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盈江觀鳥行之三——邊境上的和平飯店&小精靈與大個頭

2021-02-23     野去自然旅行

原標題:2020盈江觀鳥行之三——邊境上的和平飯店&小精靈與大個頭

今天繼續來看沈梅華(化石老師),去年12月在盈江觀鳥行程中領略了哪些神奇的自然體驗。

邊境上的和平飯店

這一天因為夜探的關係,到住的地方已經快11點了,大家基本上都是放下東西倒頭就睡,甚至沒來得及顧及自己身在哪兒。

第二天才知道,我們住的地方叫做石梯村,是個景頗族村寨(我們的另一位司機排師傅就是景頗族的,是這裡的護林員)。石梯村的位置比較高,吃飯要下到靠近洪崩河(大盈江)的地方,而那裡就是中國的國境線了。

在犀鳥谷的幾天,我們的三餐基本上都是在這條國境線上的一個小飯店裡解決的。飯店的名稱很應景,叫做「和平飯店」。在我們這些上海人看起來,又多了一些別樣的意味。

因為和緬甸只隔著一條河,所以我們從吃飯的地方可以直接看到對面的緬甸。河並不寬,風景也很好,讓我想起在同樣是南非邊境的Makuleke,我們曾多次站在界河——林波波河的邊上,眺望鄰國辛巴威和莫三比克。

不過不同於那時我們可以隨便玩「跨國界」的遊戲,現在的中國國境可是萬萬出不得的。河邊上早就裝好了紅外探測器,而古樸的小街盡頭,就是我們的邊防哨所。

因為疫情的關係,現在執勤特別嚴格,不僅是附近掛了不少防疫、防偷渡的標語,我們還被要求登記了好幾次信息,並被反覆提醒「千萬不要跨越國境」!啊,就算是不被提醒我們也不敢過去呀,就算在國境線邊上收到了緬甸的手機信號,我們都要擔心半天:「健康碼會不會變顏色呀?」(後來發現這個擔心是多餘的。)

「和平飯店」本身也是個有意思的飯店。剛進店我們就被牆上貼的大幅海報吸引了目光,紛紛圍攏過去。一開始我還以為大家是要點菜呢——鄉村小飯店不都是把菜色直接貼牆上方便大家點菜的嗎?然而定睛一看大家哪是在點菜呀,這裡的海報上印的可是各種各樣的鳥——啊?原來這是這裡的鳥類圖鑑啊?喂喂喂,大家這是來吃飯的還是來看鳥的???

顯然,這裡就是個標準的鳥人餐廳,大家到了這裡就會忍不住對著牆上的鳥圖比對一番——今天看見了什麼鳥?還有哪些鳥沒有看到?至於吃飯都是其次。

而像我們這種佛系觀鳥的人,更是在吃飯之餘把這家飯店及其周邊的各種資源都探索了一番——我們在旁邊的大樹上發現了超長的白蟻隧道、在樹洞裡發現了不知名的鬣蜥、在界河邊上和巡邏的黃猄蟻坐在一起,和飯店裡老神在在的貓一起吃飯。

最贊的是有一天晚上還在飯店對面的山坡上看到了鷹鴞!——這也是我們此行之中唯一成功找到的貓頭鷹。所以佛系觀鳥的最大的好處是——因為沒有「必須要達成」的固定目標,旅途中反而處處都充滿了驚喜。說到底對於像我這樣閒散的懶人,享受過程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結果。

小精靈與大個頭

犀鳥谷的那幾天,清晨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刮著大風。大風天動物就不太活躍了,所以我們就選擇上午多蹲鳥塘,下午則多跑野外。

藍枕八色鶇

犀鳥谷的鳥塘也蠻不錯的,我在這裡終於看到了我的第一隻八色鶇——藍枕八色鶇(Blue-naped Pitta,Pitta nipalensis)。藍枕八色鶇在八色鶇家族當中算是相貌非常低調的,雖然不像仙八那樣靚麗,但畢竟人家也是八色鶇,有著八色鶇特有的呆呆的感覺,非常可愛。

