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被美軍伏擊,呼救的卻是美軍:救命,中國人用坦克打我

2022-02-07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志願軍被美軍伏擊,呼救的卻是美軍:救命,中國人用坦克打我

發一篇短一點的文章,介紹下志願軍怎麼在夜戰中和美軍鬥智斗勇。志願軍向來講究近戰、夜戰,中國人的視力不會比美國人好,那志願軍憑什麼能在夜戰中比美軍有優勢呢?我們來看幾次伏擊和反伏擊戰鬥。

在與志願軍39軍交戰吃虧後,1952年7月3日,美軍第3師西移,接替了韓軍第1師團的陣地。之前和志願軍39軍115、117師的戰鬥讓美軍第3師學到了不少知識。所以這幫美國人剛剛接手陣地,直接派出了小分隊襲擊志願軍陣地,準備反過來給當面的志願軍40軍118師一個下馬威。

同時為了防備40軍給他們一個下馬威,美軍第3師積極採取了伏擊戰術。

美國人是很狡猾的,美軍第3師得到第8集團軍情報部門的情報,在他們換防的同時,志願軍40軍也正在換防。7月5日,40軍得到命令,將陣地向西移,把118師和119師357團的陣地移交給39軍116師。解放軍頭號王牌師在離開戰場一年兩個月終於再次重返前線。

部隊換防時往往是最鬆懈的,志願軍當然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在這種時刻,志願軍反而會提高警惕、加強前沿小分隊的巡邏,防止美軍偷襲。美軍第3師就想鑽這個空子。

7月6日凌晨,美軍第3師第65團E連排長唐納德中尉率領一支巡邏隊悄悄在古莊裡和116.9高地之間設置了一個伏擊圈,準備伏擊從196高地出發的志願軍巡邏隊。

美軍非常有耐心,在潛伏了半個晚上後,他們在拂曉前等來了一支志願軍小分隊,這是40軍118師354團的部隊。美軍唐納德中尉不露聲色,等到志願軍小分隊全部進入伏擊圈後方才下令美軍開火。槍聲響起,當場有三名志願軍戰士中彈倒地。但40軍是什麼部隊?林彪手下的小老虎,戰術素養是一等一的。其他戰士或立即臥倒,或就地翻滾,並迅速依託地形地物向美軍還擊。唐納德拿著機槍正打得起勁,一顆手榴彈飛了過來,唐納德和美軍機槍組全部被炸倒在地。

美軍巡邏隊,我們可以看到手上拿的是加蘭德步槍

失去機槍火力後,剩下的美軍發現這戰鬥沒法打了,志願軍小分隊手裡全是自動火器,而美軍除了機槍外,其他人拿的都是M1式加蘭德步槍。美軍先於志願軍開火的那點優勢,在機槍啞火後,瞬間就沒了。這戰鬥沒法打了,美軍立即轉身逃跑。最終被伏擊的志願軍只有3人負傷,而伏擊一方的美軍卻3死5傷。偷雞不成蝕把米,只能說美軍的想法很有創意,一腳踢上去卻碰到了鋼板。

美軍巡邏隊正在休息,手上的加蘭德步槍非常清晰

這就是美軍從志願軍那學到的另一個知識。夜間小分隊作戰不能按照常規的武器配備,要給出動的小分隊每一個人都配備自動火器,以求「快、猛、准」,最重要的自然是快。所以我們看志願軍的戰例選編,不管是捕俘戰鬥也好,伏擊戰鬥也好,還是反伏擊戰鬥,襲擊戰鬥也好,都有一句同樣的話「給每一個戰士都配備了自動火器」或者「每人一支衝鋒鎗」。

來看看志願軍小分隊配備什麼武器?照片里是人手一支美國M3衝鋒鎗,一般是波波沙

並不是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比美軍好,而是志願軍深知在夜戰中自動火器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分隊出發前,都會特意調整武器裝備,以保證在遇敵後占據優勢。

7月8日,志願軍39軍116師347團換防完畢,很快347團發現美軍特別喜歡派小分隊到古莊裡和116.9高地一帶設伏。347團剛接替陣地,就連續在這一帶與美軍發生多起交火。

7月20日晚,美軍又來了。這次是第65團A連連長伍德上尉率領的一個排,他又準備帶部隊去古莊裡附近設伏。正當美軍尋找合適的地形時,一顆照明彈騰空升起。當美國大兵們揉著被晃暈的眼睛迷惑不解時,東、西、北三個方向三挺機槍響起,美軍士兵像稻子一樣被割倒,很快迫擊炮彈也落了下來。大家都習慣了美軍在夜間打照明彈,其實志願軍也打照明彈,志願軍視力不比美軍好,黑燈瞎火的,不打照明彈,志願軍憑什麼知道美軍在哪裡?

