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捧起丈夫的骨灰盒,悲痛地將臉貼著它,留下這張催淚的照片

2023-01-02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王光美捧起丈夫的骨灰盒,悲痛地將臉貼著它,留下這張催淚的照片

在延安,王光美遇到了劉少奇。劉少奇同志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使他的婚姻之路也曲折多磨,經歷坎坷和不幸的遭際之後,終於走進了美滿的歸宿。

1948年8月21日,劉少奇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與王光美結為伴侶。

他們相依相攜20個春秋,生育一子三女,盛極不驕,敗極不驚。他們的愛情樸素無華亦堅如磐石。

王光美,1921年9月26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區舊刑部大街32號。父親王治昌是當時有名的革新派人士;母親董潔如出身天津富商家庭,是中國最早的女大學生之一。

王光美是家中的長女,父母在已經有了6個兒子之後,喜得一女,頓覺樂不可支,王治昌為女兒取名「光美」。

王光美家境優渥,學業有成。在北平曾經有「數學三王」之一的稱號。她從北平輔仁大學數理系光學專業本科畢業後,攻讀碩士研究生。成為當時首批宇宙射線研究專業的原子物理學女碩士。

這樣一位出身背景和學識背景都很優秀的女性,卻沒有隻顧埋頭讀書,她時刻關心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當時延安正需要有知識、有專長的青年。王光美懷揣著無比的信念與熱忱,帶著理想與憧憬來到革命聖地。

1946年11月,王光美來到延安王家壩。由於她英語較出色,被分配到朱德、楊尚昆領導的中央軍委外事組,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外事翻譯。

一天,朱老總帶著王光美一行人去見了劉少奇。劉少奇說了一些鼓勵革命青年的話。送客時,王光美走在最後,因為她年輕,官職最小。她是最後一個與劉少奇握手的,劉少奇似乎多握了一下。

有一天劉少奇到外事局參觀,還到了王光美和同事的屋裡坐了坐,詢問這些從城市裡來的青年在延安的生活工作情況。

黃土飛揚的延安,條件艱苦,對於王光美這樣的大家閨秀來說,生活差距是很大的。因為懷著「讀書救國論」的理想,生活上的困難她都能一一克服。

末了,劉少奇問:「你是不是黨員?」王光美說:我不是,中央領導同志能不能給予我們這些才到解放區的青年幫助?」劉少奇說:「那就要看我有沒有時間了。」

王光美清楚地記得 ,她第一次走進劉少奇同志窯洞的時間和情景 ,那是距第一次見面幾個月後了。

1947年3月5日,劉少奇打電話給葉劍英說:「王光美同志想約我談一次話,你們給我安排一下。」

3月9號星期天上午,王光美應約來到了棗園,找到了劉少奇同志的窯洞。

那個窯洞不算寬敞,光線也一般,有里外兩間,陳設很簡單。裡面一間是臥室,外面一間是辦公室,桌上放著一盞油燈。

談話開門見山,幾個月前入黨的話題就接上了。

談話進行到午飯時間,衛士把劉少奇的午飯端進來。

劉少奇說:「吃了飯接著談。」王光美看到劉少奇吃的是和著青菜葉子的稀麵條 ,還有幾片烤過的饅頭片。

她心裡想著:「首長那麼清瘦,又忙於工作操勞,就吃這樣的伙食……。」當時王光美看了覺得挺難受的。

劉少奇剛吃了幾口,好像想起來什麼,站起身走到辦公桌前,拉開抽屜,拿出兩個梨子。又拿了把小刀給她,意思是讓她自己削犁吃。

王光美削梨的時候整個梨的皮連在一起,劉少奇就很感興趣地問這是怎麼削的,我從來沒看見過人這樣削梨。

那個梨子很難看,黑不溜秋的,很小很乾癟,像是放了好幾日。王光美索性就把抽屜里的梨全部削好,囑咐他別忘了吃。

吃完飯,劉少奇同志又和她交流了一些問題,吃完一個梨,她就出來了。這次見面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後來,王光美和從白區到延安的同志一起在蔡家崖集中學習關於土改工作的文件。

