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有一尊千年大佛,由祖孫三代人完成,為浙江四大名佛之一

2022-09-13     蘇丹卿

原標題:浙江紹興有一尊千年大佛,由祖孫三代人完成,為浙江四大名佛之一

故地重遊,紹興給了我許多新發現、新收穫。其中,有這麼一個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甚至是為之讚嘆:柯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名勝區,主要由柯岩、鑑湖、魯鎮、香林四大景區組成。整個景區以古越文化為內涵,古採石遺景為特色,始於漢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在進入景區不久後,一塊矗立在湖面的巨大石塊引起我的注意,石塊裡面赫然是一尊佛像,岩頂刻有葫蘆形塔剎。

起初,我以為這裡曾有一處大型石窟寺,但因歷史的關係,只遺留下這一尊。

據了解,柯岩景區自三國以來因歷代開山採石造就了眾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觀。其中,就包括眼前這尊石刻的佛像。

這是由隋唐年間,祖孫三代石匠歷經百年相繼精雕而成的彌勒石佛,他們還開鑿了一塊奇石「雲骨」,就在彌勒石佛邊上。

《柯山小志》卷上載:「石佛高五丈六尺,相傳隋開皇間有石工發願為此,未成而逝,以禪之子,子復禪孫,三世訖功。」

這尊彌勒石佛很醒目,也很肅穆,被岩石包裹著,頗有石窟造像的意境。

造像約20米高,兩耳之間可以通人,是浙江四大名佛之一,在此已屹立千年了,是江南古石刻藝術珍品,也是浙江省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刻造像之一,有「天工大佛」之稱。

但關於這尊佛像的是始鑿年代,說法不一。根據地方志記載,普遍認為是隋唐年間。但也有人認為是漢代、三國吳赤烏年、晉永和年間等。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先生認為:「從像容、雕法看,應為宋代造像遺存。」

對於眼前這個尚不明確究竟是哪個年代的造像,時間仿佛並不重要。千年光陰,也是轉眼即逝。「古佛原無意,偶然石借形」。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尊佛像與國內眾多半圓雕、浮雕石佛不同,此造像為圓雕佛像(懸雕法),佛背與佛龕不相綴連,獨立於岩,只有底部仍與岩體相連,具有超拔的文化價值。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尊彌勒石佛的上半身很精細,面部豐滿圓潤,儀態文靜端莊,保留完整。但下本身破壞嚴重,且佛像的手指、螺發等部分也曾有修復。現如如今已成為柯岩風景區的一絕,遊人絡繹不絕。

雖然這裡並非是我以為的「石窟寺」景觀(如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等),但這一尊岩石造像足以令我感到震撼了,尤其是有種「遺世獨立」的意境,令我駐足觀賞,久久不願離去。

在佛像背面是一座具有唐式風格的普昭禪寺,寺廟依山而建,依次為山門、合緣壁、鐘樓、財神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手印山、羅漢院、龍腰池等。

據了解,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仿唐建築。普昭禪寺歷史悠久,興盛於唐朝,原名「大佛寺」、「柯山寺」,明代萬曆年間重建,是浙東名剎,後毀於戰火,1996年重建。

在佛像邊上,還有一塊奇特的石頭,也是柯岩景區的一絕,被譽為「雲骨」。

這塊石頭近距離看,十分普通,需到對岸的普照禪寺門前遙望,方知其震撼。上寬下窄,高30餘米,底圍僅4米,猶如一座顛倒過來的寶塔,號稱天下第一石。

據記載,這是隋唐以來採石而成的一大奇觀,歷代譽為「石魂」、「絕勝」。相傳宋代書法家米芾酷愛石,見雲骨而」癲狂",守數日乃去。

從「天工大佛」到「雲骨」,令人不得不好奇這柯岩究竟是什麼地方?

歷史上的這裡,肯定不是旅遊名勝區這麼簡單。在佛像左側的一處崖壁上的摩崖石刻,向世人解釋了「柯岩」的由來。

三國時期,這裡曾是一處採石場。從魏、蜀、吳割據的三國時期發端,柯山便成了有名的採石場達四百餘年。

由於柯山之石石質優良,石條、石板便源源不斷地從這裡流向四方,並經歷代能工巧匠的不斷開鑿,鬼斧神工般地造就了姿態各異的石宕、石洞和石壁。

據說,「雲骨」還是古代石匠採石的高度度量標尺,俗稱「豎標」,為的是保證採石的尺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6db300045f0a4ff2bac2e3fa54c1d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