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震撼日漫圈的中國漫畫家,終於完結了一部作品

2022-09-26     阿正說動漫

原標題:那位震撼日漫圈的中國漫畫家,終於完結了一部作品

那位震撼日漫圈的中國漫畫家,終於完結了一部作品

八月末,許先哲老師的 《刺客信條·王朝》終於迎來了完結。

儘管這只是一部《刺客信條》系列的衍生作品,但其質量和內容可謂相當之高,從頭到尾全程高能,著墨之間恰到好處,最後的結尾更是一筆漂亮的收官。

《刺客信條·王朝》

因此,在這部優秀的漫畫結尾之後,讓我們來一起聊一聊這個故事吧~~

《刺客信條·王朝》這部漫畫開篇就將時間線定在了天寶十三載,也就是 安史之亂的前夕

作者許先哲非常明智地將故事定在這個時間點——即一個亂世,這恰好符合了《刺客信條》系列中一貫的亂世風格,和對霸權不屈不撓地反抗的主基調。

霸權意味著極端的秩序,在刺客信條的世界觀中,「秩序」向來與「自由」構成天平的兩端。只不過在以往的作品中,刺客是「自由」的守護者,聖殿騎士則是「秩序」的代言人。

但這一套在唐代的背景下是行不通的,由於宗教文化的差異,唐家子人不可能捧著十字架勳章讚頌真理之父。因此,作者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化用,即將刺客的目標轉移至安祿山手下的親兵「曳落河」,這即符合了歷史情況,又能為故事增色。

而且有一說一,這曳落河看起來,可比聖殿騎士能打多了……

再說安史之亂,作為大唐王朝命運的轉折點,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慘烈的事件,故事的風格必然是悲劇的,但樹人先生說得好:「真正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故而漫畫開篇先描繪了真正的大唐盛景——熙熙攘攘的街道,歌舞昇平的氛圍,卻又通過「釣魚佬」李白之口,和「花車暗殺」事件引出了這浮誇盛景下的危機。

在此不得不再一次佩服作者的畫工和表現力,暗殺與宮廷舞蹈相結合,拳拳到肉的打鬥張力,安祿山的壓迫感與楊國忠的陰險,唐玄宗的昏聵與乏力,刺客李萼的致命和帥氣,都在他的筆下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和對比。

而且這種表現力並沒有隨著篇幅的推進而消退,反而隨著節奏愈發升級。

如「長城烽火」、「李萼越獄」、「抱首而行」和「安祿山之死」,都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堪稱名畫一般的景象,使讀者有如身臨其境,去感受那種危機與壓迫,荒誕和失落。

寫好一個悲劇,是本事,但在一個既定的結局下寫好悲劇,更要本事。

對唐史有所了解的人,必然會清楚漫畫中高仙芝、封常清、顏杲卿、顏季明等人的結局,儘管漫畫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刺客信條》系列恰好是向來比較尊重歷史的。

所以在這個既定的結局下,想要表現出悲劇感和史詩感,是更加困難的。但這,也是作者許先哲筆法相當出彩的地方,即是衝擊力

高、封二人的死,就是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是邊將與朝臣的衝突。

但這種衝突,在漫畫中不僅僅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虛無縹緲的一道聖諭,而是真正將潼關困境、戰爭殘酷,邊軍感情和朝中陰謀糅雜在一起的,最真切地悲壯。

你能看到高仙芝為了士兵遲遲關門,能看到封常清身死作諫,能看到那一聲聲震天動地的「枉」的無力和悲涼,卻深明高仙芝拄刀而死的氣節,封常清「頓首頓首」的忠誠。

你能看到顏杲卿泣血赴死的殘酷,能看到顏季明「掀擊一刀」的掙扎,你多麼希望在這部漫畫里,顏季明只是詐死而化身為刺客,從此躬耕於黑暗,正如他父親顏杲卿所想的那樣。卻還是看他隻身返回誓死一搏,獨當萬敵只為氣節,斷臂高呼「顏家不降!」後的欣然就義。