那天,劉少奇、朱老總和土改工作隊的同志一起吃飯。

吃完飯出來,劉少奇問王光美:「你願不願意跟我們去晉察冀根據地?到那兒也能參加土改。」王光美期待地問:「我正在學習,能跟你們走嗎?」

劉少奇說:「朱德秘書跟我們一起走。」王光美想:「我也不是你的秘書啊!這樣走了算怎麼回事呢?」便回答:「我等分配參加哪個工作隊吧!」

在晉綏搞土改,王光美專門計量數據,晚上幾個女同志就睡在老鄉家中。前後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1948年3月,她們結束了在土改工作隊的工作,來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

王光美回到外事組以後,有一次毛澤東的秘書王炳南組織外事組舞會,劉少奇和朱德都來了。

相隔一年多再次見面,劉少奇問王光美:「星期天都在幹什麼?」王光美回答:「就是到南莊趕集、散步,或者在屋裡看看書。」他這時說了一句:「有空上我那玩。」就沒再說什麼。

王光美記住了他這句話,把它當成一種邀請。六月的一個星期天,她走進了劉少奇在西柏坡辦公和居住的小院。

王光美一進去,劉少奇正在寫東西。看見她來,他馬上站起來,說:「你真來了!」

王光美笑了,沒有說話。劉少奇接著說:「這麼長時間沒有你的消息,不知道你的情況怎樣?」語氣中透著關切。王光美回答說:我認真工作, 爭取早日入黨,其它沒有情況。」

兩個人的交談不知不覺中由工作轉移到個人,由一位首長和一位同志之間轉移到一對男女之間的交流。

劉少奇這次表達了和她好的意願。並且說:「我年紀大,又有孩子,望你認真考慮。」劉少奇表達感情的方式就是一切坦白。可王光美覺得他雖然不浪漫,但令人尊敬。

那個年代的愛情,很多都是從仰慕開始的,劉少奇作為中央首長,自然有許多讓王光美崇敬的地方。潛意識裡她對劉少奇的崇敬是帶著仰慕的愛意。

她臉紅了:「在政治水平上我們差得太遠,我和你在一起的話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應該注意什麼,而且我也不了解你過去的個人情況。」

劉少奇就說:「如果你想知道這方面的情況,你去問一下鄧大姐,她就住在旁邊的院子裡。」

從相識之初,劉少奇問她是不是黨員時就對王光美有了好感。中央首長找伴侶,對方一定要是共產黨員。在劉少奇的心裡一直都裝著她。看起來一切都很唐突 ,其實是潤物細無聲的那種。

王光美臨走的時候,劉少奇送了她一段路。

第二天,王光美真的去找了鄧穎超,其實這也是姑娘家的一點小心思,像是要告訴旁人,讓他們知道她和劉少奇開始了一段感情。

鄧穎超他們聽說了這件事,都很意外,然後都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就這樣,王光美和劉少奇在西柏坡一來二往,就確定了關係。

「少奇同志要和王光美結婚啦!」

1948年8月21日這一天,這個「喜訊」,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遍了西柏坡這個聞名中外的小山村。

西柏坡的人們興奮地談論著這樁婚事,都想儘早地看到婚禮,吃到喜糖。

可是,大家從上午等到中午,從中午等到下午,仍沒見什麼動靜。

有的人就悄悄地到劉少奇的兩間土牆瓦頂房去看「新房」。卻只見「新房」內一如既往:舊木床、行軍被、桌子、臉盆架,沒有一樣新婚嫁妝。如果說新意,就是牆上掛上了劉少奇和王光美的合影照片。

劉少奇還是和往常一樣工作。他把衛士長李長友叫來說:

「我今天要成家了,光美同志不好意思,你們去把她接來吧。」

沒有吹吹打打,沒有龐大的迎親隊伍,李長友帶著劉少奇的信來接王光美,幫她搬行李。

外事組的幾位女同志簇擁著「新娘子」王光美從柏里村到了西柏坡劉少奇住的地方。

當晚,大家在屋子裡說說笑笑、吃喜糖、嗑瓜子,給這個簡單的「新房」增添了不少喜氣。

結婚後,王光美辭去外事翻譯的工作,任劉少奇同志的秘書。

從8月份結婚以來,劉少奇開始漸漸地變胖了,不再像以前那麼消瘦。

在家中他稱呼她為:光美。她稱呼他為:少奇。

王光美在接受採訪時帶著笑意回憶:

我剛結婚那會兒,禮拜六晚上放電影,警衛員拉著他就去看電影了。他就沒想喊上我一塊去,我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走了,上哪去了也沒有說,留下我一個人,有點失落,我想著這事就生他的氣了。

