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嗯哼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安已經上小學了,他生性靦腆,不愛說話。有天小安媽媽的同事到家裡做客,小安全程都自己一個人在旁邊玩耍,不搭理旁人。
雖然不多話,但是小安專注於用磁力棒搭建各種造型的建築,大家都忍不住誇他。
孩子聽了大夥的誇獎,非常不好意思,自己一人躲到臥室里了。小安媽媽有些無奈,向大家解釋孩子自幼性格內向,不喜歡作為中心人物被人關注,在人群中總是一個人躲在一邊。
要是他成為了人群中的焦點,無論好事還是壞事,表揚還是批評,都會讓小安感覺非常不適應。
小安在人多、受到關注的時候會表現出拘謹與不安。他平時沉默寡言,喜歡選擇讓自己舒適的方式獨處。這是因為他能從獨處中獲取讓自己恢復活力的力量。
在心理學上,內向氣質和外向氣質的劃分並不是根據一個人在人群中的表現來劃分的。
也就是說在人群中表現活躍、說話滔滔不絕的人,不一定具有外向氣質的人格,沉默寡言也不一定就是內向人格。
區分內向和外向的標準是根據他們通過何種方式獲得自身的能量。
外向性格的人,他們的能量來源於外部,通過聚會、運動和夥伴玩耍等方式獲得精神上的放鬆。
而內向性格的人,他們的能量來源於自身,過多的社交活動會消耗他們的能量,讓他們有種過度消耗的感覺。通常他們會選擇通過獨處、靜思等方式來保存能量,獲得精神上的放鬆。
因此孩子不愛說話,這可能只是內向性格的孩子主動選擇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孩子通過獨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在家長心中,熱情陽光、積極開朗是與外向性格產生關聯的詞彙,而一提到內向,家長們聯想到的卻是孤僻、害羞、膽小等消極的詞彙。
擁有內向氣質的孩子,就不如外向的孩子嗎?其實獨處並不意味著孤單,謹慎不意味著膽小,內向者有自己的優勢。
1.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內向者喜歡獨處,但獨處並不是內向者孤僻的表現,而是他們在獨處的過程中享受著一個人的快樂。
相比較於聚會和同伴一起玩耍,他們更喜歡獨自閱讀、思考,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因此這類人大多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更能從琴棋書畫、閱讀、寫作中獲得滿足感。
2.善於思考,更具創造性
內向的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他們細膩、敏感,善於觀察。獨處的過程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深入思考,更具有主見和創造力。
有調查數據顯示,世界上有70%的成功者都是性格內向的人,比如中國最有名的CEO張朝陽對自己的評價就是性格內向者。
3.性格更沉穩
內向者給人的感覺更沉穩。他們善於傾聽,不誇誇而談。話不多,但是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本質。這樣的人更能獲得別人的重視和信任而被於與重任。
可見,內向不是劣勢,相反內向氣質者擁有強大的先天優勢。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強化內在的優勢,同時防止孩子走進內向者的困局。
1.尊重孩子的個性
人的性格有很大的成因是天生的,家長要尊重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不要以大人的觀點來逼迫孩子開朗、外向。
這將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因為孩子會敏感地察覺家長對自己個性的不滿,進而否認自我的價值。
苗苗是個內向的孩子,她享受一個人在家看繪本,或是只和一兩個談得來的好朋友一起做手工。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她都有一種滿足感,陶醉於自己的創作中。
但是媽媽總覺得苗苗不合群,想方設法鼓勵苗苗到大集體中去。一開始,在大集體中,苗苗並未感到特別不適,但她更願意當個旁觀者,看著夥伴們玩,聽他們侃侃而談。
但苗苗媽媽不滿意苗苗的角色,她希望苗苗和其他活潑的孩子一樣去積極表現自己。
每次有機會,她都會不停地慫恿苗苗上場,若是苗苗露怯了,苗苗媽失望之情溢於言表。敏感的苗苗總是能察覺到媽媽的感受,心理壓力也與日俱增。後來,原本不排斥社交的苗苗開始不喜歡和夥伴交往了。
家長不認可孩子的個性,逼迫孩子開朗,若是孩子做不到,就冷臉、責備,心裡對孩子感到失望。這種做法帶來的效果常常適得其反,給原本不排斥正常社交的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影響心理健康發展。
2.給予孩子成長空間
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就需要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保護好他們的內心世界,不要給他們隨意貼上「膽小」、「孤僻」等消極的標籤。
家長會上,豆豆的老師向豆豆媽彙報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說每天上午全班小朋友一起活動的時候,豆豆總是很沉默,基本不發言,和小朋友交流很少。
幼兒園中午有很多小朋友被接回家了,下午小朋友不多,但是當孩子們三三兩兩一起活動的時候,豆豆會稍微活躍一些。
豆豆媽了解豆豆的性格,她向老師解釋人多的時候豆豆會感到不自在,她更喜歡獨自一人或是在一個很小的集體中,在這種環境下,豆豆更能獲得安全感,減少壓迫感。
豆豆媽評價豆豆是一個能從自己的世界中獲得樂趣的孩子,希望老師多給予她一些空間。
父母無條件地接受和認可孩子的天性,將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鼓勵,並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成長空間,保留自己的個性,勇敢地做自己。
3.防微杜漸,防止走向另一個極端
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與生俱來的天性外,後期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而家庭環境往往是造成內向性格的重要外在原因。若父母不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怕影響孩子成績,對孩子的正常社交進行干預,在長期缺乏溝通的環境下,孩子無法掌握正常的社交技巧。
再加上孩子若是天生性格內向,那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社交恐懼,不利於今後的人際關係發展。
所以父母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是在家庭教育中,要鼓勵孩子進行適當的社交行為,為孩子的社交行為提供便利。比如幫助孩子結交一兩位興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幫助孩子獲得同齡孩子的友誼。
只要孩子能有同齡夥伴,建立正常的人際交往,孩子就可以發展健康的社會性,最終不會養成真正的孤僻、離群索居的性格。
內向的孩子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優勢,家長要尊重孩子,不要壓抑孩子的天性。嘴上沒話的孩子,心裡卻有光,只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他們會越來越強大。
今日互動:你家孩子是否不愛說話呢?歡迎評論分享。
————————
學無止境,育兒知識更是需要我們用心,細心的去鑽研的一門學問。嗯哼媽媽在這裡隨時聆聽並解決各位家長的問題。
關注【嗯哼媽媽】,細心聆聽父母心聲,刻苦鑽研育兒方式,讓每一個育兒難題都不再是難題。歡迎諮詢,我們共同成長。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