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後是否孝順,看下孩子身上有沒有這五個特徵,中三個就穩了

2019-05-15   奶油媽媽育兒

我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流傳下了數不勝數的文化遺產,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是否孝順是古人衡量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標準。

在古代,讀書人要考科舉,不僅要考核其文化水平,還要當地縣府考察其口碑與孝道。一旦發現此人不孝順,那麼將永不錄取。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孝道」由來已久,並且深深烙印在國人的心中。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順,長大之後懂得感恩父母贍養父母。但一些家長苦惱不知怎麼培養孩子,方法錯誤了結果也就適得其反了。

其實一個孩子將來孝不孝順,從小的時候就能略窺一二。孝順的孩子,身上會有一些特徵,家長一看就知道。

倩倩是家裡的小公主,一家人都特別寵著她。爺爺奶奶每天都圍著她轉,想要什麼玩具,開口一說立馬去買;想吃什麼了,立馬就去做。如果家裡沒有的,爺爺也會跑到外邊買回來。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動都不動一下,有事情喊上一嗓子,爺爺奶奶就會把所有事情都辦好。一旦有事情不順心,就亂發脾氣。

小凱同樣是家裡的小寶貝,但是性格開朗自信大方,碰到大人都會禮貌喊上一句。平時在家裡,小凱也經常幫媽媽做家務。看到媽媽每天倒垃圾,自己主動上去幫媽媽分擔。鄰居看到了也會夸小凱幾句,媽媽這臉上也有了光彩。

從這兩個孩子表現進行對比,我們就能直接判斷出來,將來哪個孩子會更加孝順。其實從生活中小事當中,就能夠看出一個孩子的品質如何。如果孩子身上有這5個特徵,孩子長大了會很孝順。

第一 關心家人

孝順的孩子,心裡裝著父母家人。下午放學回家,發現爸爸媽媽還沒有回來,打一個電話告訴父母,自己已經回到家了,這就是責任感。爸爸媽媽每天工作很辛苦,下班前給倒上一杯水,這就是關心。孩子懂得關心父母,就會注意到大人的辛苦。他會竭盡所能的,做一些些小事。

第二 理解父母

孩子非常想要一個玩具,但是知道那個玩具太貴了。爸爸看在心裡,很想給孩子買一個,但是經濟條件不允許。懂事的孩子,安慰爸爸說自己只是想看看,不想買。或者告訴爸爸,將來自己賺錢了自己買。

這樣的孩子善解人意,知道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不給父母則年更多的負擔。自己明明很想要,但是仍表現出沒什麼的樣子,甚至還懂得安慰自己的父親

第三 有責任感

媽媽下樓倒垃圾,孩子在客廳自己玩,不小心撞倒了茶几上的花瓶。花瓶碎了一地,泥土弄得哪裡都是。當媽媽回來的時候,發現孩子拿著掃把,笨拙的打掃著地面。

看到媽媽之後,孩子羞愧的低下了頭,主動承認自己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但隨後孩子抬起頭一臉正式的說道,自己做錯了事自己來解決,會把地面打掃乾淨,打碎的花瓶自己做家務來補償。

孩子做錯了事,敢於主動站出來承認錯誤,並且要求用行動也彌補自己的過錯。這說明孩子心中有責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

第四 喜歡和父母溝通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喜歡和父母溝通的孩子,會將這些疑惑告訴父母,希望從父母這裡獲得幫助。善於與父母溝通,說明家長在孩子心中地位很高,並且是孩子的心中的榜樣。

常和父母溝通的孩子,也能夠理解父母的心思,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對於簡單的規則,是無好壞的區分有著清晰地界限。

第五 願意幫忙做家務

就如同文前的小凱,主動幫媽媽倒垃圾。一方面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心中有了家庭責任感,主動承擔起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做家務,也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融洽了家庭的和諧氛圍,是有擔當力的表現。

孩子是否孝順,從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一些優秀的品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吸取到的有用的養分,就如同參天大樹,也不是一天長成的。這些潤物細聲的改變,是看得到體會的到了。家長可以讓孩子從小事做起,引導孩子樹立優良的品質,這樣的孩子,未來想不孝順也難。

我是奶油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讓你不打不罵教出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