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該盼著上海好

2022-04-06     抱朴財經

原標題:所有人都該盼著上海好

我們在上海困難的時候至少應該多點支持和鼓勵,少點造謠,少轉發點謠言,少點地域黑和攻擊。

作者:今綸

上海最近被黑成翔了,我冒險喊一聲「所有人都該盼著上海好」,然後,我就看見各種鞋子從四面飛來。

好的,我再說幾句,你們就可以把扔來的這些鞋子撿回去了:

決策層支持上海堅決抗擊疫情,以及各地醫療隊伍前來支持上海,是不是都盼著上海好?肯定是。

全國人民難道希望上海一直在疫情中嗎?不是,大家還是希望這座龍頭城市儘快恢復正常的秩序。

所以,我說「所有人都該盼著上海好」是沒錯的。

01 有些人並不盼著上海好

前兩天採訪上海的齊老師,她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造上海的謠,還那麼多人信,那麼多人轉?」

我講了三點理由,這裡就不展開了。

關於上海的謠言實在讓人瞠目結舌,中國新聞網發布的闢謠帖顯示:

一段大意為「我妹妹的朋友因女兒生病而自殺」的對話日前在網絡流傳。

現在證明是謠言,4日凌晨,朱女士抵達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並表示,「我終於和我的女兒在一起了」。

3日,網絡上流傳出一組微信聊天記錄,稱上海某地「徹底亂了,據說老百姓沒東西吃了,就出來買東西了,店鋪也開始營業了」。一段視頻畫面顯示,有大量居民在樓下擁擠著衝出防護欄。

結果上海公安機關證實,「衝出防護欄」視頻發生在外省市。

有網友向「上海松江」求證「網絡流傳強豐集團空地有很多蔬菜物資沒有配送給居民,已經腐爛,是真的嗎?」

松江方面答覆,據強豐集團了解到,該視頻內容不屬實,蔬菜是近期採購的,剛從車上卸貨暫時堆放,目前正在分揀用於配發,送到居民手中。

造謠的人沒完沒了,4月6日,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在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快遞、外賣要停的消息是不實的。

幾乎天天有人造謠,所以,我說「所有人都該盼著上海好」,這裡有個「該」字,實際上,有些人就是想看上海的笑話,而且積極參與製作和傳播上海的謠言,他們並不盼著上海好。

02 批評的目的是改進工作

上海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不可以批評?該不該批評?我認為當然可以,而且應該批評。

我和齊老師聊天的時候,她說到孩子感染病毒後和父母分開的話題,她認為是應該分開的。

確實,《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新型冠狀病毒規定屬於乙類傳染病,因為傳播力比較強所以按甲類管理,2020年1月21號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一號公告里已經明確。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上海沒做錯。可是很多家長表示反對,批評很激烈,有人甚至說「如果孩子陽了,我就把自己弄成陽性去陪孩子」。

我旁邊的某大學研究親子關係的博士也認為不該分開,因為孩子的心理可能有某些應激反應,她的先生也持這種看法。

況且,《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提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對未成年人承擔監護職責。國家採取措施指導、支持、幫助和監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也就是說,兩部法律似有矛盾之處,大家批評了,有明確訴求,上海就改了:

在4月6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干渝表示,對有家庭成員感染的情況採取親子收治模式,有利於看護照顧。對於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由監護人自願申請,在充分了解可能的健康風險並簽署告知承諾書後,可以陪護。

於是,問題得到了解決,各方皆大歡喜。

這樣的批評,這樣面對批評的態度,以及最終的結果,都是很好的。

上海人也願意看到這樣的批評,因為他們自己就是批評的主力軍。

不過,一些情緒化的表達,一些無聊的地域黑和攻擊其實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工作,幫助事情做得更好,而不是發泄情緒。

