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有14個地級市,它們的地名有何來歷?

2020-01-04     獨行客地圖帝

位於我國東北部的遼寧省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由14個地級市(含兩個副省級城市)組成。遼寧省14個地級市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就講講這個話題。

​遼寧省省會是副省級的瀋陽市,位於遼寧省中北部,車牌代碼為遼A。瀋陽是清朝入關前的國都,清朝時稱為盛京,地位相當於明朝遷都北京後的南京,是祖宗靈寢所在。清朝雖然定鼎北京,但清朝皇帝經常回盛京祭祖。這座擁有輝煌歷史的城市為何叫瀋陽呢?遼朝在這裡設瀋州,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朝廷因此地位於瀋陽(今渾河)以北,水之北謂陽,所以稱瀋陽。

​遼B是遼寧省另一個副省級城市大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負山扼海,南可望山東,東可望朝鮮半島,西可望京津,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大連的得名有好幾種說法。這裡盛產大蠣,所以稱大蠣灣。一說是清咸豐八年(1858年),李鴻章在此建軍港,因諧音稱為大連灣。另一種說法是滿語把這裡稱為「達連」,意思是大海。還有一種說法與沙俄租占這裡有關,俄語把這裡稱為「達里因」,意思是遠方,後諧音稱為大連。

​遼C是鞍山,著名的鋼都,被譽為我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鞍山的地名出現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因這裡夾在兩山之間,像一個馬鞍,所以稱鞍山。

​遼D是撫順市,著名的煤城,位於瀋陽以東。撫順得名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為防禦元朝殘餘勢力和女真各部,在高爾山下修建一座磚城,取「撫綏邊疆,順導百姓」之意,定名為撫順。

​遼E是本溪市,位於瀋陽東南,轄區呈啞鈴狀。本溪境內有一個湖泊,形如杯子,形狀像犀牛的角,所以稱為杯犀湖。杯犀和本溪讀音差不多,大家後來就讀成本溪了。清同治八年(1869年),定名為本溪,簡稱溪或本。

​遼F是位於遼寧省東南部的丹東,隔著鴨綠江對岸就是朝鮮半島。丹東以前叫安東,1949年至1954年曾為遼東省省會,遼東省後撤銷。1965年定名為丹東,取紅色的東方之意,「丹」也是紅色的意思。

​遼G是錦州市,位於遼西走廊東部,著名的戰略重鎮,號稱東北門戶。在東北作戰時,只要扼住錦州,就可對敵軍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錦州境內有條小凌河,彎彎曲曲像錦緞一樣,故稱錦川,遼朝在這裡設錦州。

​遼H是營口,位於渤海遼東灣東岸,著名的鮁魚圈就在營口。很久以前,有一些牧民在這裡建幕搭窩棚生活,很像是軍營,所以稱為營子。後來因為營子位於遼河口,所以稱營口。

​遼J是位於遼寧省西北部的阜新,過去以煤炭資源多聞名。阜新的名字定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阜新縣,取「物阜民豐、煥然一新」之意。

​遼K是遼陽,位於瀋陽西南。在瀋陽崛起之前,遼陽是遼寧乃至東北最大城市,就是三國時的襄平,司馬懿殺燕王公孫淵之處。到了遼朝和金朝,遼陽稱為東京,是遼金重要陪都。號稱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就是在遼陽繼位稱帝,進而開創一代盛世的。遼陽之名得於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他把位於小遼河(今渾河)的遼陽地名搬到了現在的遼陽,設府。有意思的是,遼寧省簡稱遼,遼陽市的簡稱也是遼。

​遼L是盤錦,位於錦州與營口之間,面積只有約4100平方公里。盤錦的地名出現於1950年,當時要建一個葦場,就取盤山和錦縣的首字定名為盤錦葦場,1984年設盤錦市,簡稱盤。

​遼M是全國聞名的「大城市」鐵嶺,位於遼寧省東北部,與內蒙古、吉林省接壤。在明朝以前,相傳這裡有一條地面非常堅硬如鐵的路,形狀像山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名為鐵嶺,簡稱鐵。

​遼N是位於遼寧省西北部的朝陽市,東接河北省,北接內蒙古,境內有著名的大凌河。朝陽之名始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為附近鳳凰山有個朝陽洞,設朝陽縣。朝陽是歷史名城,東晉十六國有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慕容氏建立的國家,輝煌一時。而前燕進入中原前的國都就在朝陽,當時稱為龍城。十六國還有一個北燕,國都也在朝陽。

​遼P是位於遼寧省西南部的葫蘆島市,原名錦西。接連東北與華北的遼西走廊位在葫蘆島境內,以北有著名的黑山。葫蘆島以西是河北省秦皇島市,出了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不遠就是遼寧省葫蘆島。之所以叫葫蘆島,是因為境內有一個葫蘆形狀的半島,所以在1994年改市名時定名為葫蘆島,簡稱「葫」。

​遼寧省14個地級市,各有各的美麗和優勢,如果有機會來遼寧看看,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E0cbW8BMH2_cNUg_sz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