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南沙調任陽江,盧一先調研第一站為何去這裡?

2023-08-07     抱朴財經

原標題:從廣州南沙調任陽江,盧一先調研第一站為何去這裡?

未來幾年,陽江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作者:今綸

8月初,廣東比較引人關注的地方主官人事變動當屬以下新聞:

近日,廣東省委決定:盧一先同志任陽江市委委員、常委、書記,馮玲同志不再擔任陽江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此前,盧一先任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廣東省委組織部7月23日發布省管幹部任前公示,盧一先擬任地級市市委書記。

在廣州的區委書記中,只有兩個區的區委書記是市委常委,除了南沙區,還有一個區是黃埔區。

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陳傑同時也兼任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01 2022年南沙增速為廣州各區第一

盧一先擔任地方一把手也是有前例可循的。

比如,他的前任蔡朝林就曾調任揭陽市委書記,後跨省履新貴州省領導。

2017年,蔡朝林任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2020年5月底,蔡朝林調任揭陽市委書記,2021年4月,蔡朝林跨省履新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再往前看,2017年4月15日,時任南沙區委書記丁紅都調任河源市委書記

2021年6月-2021年7月,丁紅都任廣東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從2021年07月起,任廣東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副廳長。

2020年7月,盧一先還在擔任廣州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廣州市政協黨組副書記。

就在當月,他調任南沙,擔任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主任。

至今年8月離任,他在南沙正好乾滿三年,政績如何?

我們還是用公開的數據和新聞說話:

因為盧一先是2020年7月接任南沙區委書記的,因此我們更關注2021年、2022年這兩個完整自然年的數據。

2021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規模(GDP)首次突破2000億元,全年南沙新區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千億規模,同比增長22.3%,增速不僅位列全市之首,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也列首位,較全省、全市平均增速高16和10.6個百分點,帶動地區生產總值實現約兩位數的增長。

南沙

2021年,在全市11個區中,除固定資產投資外,南沙還有三項指標領跑全市,分別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8.2%,1-11月貨代倉儲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6.4%

南沙區2021年GDP增速為9.6%,全市第二。

那麼,2022年呢?南沙的增速排名繼續提升。

南沙GDP增速達到4.2%,成為廣州各區競賽中的增速冠軍。

南沙GDP為2252.58億元,規上工業產值3805.49億元,居全市第二,增長6.1%。南沙已經是工業大區。

基於以上數據,調任盧一先去地方擔任一把手,壓更重的擔子也不奇怪。

02 陽江濱海新區是調研第一站

我們更關注的是盧一先到陽江之後的相關新聞,比如,他的調研第一站去了哪裡?這裡面信息量很豐富,透露了陽江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向。

盧一先調研的第一站去了哪裡?8月5日,他的調研第一站是在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

為什麼第一站去這裡?他自己也說了:「陽江濱海新區(陽江高新區)是陽江工業發展的主戰場。」

陽江濱海新區位於陽江市南海沿海,是廣東沿海重要產業基地和全國著名的濱海旅遊勝地。

陽江濱海新區

陽江濱海新區的總體定位是努力建設成為中國濱海文化旅遊度假目的地、廣東沿海臨港工業重要基地、粵西對接珠三角首要門戶、江海交匯生態宜居新城。

陽江濱海新區確實是被陽江人寄予厚望的。

在2023年的陽江政府工作報告中,十大方面工作的第二大工作就是「聚焦創新驅動,大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而在這個工作下面具體就提到:

「力爭陽江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高新區……」

長遠的目標是:通過20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將陽江濱海新區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繁榮、社會和諧穩定、宜業宜居、富有魅力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海新城和持續增長的理想城市。

調研過程中,盧一先實地考察了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陽江市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廣東廣青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詳細了解海上風電、合金材料等主導產業發展及重點項目建設情況。

然後,他到陽江港#13、#14碼頭了解交通規劃建設情況、海陵灣港區布置規劃、陽江港集疏運規劃以及碼頭泊位規劃建設情況。

盧一先(左三)在陽江港調研港口規劃建設情況。圖源:廣東陽江發布

目前,陽江海上風電開發已有350萬千瓦風電場建成運營,已有總投資411億元的27家風電裝備製造企業共計30個項目落戶。預計到2026年,陽江海上風電產業鏈總產值將超1000億元。

這個成績對於陽江的經濟總量來說還是很給力的。

從盧一先的發言來看,他的思路比較清晰:加快建設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進一步推動合金材料、裝備製造、綠色能源等支柱產業集聚壯大,用好深水良港,全方位對接融入大灣區建設。

陽江除了風電、合金材料,還有旅遊業。

所以,盧一先調研的第二站是海陵試驗區。

海陵試驗區於1992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面積109.8平方公里,下轄閘坡鎮1個鎮,人口9.26萬人。

陽江是旅遊大市。2021年12月,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海陵島南海I號旁動工建設;2022年8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與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合作的中國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在南海I號揭牌。這都是業界非常關注的「超級大項目」。

盧一先到海陵試驗區調研,強調要全力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位於海陵島試驗區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今年的陽江旅遊有一些重要任務在政府報告中提及,包括:

「做好「南海Ⅰ號」整體保護,積極參與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成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設廣東海絲館附屬配套及改造提升工程。

打造海陵國際旅遊島、世界濱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完成『四季海陵』行動計劃編制」。

海陵對陽江而言是一塊金字招牌,必須擦亮。

從陽江濱海新區、海陵試驗區回來的第二天,即8月6日,盧一先去了省實驗室和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

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

在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和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他關心的是,加強實驗室與企業、高校的協同合作,不斷增強實驗室自我造血能力。相關部門要積極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結合,幫助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等方式,進一步開拓市場、降本增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這兩個點是比較市場化方向的,也是比較務實的,說到底就是少花錢,多掙錢。

實際上,合金材料是陽江的另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目前已形成從不鏽鋼冶煉到熱軋、冷軋、深加工的產業鏈,2021年產值已突破千億元。五金刀剪是陽江首個年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正全力向智能智造、自主創新和品牌化方向升級。

盧一先在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強調的是發揮高校優勢,加強校企聯動,立足產業需求做好人才培養和科研攻關。

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

從盧一先的調研路線來看:

第一站,他強調製造業當家,重視製造業與天然良港的優勢結合;

第二站,他深知旅遊業對陽江重要性,因此也有力挺旅遊業的表態;

第三站,他是在強調科技創新、高校科研與實體經濟、企業的協作更有效,更見實效。

目前看來,盧一先對陽江的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也從公開調研中捕捉到了一些有效信息。

那麼,他對陽江未來的發展會有一些什麼新的思路和想法?接下來的相關會議以及明年的陽江政府工作報告會有更多信息披露。

2022年,陽江以經濟總量1535.02億在廣東21個城市中排名第16,陽江在未來幾年是否能夠超過排在自己前面的韶關,接近清遠,進入2000億GDP的隊列,是一個值得努力的小目標。

2021年南沙GDP首次突破2000億元,時任區委書記就是陽江現任市委書記盧一先。

未來幾年,陽江會交出怎樣的答卷?期待全體陽江人的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2a3d09d9ca47ca1f2ea58ed937914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