至於一些人在調侃上海人在疫情期間還是很講究、很時尚,還是很重視儀容儀表,甚至大白喊人下來做核酸的時候會喊:「不用化妝,是上海的醫生」。

大家也就是一笑而過,對上海人沒有惡意,可能上海人自己也會笑一笑,這很正常。

03 上海是全國的經濟龍頭

「所有人都該盼著上海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海太重要:

上海有多重要?上海是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去年的全市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大關,達到4.32萬億元,增長8.1%。
去年,金融市場交易總額突破2500萬億元、增長10.4%;
上海港貨櫃吞吐量達到4703.3萬標準箱、連續12年排名世界第一;
實際使用外資達到225.5億美元、增長11.5%;
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萬億元以上、增長16.5%,服務貿易占全國比重提高到30%左右……

上海不但是長三角的經濟龍頭,而且是全國的經濟龍頭,她的經濟總量是城市第一名,她在長三角的輻射力、影響力沒有城市可以匹敵,她是絕對的世界級樞紐城市。

如果說這些和上海以外的人無關的話,那麼說一個數據幾乎和所有人有關,包括富裕的廣東人、浙江人,以及不太富裕的中西部地區的人們。

那就是上海對國家的財稅貢獻。

早在2019年7月2日,中國日報的報道顯示:上海以不到千分之一的土地,貢獻了全國1/10稅收。

2021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共計22.25萬億元,其中85%來自於稅收收入,而上海全年組織稅收收入達到1.87萬億元,占比超過10%。

2021年,上海上繳國稅收入超過1萬億元,意味著上海稅務部門每收到10元錢,其中有6.5元上繳中央,只有3.5元留給地方使用。

2021年各省市凈上繳中央財政規模對比(億元)

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這和廣東、浙江、江蘇等省的情況極其類似。

有專業人士專門測算了去年對中央財政有凈貢獻的省份(直轄市),何謂「凈貢獻」?

即上繳中央稅收和中央轉移支付之間的差額,這部分差額決定了省份(直轄市)對於中央稅收以及國家方面的貢獻。

比如某省上繳中央10000億,中央轉移支付給某省6000億,那麼,某省的凈貢獻就是4000億。

在2021年,有凈貢獻的省份(直轄市)只有八個,分別是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北京、山東、天津、福建。

廣東的凈貢獻最大,足有8901.61億。

上海其次,有6797.27億。

浙江、江蘇分別有5000多億,北京是4000多億,山東、天津在2000億以內,福建為890.98億。

也就是說,這八個省份(直轄市)對中國其餘各省都有巨大的支持作用,你也可以這麼理解,就是這八個省份(直轄市)的錢上繳給中央財政之後,通過轉移支付,更多省才有錢去補平虧空,給公務員、教師發工資,做一些基礎工程建設,做一些公益項目。

上海和廣東是其中做出最大貢獻者。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盼著上海好?

上海是「錢袋子」啊,以城市而論,她是響噹噹的中國第一,她必須好,不好不行。

她不好的話,就會影響她的凈貢獻。上海上繳給中央的錢少了,進而傳導到各省(尤其是中西部),實際上也會傳導到億萬人的錢包上,億萬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可能就會受影響。

即使是本身就是凈貢獻的省,比如粵江浙魯,如果上海的情況不太好,凈貢獻下降的話,各省不可能撂挑子,勢必要幫國家分憂,勢必要分攤本該上海上繳的部分稅收,其實等於增加了壓力。

所以,這些省也都盼著上海好。只有上海好了,大家的壓力才會小一點。

所以,即使不談其他,就談分擔壓力或者受人恩惠這麼簡單的道理,對於一個多多少少對自己錢包有影響,甚至做出了貢獻的直轄市,我們在她困難的時候至少多點支持和鼓勵,少點造謠,少轉發點謠言,少點地域黑和攻擊,這個要求不高吧。

最後,還是希望上海儘快好起來,同時也希望吉林市、長春市等受疫情困擾的城市儘快好起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e1d67c466ea9ef8a7be46851e589c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