還有一回,他開完會,直接去懷仁堂看戲去了,然後派人通知我他在懷仁堂 。我想他為什麼下了班不直接回來,把我也接過去看戲。 他不懂愛人心理 , 後來他才懂 , 他知道我在乎,他也就在乎了 。

劉少奇對妻子也有表現溫情的時候,雖然很少,也是他在百忙之中,顯現的一抹溫情。王光美時隔多年還能記起:

散步時,我習慣挽著他的胳膊,他總是悄悄對我說:後面有戰士,要注意影響。少奇也有浪漫的時候,記得從蘇聯回來時,一下飛機,當著許多人的面,他就摟著我親了一下,我當時就不好意思了。

王光美先後為劉少奇生了四個兒女,兒子源源,女兒平平、亭亭、小小。加上劉少奇與前妻的五個孩子,組成了一個有著十一個成員的大家庭。

在三年困難時期,王光美領著幾個大孩子還有警衛員在自家住的地方開墾菜園,種花生、大豆、蔬菜之類,給家人增添營養。

家裡的炊事員為了改善一家人伙食,申領了夜餐補助。劉少奇得知後一定要全部退回。以後每次從劉少奇工資里扣除,後來的一段時間裡家裡的伙食費每天得減少1/4,更別提改善了。

孩子住校就讀。在學校吃不飽,劉少奇說:「讓他們嘗嘗吃不飽的味道,將來他們在給人民辦事的時候,再不讓人民吃不飽。」

星期天孩子們回來吃飯,在中南海餐廳,就是他們一家人最多 ,最熱鬧。

楊尚昆與朱德家的伙食較好, 因為家裡孩子少。劉少奇晚上七點正好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吃頓飯。他習慣找一個空碟子,各種菜夾一些,放在一起,吃飯不說話,吃完就去工作。

這時朱德、楊尚昆就會走過來了,把他們的菜端到這邊,笑眯眯地看著孩子們爭搶著吃。

毛主席看著他們這麼一大家人團團圓圓,稱劉少奇家為「中南海最幸福」的一個大家庭。

二十一載晨鐘暮鼓,王光美以一個「不平凡的妻子」的身份,履行著一個平凡妻子的責任。天有不測風雲 ,忽然間惡浪翻滾、黑雲壓城,命運將他們推向了歷史的漩渦。

王光美在回憶里寫道:

我問少奇,為什麼你我都被描繪得那麼醜惡,簡直成了罪犯,可彼此卻沒有怨言呢?少奇說:因為相互信任。在共同的苦難和戰鬥中,少奇同志說出了「相互信任」。我是多麼珍視這句話的含義呀!

愛和信任,在最混亂、最殘酷的日子裡,溫暖著這對患難夫妻。那份相互依託的溫情在磨難時刻是彼此心底最後的力量。

他們最後離別的時刻,是在1967年8月5日。王光美回憶:

在最後的幾分鐘里,我們面對面坐著。這時,不愛說笑的少奇同志,卻說:倒像等著上花轎的樣子。我不禁想起他說過的另外一句話:只要我們不脫離群眾,是為大多數人謀幸福的,我們就什麼都不怕。他的無私無畏感染了我,我也跟著他笑起來。

「王光美!」進來的人一聲吼叫, 打斷了我們的笑聲。我心裡感到幸運:「是我先走,否則,我看少奇先走會挺不住的……」 我站了起來,少奇同志也站了起來,我抓住了他的雙手,他也緊緊握住我的雙手,哪怕是多一會兒也好啊!這是生離死別啊!

我說這回真要和你分別了!他又用深情的目光看著我,輕聲對我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這是他留給妻子最後的話,偉人就是偉人,這句話語的感染力量多麼強大啊!

1967年11月27日,王光美被投入秦城監獄,開始了隱秘的監牢生活。

她被單獨囚禁在二層樓的一間牢房,6平方米的空間,裡面又髒又濕,牆壁霉濕半截。平時要求必須坐著,臉朝門口,不能靠牆。

日子一天一天的數 ,後來也記不清是哪天哪年了,外面的世界只能透過高高的窗戶看一眼。

咫尺生死、寸步榮辱的巨大顛覆不是常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她憔悴了面容,熬白了青絲, 只剩下一顆心活著。從家裡離開的時候,情急之下王光美把劉少奇的一雙襪子穿在了腳上。

