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荷蘭弟拍完這部就息影?

2023-07-02     電影派

原標題:瘋了!荷蘭弟拍完這部就息影?

有這樣一個故事。

詹姆斯•卡梅隆主動改編原著欲執導不被允許,小李子熬成老李子也沒能演到主角。

如今又添新梗—— 荷蘭弟拍完電視劇版說要息影一年

它就是丹尼爾·凱斯的傳記小說《24個比利》。

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主人公威廉·斯坦利·米利根 (又稱:比利)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但因罹患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被判無罪的嫌疑犯。

改編比利這種要素齊全且線索複雜的故事是狠活。

編劇也確實夠狠 ,引用豆友的評價「 大鍋燉屎」 ,俗是俗了點,但前五集就這觀感。

排場擺挺大,內容卻平平無奇。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劇情先走一波。

開篇,丹尼 (湯姆·赫蘭德 飾)坐在地鐵上,抖動的鏡頭暗示他內心的不安和焦慮。

接著車窗玻璃上出現一個女人的身影,明顯的鏡像——外化人物心理的常見技法。

接著女人來到丹尼身邊,兩人走出地鐵後,很快在一所大樓前發現了目標。

他們跟蹤目標來到廣場。

可當他喊住目標舉槍射擊時,對方的樣貌讓丹尼愣在了原地。

這時候,女人奪過丹尼手裡的槍,惡狠狠沖了上去。

在打中目標肩膀後,棄槍逃跑。

丹尼急忙撿回自己的手槍,飛奔逃回,一個光頭給了他護照讓他去找父親。

鏡頭一轉,房子被警察包圍,丹尼被捕了。

接著由阿曼達·塞弗里德飾演的警官登場, 在她的詢問下,丹尼開始了回憶。

高三時,丹尼和繼父、母親生活在一起。

繼父在家裡有絕對統治權 ,看得出來丹尼很害怕繼父,而母親對丹尼的保護十分有限。

在學校,他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常被人罵怪胎。

好在他還有兩個好基友——社牛和混混。

這天在社牛的鼓勵下,靦腆的他和校花說上了話。

為了更進一步,混混提出搞點葉子請校花一起嗨。

晚上,丹尼躡手躡腳走進臥室偷了繼父的錢包,並從藥頭那裡拿到了貨。

雖然心驚膽戰,可校花答應丹尼邀約的那一刻簡直爽翻了。

不料這件事被校花的男朋友知道了,他舉報丹尼藏葉子,教導主任給丹尼來了個突擊檢查。

丹尼嚇懵了,顫顫巍巍打開柜子。

居然啥也沒搜到?

原來混混提前轉移了葉子,而且他還賣了一部分葉子回本。

就說這哥們給力!

然而很快丹尼就被校花男朋友報復了。

快被打死的時候,光頭出現了。

一身腱子肉,哐哐幾拳把一群人干翻。

丹尼得救了,還被允許住在光頭的房子裡。

其實這地方離丹尼家沒幾步路,之前是個荒廢的「鬼屋」。

除了光頭,這裡還住著安娜。

對,就是開槍的那個女人。

她在某種程度上是丹尼的完美朋友,神交那一類的。

不過,她也有自己的黑暗面,情緒不穩定,常常痛哭。

晚上出去鬼混,性生活是男女通吃。

說起來,丹尼和校花的第一次還是安娜「代勞」的。

炸裂!

隔天一早校花表示很滿意。

丹尼啥也沒說,但心裡快嫉妒瘋了。

可他又不想責怪安娜,因為他們有一樣的傷痛。

安娜被他父親的朋友性侵過,而丹尼的雙胞胎弟弟也被性侵過。

丹尼決定弄一把槍給安娜防身,可賣家除了要錢還要丹尼跪舔。

屈辱時刻,混混出來一棒球棍打斷了賣家的鼻子。

晚上,賣家摸到丹尼的住處報仇,丹尼嚇瘋了,危機時刻,光頭出手了。

接著就是槍擊事件,丹尼說他們當時只想嚇嚇那個侵犯安娜的人。

可當他看清目標的臉時,他嚇到了。

那個人是他的繼父。

性侵弟弟的人也是繼父。

到這兒,估計大家都看出來故事講啥了。

除了男主爹媽和校花是真實人物,其他工具屬性明顯的人都是男主的人格。

弟弟是替男主承受繼父的侵犯、混混販毒給男主搞錢、社牛幫男主交際泡妞、安娜負責消化男主內心的創傷、光頭則是提供保護。

他們乾的事其實都是主角一個人乾的。

怪不得網友評這劇無聊。

以主角視角講述顯然是想給觀眾那種「沉浸式發現」的快感。

矛盾的是,這劇又以「 《24個比利》改編」為噱頭。

於是所謂的「沉浸式發現」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了。

大家都知道主角是人格分裂患者了,劇作就應該少賣關子。

然而劇情過半,主角還沒意識到自己有問題,進度幾乎沒有推進。

唯一的觀影樂趣就是挑bug。

既然主角是精神病,他講的故事肯定有很多邏輯漏洞。

既然主角人格分裂,哪些人是真實存在哪些人是人格呢?

