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6首詩詞,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2023-11-03   洞見

原標題:古人的6首詩詞,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古人的6首詩詞,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

作者:洞見ciyu

孔子與弟子們聊治學時詢問:為何不多花點時間學詩呢?

一些弟子不解其意。

孔子說道: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詩關乎教化,孔子認為學詩,可以養性修心,可以規範行為。

古人以詩詞書寫悲歡,道說世情,把人生感悟化為一詞一句,撫平了自己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千百年後,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成為我們治癒精神內耗的最好藥方。

1

陷於往事時,讀蘇軾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蘇軾曾寫信給好友參寥共勉:事皆已往,譬之墜甑,無可追計。

已發生的事就像打破的瓦罐,已經難以挽回,也不必去多想。

唯有舊事放下,內心方得從容。

熙寧七年,蘇軾自請調任密州,登上超然台遠遠眺望。

半池春水蕩漾,一城春花爛漫。

千戶萬家的炊煙與燈火,在朦朧煙雨隱現、明滅。

蘇軾的心境為之開闊,有秀麗景致,有煙火人間,何必在過去的痛苦中走不出來。

趁年華正好,不妨且去飲酒,且去吟詩。

弘一法師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忘卻不掉往事,便會錯過新生活。

釋懷不了傷痛,也就躲開了歡喜。

一個人如果一直回頭看,不過是給自己上了鐐銬。

千古傷心舊事,一場談笑春風。

若是能放下,能看清,一切煩惱付諸一笑,所遇所見都是風景。

2

為財所困時,讀黃庭堅

《雜詩七首》其一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列子·周穆王》里有一個「蕉鹿夢」的典故。

鄭國有個樵夫在野外打死一隻受傷的鹿。

因為怕人瞧見,他匆忙地把鹿藏到乾枯的池塘中,用柴禾掩蓋。

可不久,他就忘記了藏鹿的地方,以為這是一場夢。

黃庭堅以此鹿喻人間富貴,感慨:畢竟幾人真得鹿。

崇寧二年,黃庭堅被貶宜州,在集市裡租一個房子,取名為「喧寂齋」。

身處鬧市的他,看到世人被求利之心消磨不止,轉眼間,綠鬢紅顏變成白髮蕭疏。

鄰居宰牛的起早貪黑,為碎銀幾兩夜不能寐。

街上小販愁容滿面,煩心於何時能腰纏萬貫。

財之一字迷人眼,是水中月、鏡中花,是讓人耗盡心力的鬼打牆。

南懷瑾大師說過:貧窮困,謀取生活不由身;富貴囚,難得任性隨心動。

自由不在於貧窮或富貴,而在於是否能守住那一顆心。

名利短,人生長,鐘鼎山林都是夢。

我們暫時棲居於天地之間,為財所困,為物所擾,不如遵從內心,專注於生活。

3

愁於生活時,讀陸遊

《還都》

平生薄名宦,所願得早休。

奔走三十年,鏡中霜鬢秋。

歸踏長安道,恍然皆舊遊。

處處見題名,始驚歲月遒。

西湖隔城門,放浪輸白鷗。

當時見種柳,已足系巨舟。

掛冠當自決,安用從人謀。

勿以有限身,常供無盡愁。

有一天,陸遊對著鏡子端詳自己,一陣恍惚。

塵世奔走三十年,不知不覺已霜染雙鬢。

他驚訝於歲月的匆忙。

獨自走在長安道上,眼前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年少時所見的柳樹,已經大到足以系在巨舟上。

這時,他看到白鷗逐浪飛翔,起舞於風中,自由自在。

他以白鷗鑒照自己,不由一陣惆悵。

三十年來,一直牽掛生計與事業,少有快樂輕鬆的時光。

千年後,陸遊的生活照進了現實。

人生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們愁自己的工作,進一步難如登蜀道,退一步是懸崖邊上。

