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與韓國簽署軍機適航協定,KF-21進軍歐洲市場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2024-01-10     看航空

原標題:波蘭與韓國簽署軍機適航協定,KF-21進軍歐洲市場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1月2日,韓國正式與波蘭簽署軍用飛機適航認證協議,彼此承認對方國家政府驗證的軍用飛機安全性。

除波蘭外,目前已有4個國家與韓國簽署了這一協議,分別是美國、西班牙、法國、澳大利亞。

KF-21

與波蘭成功簽署這一協議對韓國來說意義重大:

按照韓國目前的軍用飛機發展戰略,打開歐洲市場是其重要的一步。而波蘭則是至關重要的啟動用戶——波蘭不僅在2002年9月與韓國達成了價值30億美元的協議,採購48架FA-50戰鬥機以替換老舊的蘇-22和米格-29戰鬥機,也對於KF-21項目表達出強烈興趣,目前兩國已經在正式推進該項目的合作流程。

波蘭FA-50已於2023年7月開始交付;首批交付的12架FA-50GF(間隙填補)飛機,來自韓國空軍轉讓的訂單,配置低于波蘭採購合同標準;後續會升級到FA-50PL狀態,涉及外部油箱、火控雷達、航電系統以及更多武器彈藥的整合。

2023年4月,波蘭軍工領域最主要的企業之一波蘭武器集團的董事會主席塞巴斯蒂安·赫瓦萊克訪問韓國,參觀了韓國國防採辦計劃管理局(DAPA)、韓國航空工業(KAI)和韓華公司,並表示希望能參與韓國KF-21戰鬥機計劃。

據報道,波蘭政府正在討論通過替印尼支付其在KF-21項目中的欠款,達成收購其股份的目的;而阿聯似乎也正在推進類似的工作。

戰鬥機隱身彈艙的設計涉及大動壓、高過載下的氣動彈性等問題,工程難度非常高,是五代機設計中的核心難點。KF-21選擇了分階段發展以減少技術風險、加快研發速度。因此初期KF-21的構型僅採用半埋式腹部掛點。

波蘭希望在2026年開始參與KF-21項目,屆時該機已經量產並進入完整構型(帶有內埋武器彈艙)的Block 2發展階段。

這是一個很討巧的時間節點;此時的KF-21已經發現並修改掉大多數缺陷、發展到較為成熟的水平;波蘭又能儘快地獲得該機的實際交付,並迴避了項目超支延期帶來的財務風險。

需要強調的是,波蘭自身的戰鬥機裝備水平較高。一個原因是多數前華約陣營的東歐國家都對俄羅斯抱有強烈的戒備心理,一直不放鬆對本國軍備水平的提高,同時還不斷尋求軍事同盟支援。這也是冷戰後期,北約大幅度東擴的一個關鍵因素。

而波蘭則是對俄羅斯態度最為強硬的國家之一。

2002年,洛馬公司贏得了波蘭戰鬥機的招標,出售48架F-16C/D Block52+,這些飛機從2006年開始交付,配置相當高;擁有APG-68(V)9雷達和ALQ-211(V)4電子戰系統,可以投放包括JDAM/JSOW在內的各種精確制飛彈藥,使用包括AIM-120C-5和AIM-9X在內的空空武器。

後來發生一系列國際政治軍事事件,進一步刺激了波蘭等國家的軍備發展慾望:包括2008年的俄羅斯-喬治亞戰爭、2010年俄境內波蘭總統墜機事故、2014年克里米亞事變等。

2014年12月,波蘭和美國簽署了2.5億美元的合同,採購70枚具備隱身遠程打擊能力的AGM-158聯合空對地防區飛彈,並對F-16進行升級。

2020年,波蘭又和美國簽署了價值46億美元的32架F-35A戰鬥機採購合同,計劃在2024至2026年期間完成交付。

在這種背景下,波蘭依然選擇採購韓國FA-50並很有可能進一步採購KF-21,除了波蘭國防部長布拉什恰克公開指出的,洛馬公司相關資源向F-35高度傾斜、導致F-16產能嚴重不足外,還有兩個可能性較高的原因。

2022年波蘭加快了軍備升級,採購了180輛K2坦克、212輛K9自行火炮,其軍費開支不能僅考慮空軍的需求。

第一個原因是經濟因素。

波蘭在蘇聯解體以後獲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但目前離嚴格意義上的已開發國家標準還有一些差距;加上人口總量不到3800萬人,因此總的經濟體量有限。

2022年,波蘭的國民生產總值為6881.3億美元。而2024年波蘭軍事開支(含軍事援助)將達到GDP的4.2%,是北約協議標準的2倍多。

這種情況下,波蘭如果完全依靠F-16與F-35來維持110至120架左右、甚至更大的戰鬥機群規模,經濟負擔會非常大。

波蘭國土面積只有31.3萬平方公里,其潛在的軍事威脅方向主要有兩個;北方的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與波羅的海和東方的白俄羅斯。

一旦爆發軍事衝突,實際上戰線的總寬度和縱深都比較有限:加里寧格勒與波蘭的邊境線大約210千米,最大縱深不到110千米;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距離波蘭邊境最小距離不到260千米,邊境線長度418千米。

而波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波羅的海狹長水域,被5個以俄羅斯為假想敵的國家包圍——瑞典、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波蘭士兵在波蘭-白俄羅斯邊境的隔離牆工地上站崗,該工程是兩國軍事對立的直接產物。近幾年來波俄、波白邊境關係一直非常緊張,針對性軍演和對峙行動持續不斷。2023年,波蘭和白俄羅斯多次指責對方的軍用直升機侵犯本國領空。

對於探測攻擊距離至少達到數十千米、而且可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的現代戰鬥機,波蘭邊境附近的作戰空域實際上非常狹小。

32架F-35A和48架現代化F-16,可以滿足波蘭在戰時的制空權爭奪需求;但在另一些場景下,它們不是最有性價比的手段。比如和平時期的高強度巡邏、對峙對抗;比如戰爭爆發後,在空中和地面威脅相對較低的區域,實施持續的高強度對地攻擊任務等。

201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空戰,印度一架蘇30-MKI與一架米格-21BIS被巴基斯坦的F-16擊落。巴基斯坦一度否認F-16參戰,就是顧慮到美國對其出口F-16時附加的協議限制。

第二個原因是政治因素。

F-16和F-35都來自美國。美國對軍事裝備出口,特別是高技術裝備出口附有嚴格的限制條款,以確保這些裝備最終能維護美國的外交和軍事利益布局。

特別是波蘭決心要發起主動性、進攻性、跨越邊境線的軍事行動時,很有可能會遭遇到美國的掣肘。為了消除這種風險,引入政治制約更少、使用限制更靈活的第三方戰鬥機及其配套武器彈藥,就存在著顯著的必要性。

實際上在2022年10月,就有波蘭軍官對媒體透露,波蘭不僅對韓國KF-21非常感興趣,請求與KAI進行工作會議分享技術信息;還在試圖獲得韓國正在研製中的最新型進攻性武器彈藥,尤其是「天龍(Cheonryong)」隱身巡航飛彈、「海科(Hycore)」高超聲速飛彈。

特別要指出的是,韓國這些武器的研發意圖之一,也是擺脫美國對韓國在武器出口政策上實施的進攻能力制約;比如「天龍」隱身巡航飛彈,就是美國拒絕向韓國出口AGM-158飛彈以後,韓國開發的本土替代產品。

排版:陳奕煊

文案 | 策劃 :積羽沉舟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波音向中東地區推銷F-15EX,F-15的國際客戶們是否會「買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9df3092797d3b4049d0a51d5149fc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