動物的本能是趨利避害,而能為大義趨害者,能為真情悖天性,是為氣節,是為真人。「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是顏真卿悲憤到幾近崩潰的悼念。

刻畫完國恨家仇,還有兒女情長。

顏季明與何紅兒的天人永隔,李萼與阿蓮娜的亦師亦友,誰會不為那一聲「再見了,意中人」而感到遺憾,誰會不為何紅兒的沉默感到震撼。

當李萼抱著顏季明的頭顱行於修羅場時,當顏真卿書《祭侄文稿》後扔下炸毛筆頭的那一刻,你是否能想到天寶十四載時,千家萬戶那淒風苦雨的場景。

清代詩人袁牧有云:莫道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這才是真正的「淚比長生殿上多。」

其衝擊力就在於,你以為的希望卻通向了絕望,你以為的絕境竟也蘊含著一絲生機。

李萼入獄,高封身死,潼關陷落,皇帝入蜀,顏氏就義,常山城破……在這種幾近絕境的情況下,又忽然峰迴路轉。

主角在刺客血脈的指引下出逃,進入天下北庫獲得大量兵器,爾後面見顏真卿,為其謀劃河北形勢。何紅兒刀劈安來使,顏真卿舉旗御逆賊。無形者成,奸佞者死。

我們看到了主角李萼從一開始連敵人情況都摸不清的魯莽,到敢於獨自潛身洛陽,盜取顏氏遺骸,刺殺安祿山的成長,一如曾經連刀都不怎麼會拿的顏季明,終隨父親戰死疆場的成長一樣,令人熱血沸騰。

我們也看到了玄宗出逃至蜀地時,那些因皇帝昏庸而顛沛流離,卻依舊甘願拿出全部糧食供應玄宗一行果腹的百姓,與玄宗落淚的衝擊力。

這種感染力,是有層次的。雖然作者更的慢,但是一氣呵成地看下來,絕對會為之震撼。

直至馬嵬坡處,楊玉環縊殺,無形者刺殺楊國忠,在奸賊逃亡的道路上,面對著龍武軍高呼護駕時,伴隨著那一聲聲的「枉」再次響起,便知因果報應即是如此,奸佞之臣……死得好啊!

終章的表現力更是到達了最高潮。

安祿山死前見鬼的幻境,顏真卿書《祭侄文稿》的悲憤,何紅兒獨步曠野的淒涼,刺客誓言的傳頌,無形者立於城頭的風姿……全篇看完過後,真有一種史詩般的壯麗感,卻又悲切冷靜得剛好到位,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刺客信條》系列從來都與歷史和傳說緊密結合。相比於遊戲中「神話三部曲」的風格,《王朝》更多了一絲平凡的偉大和人情味。頗有當初一、二代的感覺。

事實上,作者許先哲一直都是一個「考據黨」,當初畫《鏢人》的時候,他就做的非常嚴謹,《王朝》也不例外。

細節方面,諸如「插手禮」,李白詩,軍隊與武器的考證等等,都刻畫得非常細緻,融入得很是自然。此外,在歷史上,主角李萼真實存在,並確實為顏真卿謀划過河北形式,而且真的貢獻了天下北庫的兵器。

再如何紅兒最終化身刺客「紅線」,那預示著偽燕政權覆滅的讖言,先射國忠落馬的騎士張小敬,為忠誠而死的樂師雷海青,正好對應了傳說中「紅線盜盒」的故事,田公元帥的傳說,以及張小敬作為隴右軍隊出身,勢必與高仙芝有緊密關聯的細節。

以安祿山為代表的偽燕政權,楊國忠為代表的朝奸佞,和李萼為代表的刺客組織形成三方勢力,又給劇情添加了很多趣味性。

最後,《刺客信條》後幾部常被人詬病的「二代之後再無信條」問題,在《王朝》中,「信條」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應。許先哲真真正正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自始至終一直在成長,在為信條,為大義,為天下而戰的刺客,一個真正躬耕於黑暗,侍奉於光明的無形者。

而最感人之處在於,那些為了家國大義而死的人們,又有哪一個,不曾體現過這份信條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124b10fcbedc955da677bd1e8dfa8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