憂家庭的責任,孩子的幼有所養,父母的老有所依。

我們如被魚鉤掛住的魚兒,時時憂心忡忡,片刻不得自由。

可如蘇軾說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我們只是人間的過客。

鬆弛一點,輕盈一點,人生是用來體驗的,不是用來演繹完美的。

享受晨起暮落的日子,細品柴米油鹽的生活,人生一趟,無非是盡興一場。

4

嘆不如人時,讀潘閬

《樽前勉兄長》

一家久寄浙江濱,倏忽如今二十春。

須信百年都似夢,莫嗟萬事不如人。

樽中有酒何妨醉,篋里無金未是貧。

但看故鄉榮達者,算來多葬北邙塵。

學者蕭功秦說:中國人在世俗生活方面有很強的從眾心理。

見他人起高樓、宴賓客,心裡就不是滋味。

看他人孩子成器,伴侶事業如火,不免有幾分失落。

我們比自己,也比孩子,比伴侶。

我們比兜里的銀子的多少,也比臉上面子的大小。

可是,「比」之一字,有兩把匕首,一把傷人,一把傷己。

人生大部分的痛苦,都源於比較。

踮著腳尖仰望別人,永遠領不到生活的真諦。

潘閬深知這個道理,便寫信勸誡兄長,不必嗟嘆萬事不如人。

人生百年,縹緲如夢,各有各的黯淡與精彩。

貧家繩床瓦灶,未必就悽慘;豪門堆金積玉,未必就幸福。

是華麗風光,還是狼藉一場,箇中滋味只有局中人可知。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到兩種動物。

鷦鷯棲息於深林里,占一樹枝歇腳就夠了;

偃鼠在河岸邊飲水,喝飽了就心滿意足。

生活從來不是向外比,而是向內求。

你有花團錦簇,我有明月清風,人知足了,便快樂了。

5

憂於前途時,讀馮道

《天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金榜題名,是中國人四大喜事之一,又是掙脫不掉的枷鎖。

杜甫因為志業不成,功名不立,詩中一句句都是化不開的苦。

詩人薛逢明明已經謀得一官半職,卻還惆悵人生不滿百,一事無成頭雪白。

這就是很多人的悲哀,不能允許自己平庸地過一生。

功名二字拴住人心,喜怒哀樂都因它而起。

馮道歷經四朝十代君王,世稱「十朝元老」,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的高位。

在他一生中,遇見的人才如過江之鯽。

有一些燦爛過後就墜落,有一些一輩子隱於人群中。

這才是世情真相,求名難以如願,苦讀不一定功成。

馮道寬慰世人:窮達皆有命,沒必要為了不得志而長吁短嘆。

碌碌無為也好,前程似錦也罷,人力之渺茫,沒法決定命運的走向。

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這八個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6

沉淪瑣碎時,讀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節選)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江天一色纖塵不染,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州上的白沙和如霜的月色交織在一起,看不分明了。

詩人看頭頂的皎月,這一輪明月是從遠古開始就照著人間嗎?

聽耳畔的流水聲,這一江潺潺春水流淌了多少世代?

江月亘古不變,岸上之人,月下之人早已換了一批又一批。

放在時間的維度下,我們如此渺小,如滄海一粟。

所謂成敗、得失,變得不值得一提。

《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被聞一多贊為: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可它的作者張若虛在歷史上不過鴻爪雪泥。

他的詩作散佚,《全唐詩》僅存他二首詩。

他的生平事跡、生存年代、字號全部不詳,不過寥寥幾字。

張若虛尚且如此,何況是我們這些普羅大眾。

世間的一切悲喜榮枯,像微塵一樣微不足道,像流雲一樣轉瞬即逝。

曹植感慨過: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

白駒過隙,倏忽即逝。

沉淪於瑣碎里,容易辜負這短暫的一生。

學會站在時間的長河上,看待自己的小日子,一些小煩惱,我們攢在心頭的苦澀就會慢慢淡化。

詩,能言志,也能治癒。

今人多少心中結、眉上愁,都在古人詩詞里得到了答案。

正如林語堂所言:中國詩在中國代替了宗教的任務。

人生況味都在唐詩宋詞。

多讀詩詞,我們便能在仄短平長里找到信仰與能量,便能安頓好內心,擺脫內耗。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