大盤尾

還有華麗的大盤尾。在路邊看到它們的時候它們總是一閃而過,絲毫不給我們留一點觀察的機會,但在鳥塘里,它終於盡情地將自己炫酷的髮型和華貴的尾羽展現在了斑駁的陽光之下。

黑鷳

鳥塘里也時常有些鳥的互動很有意思。本來就是非常謹小慎微的鳥,我們等了很久,其它鳥都來吃過好幾撥了,它們才小心翼翼地從後面的灌叢當中探出頭來。

灰孔雀雉

起先只有一隻,然後慢慢地,變成2隻、3隻。它們左顧右盼,四下張望了半天,好不容易才終於放下戒心開始在地面啄食,突然從它們身後的灌叢里走出一隻紅原雞,對著一隻鳥的屁股就是一口,把人家嚇得驚跳了起來,瞬間引起一陣慌亂。而始作俑者紅原雞則得意地「功成身退」,顯然它並不是來和它們爭搶食物的,就是存心過來嚇它們一下而已。啊,鳥也有這麼惡劣的心理嗎?同樣是雉雞類的成員,「雞」為什麼要為難「雞」啊?

鳥塘就像是一個舞台,坐在鳥塘裡面的我們就像觀眾席上觀眾,看著一幕幕情景劇在我們面前上演。而當我們走出鳥塘,就會發現舞台原來和我們周邊的世界是一體的。

紫嘯鶇

鳥塘附近的樹叢和竹林其實就和鳥塘擺出的「舞台」一樣熱鬧,只不過這種熱鬧可能更多地會以聲音的方式呈現出來——許多鳥藏身在樹叢當中,拒絕展示它們的身姿,而只以多變的鳴囀,向我們昭示它們的存在。——對於很多林鳥來說,這才是它們真實的世界。我們只能靠轉換「視角」,才能體會這個世界的存在。

方尾鶲

但人類畢竟還是視覺動物,我們更容易被與自身份享相同「維度」的東西吸引。通常大而靚麗的動物才能成為大多數人喜聞樂見的「旗艦物種」。這就是為什麼犀鳥谷最吸引人的動物還是犀鳥。不光名字叫「犀鳥」谷,這裡的房頂上、屋檐上、甚至路燈上都能找到犀鳥的造型。

發冠卷尾

中國有5種犀鳥,犀鳥谷有其中3種。觀賞犀鳥最好的季節其實是上半年犀鳥繁殖季(4-6月),因為那個時候雄犀鳥會把自己的妻兒都封在樹洞裡,一家都靠它一個來喂食,所以只需要在犀鳥築窩的樹洞附近蹲守,就一定能見到它們。而目前只能碰運氣找找看。

沙巴的冠斑犀鳥

可能是因為以前在沙巴看過不少犀鳥(在沙巴,冠斑犀鳥和花冠皺盔犀鳥都是很常見的),我這次對於犀鳥並沒有太大的執念,只是想著:「要是能見到沙巴沒有的犀鳥就好了」。畢竟中國還有3種犀鳥是沙巴沒有的。——沒有想到最後還真的讓我們找到了。

雙角犀鳥

當那巨大的身影從我們身邊飛過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是雙角犀鳥(Great Hornbill,Bucerosbicornis)!它不僅是中國最大的犀鳥,也是整個犀鳥科當中最重的成員,雄性個體的平均體重可以達到3公斤左右。當然它也是我最想見到的犀鳥。但也是最難見到的犀鳥,因為越是大型的犀鳥往往越仰賴完整的熱帶雨林或熱帶季雨林才能生存,對環境要求很高。

這樣大的犀鳥飛起來當然是非常有力量的,在空中的身姿應該可以用「雄健」來形容。用400端的鏡頭拍攝都快爆框了。雖然只是在我們附近飛了兩圈,但是對我們來說,這樣的邂逅已經足夠讓我們讚嘆不已了。之後,大家紛紛決定明年四五月份約起,再來看犀鳥繁殖的場景。果然,這就是「旗艦物種」的魅力!

八哥

大黃冠啄木鳥

未完待續......

歡迎關注野去自然旅行資訊公眾號(yetravel2014),了解更多自然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KaU0HcB8MnI47Ij8h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