如果這些懸疑點設置的好,還是好看的。

可惜這部劇里的角色一出場基本就能猜出他是真是假。

懸疑沒有了,劇情又平平無奇。

主角平鋪直述的人生經歷和小學生流水帳日記差不多。

本來還擔心《擁擠的房間》會把編劇腦子擠壞,結果好傢夥!編劇是根本就沒動腦子啊!

而且他不動腦子,也不勞煩觀眾動腦子。

人還怪好的嘞~

那如果有些觀眾壓根就不知道《24個比利》,觀感會不會好些呢?

派爺仔細盤了一遍邏輯,他們大概會沉浸式懵逼或直接睡著。

懵逼的人在想不是調查殺人案嗎?怎麼扯到了童年?

睡著的人估計會和周公說,角色多晃眼,節奏慢催眠。

在get到人格分裂設定後,他們大概會驚覺——這不是青春疼痛文學嗎?又名《我和我的禽獸繼父》。

然後啐一句:無聊!

涉及多重人格的電影很多,《搏擊俱樂部》、《致命ID》、《分裂》、《禁閉島》都很經典。

一個已經被反覆榨乾的題材,搬上螢屏必須有創新。

《分裂》走的是演技派路線, 詹一美飾演所有人格,主線是綁架案,兼具懸疑和驚悚。

本片顯然和《搏擊俱樂部》、《致命ID》、《禁閉島》更接近,其分裂出來的人格分別由不同的演員飾演 。

看點自然也從演技轉移到敘事。

以上三部燒腦電影都很牛逼!在敘事上也有很多共同點。

首先,它們都是絕對不能劇透的電影。

第一遍看過之後是似懂非懂,之後每看一遍都有新發現。

原因是編劇構造懸疑的技法足夠頂級。

除了耍花招蒙蔽觀眾的視聽,最重要的是 這些電影都有一個極具吸引力的表層故事。

比如《致命ID》是10人被困在汽車旅館裡,並一個接一個地死去。

《禁閉島》是兩位警察乘船來到禁閉島精神病犯監獄調查一樁離奇的女犯失蹤案。

《搏擊俱樂部》沒那麼驚悚,主要講了患有失眠症的社畜在叛逆朋友的啟發下創立了「搏擊俱樂部」,並吸引了大量信徒。

這些電影在形式上,包攬犯罪片、偵探片、懸疑片的類型元素。

燒腦懸疑、引人入勝,講述超現實的臆想故事。

最牛逼的是,這還只是外殼,揭開面紗後——

《致命ID》其實是醫生幫人格分裂患者治療,讓不同人格互相殘殺以產生倖存者。

《禁閉島》則是全員角色扮演,幫助患者打破幻想回到現實,同時還揭露了美國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進行人體科學實驗的罪行。

《搏擊俱樂部》是社畜精神分裂,成為了拳擊手,痛擊自己,碰瓷老闆,宣洩著現代人精神上的苦悶。

可見「人格分裂」的題材,講述的角度很多,故事指向的主題也很多。

如此一對比,就知道《擁擠的房間》問題出在哪裡。

明明從很多角度出發都會很精彩, 可偏偏編劇選了一個最平淡最無趣的敘事角度。

開篇是毫無抓點的追逐戰,之後被抓後進入回憶敘事。

如果要搞懸疑,那整整5集拋出的問題只有安娜和光頭下落不明是不是太單薄了。

如果是交代主角成長經歷,那真太早了。

離題萬里的敘事方式既讓人困惑又讓人不解。

說實話,改編版連《24個比利》原著都比不上。

原著中開篇講的是三起「強姦案」,每位受害人的指認過程,警方調查的一破三折都非常有看點。

反觀本劇開頭居然是發生在大庭廣眾下的槍擊案,是一點神秘都不想裝啊!

又不是《越獄》男主衝著坐牢去的,這麼急著進去幹嘛?

難道把人放監獄審問的戲會比四處追捕的戲更精彩?

關鍵是,審問過程也比不上《沉默的羔羊》啊?

既沒看見警方的犀利,也沒看見嫌疑人的狡猾。

再看本片中主角的那些人格,塑造的極其扁平化。

比如光頭肌肉大塊他就是幫主角打架的,社牛會社交就是鼓勵主角和女孩搭訕的......

荷蘭弟的表演也只讓我看到了主人格的懦弱,毫無其他魅力。

實在想像不到後期他一人分飾多角的演技奇觀。

話說回來,此類人格分裂的作品一旦在敘事上坍塌,演技什麼的也不值得深究了。

類型上打著「懸疑」「驚悚」「犯罪」諸多標籤,劇情卻走的無比坦誠。

那麼請製片人兼主演的荷蘭弟坦誠地告訴大家——

息影一年是因為新片爛、壓力大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4a56666b355df4045a80911843c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