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建議所有人:積極奪回線下生活

2024-10-01   洞見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韓國學者劉賢俊曾說過一個觀點:

「線下空間是昂貴的,普通人的生活被擠到了線上。」

尤其是一遇到假期,很多人選擇的不是出門遊玩消費,而是待在家裡玩手機、刷視頻。

結果常常一個假期過去,反而陷入了越休息越疲憊的怪圈。

這個時候我們要怎麼擺脫這種生活呢?

社會學家項飈提出了一個叫「重建附近」的概念。

簡單來說, 就是人要有屬於自己的小小生態圈,與周遭事物和環境發生互動。

比如這個長假,你就可以試著放下手機,奪回自己的線下生活。

去附近散散步,和三五好友聚聚餐,或是自己精心烹飪一頓飯……

這些富有生活氣息的小事情,比起網絡,更能消解你的孤獨和焦慮。

01

去運動

你是不是常常感覺你的生活很乏味?

想想看,這是不是你平常生活的樣子:

除了出門拿外賣,一到周末或者放假,就不會離開房間半步;

哪怕天氣很好,你也不願出門看看風景,覺得懶得動彈……

像這種情況,你幾乎已經完全沒有了線下生活,又怎麼能感覺到生活的溫度?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說:「 生命在於運動。

如果你想重新奪回線下生活,感受到日子的鮮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運動。

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有一位親戚,因為時常悶在家裡,患上了抑鬱症。

為了鼓勵對方走出去,他在給對方的信里寫道:

「無論如何,也不要失去散步的慾望……

我通過散步得出了我最偉大的洞見,我也不知道,有什麼沉重的念頭是無法通過散步來遠離的。」

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本人也是運動的受益者。

通過運動,他排解了在哲學探索過程中受到的壓力和沮喪。

而他的那位親戚,也是聽了他的方法,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抑鬱症也慢慢得到了治癒。

就像詩人王小妮說的:

走上了路,我就覺得我還算偉大,我和我的頭髮鼓舞起來,世界被我的節奏吹拂。

一走路,陽光就湊來照耀,我身上頓然生長出自己的溫暖。

走上了路,我就覺得我還算偉大,我和我的頭髮鼓舞起來,世界被我的節奏吹拂。

一走路,陽光就湊來照耀,我身上頓然生長出自己的溫暖。

運動的過程是舒適而治癒的。

這個長假,就讓我們走出家門,去感受微風的吹拂,觀看樹木花朵的生長,聆聽各種各樣的聲音。

當你的內心盛滿了這些細碎的美好,再多的疲勞、煩惱,也能得到疏解、治癒。

02

去聚會

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John Cacioppo教授,曾針對線上、線下各種社交方式做過一項研究。

結果表明:

線下互動比例越高的人,越不容易感到孤獨;反之,孤獨感則越強。

所以很多人,明明微信里有很多好友,也知道很多的娛樂方式,最終還是會感到空虛。

因為依靠網絡,僅能消解片刻的虛無。

有些充實感,只有與線下真實的人接觸才能得到。

曾經有段時間,我也常常莫名的焦慮、落寞,常常一個人待在家裡胡思亂想。

朋友看出了我的異樣,便大老遠跑過來拉我去外面溜達了一天。

在這一天裡,我們去逛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風景,吃了許多小吃,說了很多的話。

奇妙的是,這麼一整天玩下來,我沒感到疲憊,反而心底里溢滿了歡喜。

而這種相聚的歡樂,是待在家裡,對著手機的人永遠感受不到的。

有人曾說:「 擁有一個溫馨的小圈子,每一次小聚都是對生活的無聲感恩。

這個國慶,趁著大家都有時間,一定要約上闊別已久的好友聚一聚。

你可以邀請朋友來家裡聚會,或者一起相約外出爬山、騎行、聊人生、談愛好。

我相信,哪怕只是在一起做些最簡單的小事,你也會由衷的感到溫暖和快樂。

03

去旅行

作家畢淑敏在《旅行是一味草藥》中,談到一位女白領的故事。

女白領因為身患抑鬱症,長期遭受負面情緒的折磨。

後來在畢淑敏的建議下,她去了海南旅遊。

一個月之後,女白領回來了,整個人變得神采奕奕。

她迫不及待地向畢淑敏分享在海南見到的颱風,狂風夾著暴雨,掀起驚濤駭浪。

在大自然的暴虐威力下,她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

隨後,她又去了西北,蒼涼大漠和夜空中閃耀的群星,讓她再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就這樣與大自然接觸一段時間後,她的抑鬱症竟然不藥而愈。

所以說,大自然是最天然、最神奇的能量補給站。

特別是對於長期待在格子間工作的人來說,它更是一劑消疲解乏的良藥。

趁著假期,去看大漠的落日,去看翻湧疊起的浪花,去看巍峨聳立的長城;

如果不想走太遠,就去近處的公園、草地、田野,觀察一朵花,一棵樹,一片樹葉的飄落……

只要你將目光投向戶外,大自然就會賜予我們最神奇的療愈能量。

作家毛姆曾說:「 一個人能觀察落葉、鮮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麼樣。

如果繁重的工作讓你心煩,如果生活的壓力讓你喘不過氣,那你就去接觸自然。

永遠記住:無論多忙,都不要忘記靜靜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自然的清新。

04

去體味人間煙火氣

《一日禪》中寫道:「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對於每一個在城市中奔忙的人來說,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這一抹人間煙火氣。

我知道,平時大家工作忙的時候,基本都是隨便點個外賣對付一頓了事。

但到了假期,你一定要好好去連結生活,體味人間的煙火氣。

你可以在某一個清晨,去菜市場轉轉。

那些嘈雜的聲音,帶著市井的熱鬧和真實,比你在某個購物APP買菜要生動得多。

或者,你還可以去某個夜市的小攤上,買點自己喜歡的吃食。

坐在那裡看人來人往,跟素未謀面的人交談幾句。

幾個照面間,就能讓你與別人建立起微妙的聯繫。

這種不期而遇的緣分,是網絡世界給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線下的煙火生活,還能拯救我們日益萎縮的社交能力。

你主動去約朋友吃吃飯、談談心,而不是動不動就是表情包、語音條。

這樣的社交方式,才能讓你與朋友的關係更加緊密。

你單調乏味的生活,也能因此再次活泛起來。

紀錄片《人生一串》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沒了煙火氣,人生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

我真心建議大家,這次長假,就不要再盯著手機和電腦了。

去街頭巷尾走一走,聞一聞這人間煙火的味道,感受一下生活的溫度。

畢竟,人不是機器,需要的不只是數據和代碼,還有那份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人間煙火。

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

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愛生活,不要愛生活的意義。

長期沉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或者單一的環境里,我們內在的空虛、焦慮感會迅速膨脹。

只有脫離手機、走出房間,把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到一些線下的小事上。

我們才能與具體的生活產生情感連接,從而更好地活在當下。

點個 贊吧 ,這個國慶,讓我們一起積極奪回線下生活,為自己充電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