這雙襪子便伴隨著王光美在獄中度過了數不盡的白天黑夜。她反覆地把襪子拿出來,看著摸著,襪底上用各色小布縫上的補丁也便一層摞一層了。

在那漫長的監獄生涯里,這雙襪子是王光美和劉少奇之間情感交織的唯一的一件物品。後來這雙襪子成為了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藏品。

劉少奇和王光美分開後,身體日漸衰弱。這時他已將近70歲,嘴裡只有7顆殘留的牙,用假牙咀嚼很困難,有時只能吃一點菜和湯。

1967年9月13日下午,劉少奇進衛生間洗澡,突然暈倒在地。

1968年3月以後,劉少奇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走路小步拖行,站立不穩等。

1969年10月17日,劉少奇被送往河南省開封市。在北土街路西原市人委大院西樓一層南面的房子裡,度過了最後的27天。

劉少奇每天閉著雙眼,一言不發,甚至沒有呻吟過一聲。沒有人關心他的病。

11月10日晚上,劉少奇發高燒,嘴唇發紫,點頭張口呼吸。到第二天早晨6點45分,一顆承受了太多痛苦和打擊的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

沒有一個花圈,沒有一朵白花,有的是漆黑的夜幕與那嘀嘀嗒嗒的秋雨。沒有任何儀式,也沒任何親人在場。他是一個真正的無產者,他把自己的一切全部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國家、奉獻給了人民。

1971年9月,王光美的孩子們終於在秦城監獄見到了母親,孩子們全都驚呆了!「 媽媽瘦弱不堪,滿頭白髮,連腰也伸不直,穿一身舊軍裝染的黑衣,神情麻木、遲鈍……。」

也就是在見到孩子們的這一天,她才知道,劉少奇同志已於3年前去世的噩耗。

1978年12月22日,王光美獲釋出獄。

王光美無限感慨地說:「我又和同志們在一起了,……是人民群眾解放了我!」

1980年2月29日,劉少奇同志得以平反。5月13日,王光美帶著子女來到河南開封,迎取劉少奇的骨灰盒。

天人永隔,千喚不回。歷史留下了永恆的鏡頭:她緊緊地把臉貼在骨灰盒上,雙目緊閉,淚水往心裡流。那一刻,她的世界再一次撕裂,痛苦像洶湧澎湃的大海般湧入心口……。

1980年5月17日,中央為劉少奇同志舉行國葬和追悼會。

舉國同悲,在哀樂聲中,人們低頭默哀。鄧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詞:「歷史對新中國的每個創建者和領導者都是公正的,不會忘記任何人的功績。和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朱德同志一樣,劉少奇同志將永遠活在我國各族人民的心中。」

會後,鄧小平同志走到王光美面前,向她握手致哀,深切地說:是好事,是勝利。

劉少奇同志生前曾叮囑過子女:「將來,我死了以後,你們要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樣。爸爸是人民的兒子,你們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兒女,永遠跟著黨,永遠為人民。」

5月19日這天,青島是個陰天,滿天陰霾。王光美和兒女們護送劉少奇同志的骨灰從青島港乘軍艦駛入黃海。

車隊到達碼頭時,還星星點點地灑了幾滴雨花。天公有情,似乎也體察到了人們沉痛的心。

在甲板上,劉少奇的小兒子劉源打開骨灰盒。王光美不舍地把骨灰袋摟在懷裡,泣不可仰。

她打開袋口,輕輕地捧起, 伴著鮮花撒入大海……。接著她捧了一把骨灰交給小女兒劉瀟瀟,親人悲痛失聲。

隨著劉少奇同志的骨灰和鮮花不斷地湧入海流,風聲和海浪聲迴響,震撼著水天茫茫的黃海……。

他沒有遺產,沒有墳墓,但他光輝的思想,崇高的品德,公僕的精神像海洋一樣永存。

感謝你看完全文。

文本由作者主觀思想+歷史客觀事實梳理撰寫。

關注

@文乎

關注離我們最近的歷史;聆聽真實的歷史故事;走近譜寫歷史的人。

更多文章請點擊下方

藍色

標題查看

毛主席回鄉祭拜父母,說出了8個字,是多年埋在心底的懷念和遺憾

劉少奇的母親魯氏:47歲守寡,偏愛小兒子,臨終前喊著:「滿崽」

周恩來罕見對妻子發火,珍藏了34年的爹爹遺像,是他心裡一生的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4de2360f3d9722abe3950eee940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