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科技觀察】這次格力空調直播帶貨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卻引起了市場的些許不滿。不是產品和質量問題,而是主播著裝與外界認為格力是嚴謹、科技創新、代表中國智能製造的認知出入較大。
一旦外界對格力產生並非出自產品問題的一絲反感,對格力來說,或許意味著隱患。
起因於幾天前,格力官方旗艦店女主播在直播賣貨時,身穿網絡熱議的「牽手門」同款「免職裙」而引發爭議。某種程度上,或表明格力更急於通過直播帶貨提升銷量,而發力過猛。
前有孟羽童離職,後有女主播著裝引爭議,其關鍵點在於,都是格力希望在直播帶貨方面,能夠不斷自我輸血與造血,保持著市場熱度的同時提升銷量。
如果說此前董明珠與孟羽童「分手」的尷尬結局還能有網友站邊格力,那「符號性消費」的裙子營銷顯然將格力推上了風口浪尖,也從直播這一切口暴露出了格力目前存在的兩個問題。
一是流量為王不是萬金油,格力有了挫敗感。
繼主播與明星之後,2020年開始,「總裁」成為直播帶貨領域的重要角色。曾經「堅決不直播」的董明珠,在時代的浪潮下也親自下場帶貨。最了解格力,自帶流量,優惠可做主,信任代名詞的四大招讓董明珠的數次直播帶貨均引發社會討論。而且對比同為家電企業的海爾、美的、海信等品牌,董明珠的出場率確實在總裁中名列前茅,且為格力電器的品牌與產品營銷宣傳帶來了長效影響。
進入到2021年,各大品牌的直播模式都進入常態化,總裁們大多都退出了直播間,只在大促時節偶爾「閃現」。格力又一次另闢蹊徑抓流量,董明珠親自參加綜藝節目錄製,挖掘出孟羽童並把她招致麾下,給孟羽童的頭銜是「未來第二個董明珠」、「格力接班人」。二人一起直播帶貨,種種舉動都能表明,相比銷售數字的提升,格力更想抓住人們眼球,借孟羽童之名為格力吸引流量。
2023年,與董明珠「捆綁」的兩年,孟羽童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直接選擇離開格力。格力迎來了第一波輿論危機。
這個曾經以質量和品質為主打的品牌戴上了宣傳造勢和品牌營銷的帽子。此次引發討論的主播帶貨商品是空調,但非要穿上一條帶有明顯所指的「免職裙」,無非是為了蹭熱度,但其傳播效果是失敗的。從直播間的粉絲到網絡輿論,幾乎都不認同格力。
二是女主播背後或表明格力管理混亂,職責不嚴。
帶貨蹭熱點無可厚非,但格力作為一個大集團,應該有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不能什麼都蹭,亂蹭熱點如這次直播,就直接導致了大翻車。
對此,格力官方客服回應,系外包團隊員工為博眼球的個人行為,公司並不支持。臨時工、外包人員,已經成了一切事件的萬能背鍋俠。凡事只要推到他們身上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已經成了潛規則的萬能公式了。
直播作為一個專屬的領域,一些工作事務可以外包,但管理責任卻不能外包,理當「誰主管,誰負責」。換言之,此次直播確實是主播的失誤,但格力作為管理部門絕不能置身事外。尤其是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眼裡看到的是格力直播間,是格力的品牌,並不是主播個人。這種推卸責任的行為,不僅不能把格力摘出來,反而更能體現格力內部的溝通不良或者是職責不清。
美的與海爾,一個正通過數字化革命邁向綜合科技集團,一個選擇通過數字化走大生態物聯網的道路,但格力卻還停留在「好電器,格力造」的階段。
如今格力市值大幅縮水,靠直播續命又迎來輿論危機,最難的還有68歲的董明珠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接班人。面對競爭,格力能守得住自己的空調業務嗎?其他業務的新增長曲線能培育得起來嗎
顯然,留給格力的問題不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0308559af912616d76335655b53cf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