基本原則,也是預防爆發性心肌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麗萍 徐菁瑜 江晨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歡迎轉發

轉載請聯繫我們

點個「在看」

分清感冒和爆發性心肌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U3g3IBfGB4SiUwZR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