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許久的諜戰劇,最近呈現出復甦的態勢。
比如以抗戰為背景的諜戰劇《無間》和《薄冰》,兩部劇的製作陣容可以說聲勢浩大,吸睛十足。
但可惜的是這兩部作品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劇情老套邏輯混亂,遭到不少觀眾的吐槽,活生生浪費了一群老戲骨的演技。
反觀新中國早期相似題材的反特片和驚險片,雖然製作水平遠遠比不上現在,但能夠憑藉紮實的情節得到觀眾發自內心的喜歡。
比如1965年的電影《三進山城》,同樣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八路軍三次潛伏到日軍占領的齊陽城執行任務,緊張刺激的故事一經上映便吸引了無數觀眾進入影院觀看。
《三進山城》不僅在內地成為「爆款」,在香港地區也廣受歡迎,甚至還遠銷東南亞和非洲地區,都得到了當地觀眾的高度評價。
只可惜後來因為特殊時期,被禁映過一段時間,解封后再次上映,加印了幾十個拷貝,可見受歡迎程度。
時隔近60年再看這部經典作品,它的成功背後離不開影片對「真實性」的追求。
01、改編自作家的真實經歷
《三進山城》打動觀眾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影片的故事大都是作家賽時禮的親身經歷,這種真實性對觀眾而言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身為山東人的賽時禮在抗戰時期是膠東地區赫赫有名的戰鬥英雄,至今在當地還流傳著關於他的傳奇故事。
比如有一次在攻打日軍碉堡時,賽時禮被敵人打斷了左腿,為了不影響之後的作戰,他堅持騎在毛驢上指揮戰鬥,由此有了「毛驢連長」的稱呼。
左腿的傷沒有影響賽時禮的戰鬥力,炸碉樓、打埋伏、殺漢奸,神出鬼沒的賽時禮一時間成為令日軍聞風喪膽的「賽瘸子」。
60年代初,賽時禮由於傷勢拖累不得不從崗位上退下,在妻子的勸說下,他決定把自己戰爭時期的經歷寫成小說,由此轉型成為一位軍旅作家。
賽時禮最先創作的作品,正是被改編成電影的《三進山城》。
書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源於賽時禮自己的經歷,比如男主角劉連長就是以自己為原型創作的,還有故事裡的齊陽城其實就是賽時禮當年所在的文登縣。
特別是影片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橋段,偽裝成日軍的劉連長在漢奸刁德勝身上綁上手雷,利用刁德勝的身份才得以在日軍眼皮子底下逃脫,這個驚險的情節也是賽時禮在威海衛遭遇日軍時的真實遭遇。
戰爭時期的種種見聞和遭遇為賽時禮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就像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的,這部小說是對他多年戰鬥生活的一種「饋贈」。
但由於在戰爭時期傷了右手,賽時禮只能嘗試用左手寫作;再加上眼睛因受傷的原因視力很差,整個寫作過程困難重重。
儘管寫起字來非常艱難,但他還是每天堅持寫作,寫得快的時候一天甚至能寫幾千字。
1963年,賽時禮完成了《三進山城》的初稿,之後他又花費一年時間將初稿前後修改二十多遍,由開始時的十五萬字刪改到四萬字。
小說出版後立即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賽時禮也憑藉這部作品名聲大噪,此後又創作出了《智闖威海衛》《陸軍海戰隊》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02、導演為求真實對小說進行大改
這部電影的成功,也離不開導演張鳳翔對影片的保駕護航。
拍攝這部電影時,36歲的張鳳翔剛剛在電影廠「熬出頭」。
當過幾年場記,後來又做了幾年副導演,入行十多年後,張鳳翔終於擁有了獨立導演電影的資格。
原本長春電影廠想讓張鳳翔拍一部關於裁縫的生活片,但他不太喜歡這個劇本,就暫時擱置起來。
正巧,當時長春電影廠正在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二十周年」尋找合適的拍攝素材,《三進山城》就這樣進入張鳳翔的視野。
張鳳翔讀過這本小說後也非常喜歡,於是他帶著小說找到領導,最終拿下了這一拍攝任務。
為了保證影片的真實可信,張鳳翔對書中的情節進行了多處改動。
比如原書中的「三進山城」原本是為了剷除投靠日偽的叛徒,張鳳翔覺得為了殺掉一個叛徒如此大費周章,這個依據多少有些不太真實。
之後張鳳翔向濟南軍區進行請示,軍區方面也給出了幾點意見,比如抓叛徒可以改為炸毀日軍的軍火庫,配合前線作戰,也更為合情合理。
在劉連長的塑造上,張鳳翔也特意突出人物的「土八路」形象,雖然沒多少文化,但膽量過人有勇有謀,強調劉連長的窮苦出身。
但修改後的劇本和原著小說已經相去甚遠,這不禁引起了上級領導的質疑。
如此大刀闊斧篡改戰鬥英雄的作品,一旦搞砸了,會不會影響不太好?
就這樣,廠領導專門派人和張鳳翔一起到濟南軍區尋求意見,得到軍區肯定後才同意了張鳳翔對小說的修改。
也正是因為張鳳翔的修改,讓整個故事的邏輯更為合理,也為影片成為爆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3、演員表演增強真實度
對於劉連長的演員人選,張鳳翔一開始就定下了東北電影廠的演員梁音。
就在前一年,梁音剛出演了《冰山上的來客》里的楊排長,而張鳳翔當時是《冰山上的來客》的副導演。
《冰山上的來客》成為二人再次合作的契機,梁音正氣凜然的形象也成為張鳳翔心目中劉連長的不二人選。
看完劇本後,梁音發現了自己在表演上存在的一個問題。
他整體給人的感覺太過「隨和」,不符合劉連長的人物特質。
梁音決定從他熟悉的導演蘇里那裡找找靈感,蘇里抗戰時擔任過武工隊隊員,有非常豐富的戰鬥經驗。
在和蘇里聊天的時候,梁音注意到蘇里的眼睛非常有神,兩個眼睛一瞪,就給人一種「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的感覺。
這也給了梁音很大的啟發,他開始從眼神上下功夫,提升他自身的「氣場」。
最終梁音在片中呈現的形象非常成功,面對翻譯官的威脅,他對著翻譯官眼睛一瞪、拍案而起的那一幕,讓人領略到了其膽識過人的氣場。
此外,飾演日本軍官小野的方化,也在片中奉獻了精彩的表演。
小野是個地道的「中國通」,對於八路軍十分熟悉,在影片開始也看破了八路軍的目的。
方化充分發揮了自己在形象上的優勢,瘦弱的身影,再加上兇狠暴戾的眼神,演活了小野的形象。
在此之前,方化已經是電影圈最有名的「反派」之一,特別是《平原游擊隊》里的松井一角更是讓他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
反派角色成就了方化,但也限制了他的戲路,方化演藝生涯最大的願望就是想演一次好人。
直到1993年,姜文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時邀請方化在片中飾演一位老將軍,這位老藝術家的心愿終於實現。
即便這麼多年過去,片中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仍然烙印在我們心裡,生成著我們對於這部影片的記憶。
2012年,《三進山城》在四十多年後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但卻因為劇情硬傷太多遭到無數網友吐槽。
希望如今的電視劇製作可以從老電影中汲取經驗,用紮實可信的劇情來打動觀眾,而不僅靠華麗的場景和流量作為吸引觀眾的噱頭。(撰文:皮皮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