伍德在二戰時期在第82空降師服役,再次來到朝鮮戰場服役後,他任排長9個月後就提升為連長,戰鬥經驗非常豐富,個人能力也很出色。他馬上明白了,自己遭遇了志願軍的反伏擊。和前文中志願軍的反應一樣,伍德知道,必須打掉志願軍的機槍火力點,不然就全完了。伍德立即率領一個小隊向志願軍最近的一挺機槍發起衝鋒,並用手榴彈炸掉了這個志願軍機槍火力點。但美軍顯然代價更大,跟隨伍德衝鋒的5個美軍,4個被機槍打倒,1個失蹤,伍德自己受了致命傷。在伍德衝鋒的同時,其他美軍則開始求救。跟隨伍德一起行動的第65團作戰參謀波特菲爾德上尉拿起報話機大喊起來:「快來救我們,中國人用坦克向我們開火。」當然了,原話沒有這麼客氣,原話是the bastards opened up on us with a tank。

美國隨軍記者拍攝的志願軍T34坦克

但我們也要原諒美國人爆了粗口,不過就是一個步兵小分隊戰鬥而已,你中國人動用坦克是幾個意思?

真是不好意思,以前我們實在是太窮了,沒這個東西。用坦克襲擾志願軍是美軍的常規戰法,美軍坦克欺負志願軍反坦克力量薄弱,其坦克動不動就跑出來對著志願軍陣地打幾炮,打完就跑了,志願軍還真挺頭疼的。這次116師重返前線,上級很夠意思,給116師配屬了兩個連的坦克,有坦克就得用啊。這不,這次反伏擊戰鬥就用上了。顯然,效果很好,實戰效果怎麼樣先不說,心理震懾效果槓槓的,美軍非常不適應。

聽到志願軍居然出動了坦克,美軍炸毛了,他們認為志願軍這是想挑事。為什麼美軍會有這個想法呢?我們就得知道一點,抗美援朝戰爭的陣地戰期間,志願軍和美軍之間還是很有默契的,兩軍陣地中間會留一道緩衝區,在緩衝區內,雙方都是用小分隊作戰。現在志願軍動用了坦克,美軍就認為志願軍是「蓄意」擴大戰鬥規模。美軍自己是經常用坦克在緩衝區作戰的,憑什麼志願軍動用坦克在美軍眼裡就是「蓄意擴大戰鬥規模」呢?美軍的道理就是,你以前沒有坦克啊。美國人就是這個德性,能用拳頭講話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跟你講理。只有吃了大虧,他們才會換個腔調:年輕人要講武德,不要整天動刀動槍的,要以德服人嘛。

美軍C連後面還跟著火器連的無坐力炮排

於是美軍出動了整整一個連。

45分鐘後,救援的美軍C連趕到,但A連連長伍德沒有等到援軍,他已經死了。美軍C連趕到後,雙方在169.9高地展開了第一場激戰(為什麼這麼說?因為169.9高地是347團和美軍爭奪的一個焦點,以後還有文章)。最後美軍稱他們在白刃戰中用刺刀捅死了高地上所有的志願軍,但又稱高地上的志願軍15死12傷。我不知道寫報告的美軍軍官行文為何如此矛盾,既然都捅死了,12個傷員哪來的?美軍C連的損失是29人傷亡,3人被俘。這也是很奇怪的事,志願軍已經全部被刺刀捅死了,這3個被俘的美軍難道是被鬼抓去的嗎?不過這也是美軍一貫作風了,上篇文章說的上浦防小南山戰鬥,志願軍就一個班16個人,打了敗仗的美軍在報告里寫「殲滅志願軍200多人」。上浦防小南山是個小山頭,200個人實在有點太擁擠了,所以咱們也別跟美軍計較了。

很顯然,這一次反伏擊戰鬥志願軍347團占了大便宜。

李剛,後出任武警部隊首任司令員

可團長李剛卻發了脾氣,他很不滿意,因為志願軍有了不必要的損失。夜間小分隊作戰,講究快打快撤,占了便宜就走,吃了虧也不要戀戰。志願軍反伏擊部隊反伏擊成功後,沒有迅速撤離戰場,指揮員太過於戀戰了,還在那打得起勁,導致美軍反撲時有了不必要的損失。雖然美軍損失更大,但116師是什麼部隊?是那種只能我占便宜,你還不准還手的部隊。李剛越想越氣,於是7月24日,347團再次派出小分隊前往古莊裡設伏,這次李剛高興了,設伏分隊全殲美軍前來的設伏分隊15人,自己沒有傷亡。7月25日晚,嘗到了甜頭的347團再次派小分隊前往169.9高地設伏,當志願軍距離山頂50米時,突然遭到美軍火力打擊,3名戰士負傷。部隊查明,原來美軍把緩衝區里的169.9高地給占領了,還突擊構築了工事。

這就是美軍的問題了,玩不過,就翻臉要掀桌子了。本來美軍第3師玩得很開心,整天利用古莊裡和169.9高地或設伏、或夜襲志願軍。結果幾仗打下來美軍第3師吃虧了,就掀桌子了。我們剛才說,中美兩軍有默契,緩衝區是規矩的,但這種只用小分隊在緩衝區戰鬥的規矩是非常脆弱的,說打破就打破。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這種,美軍吃虧了,翻臉不玩了,志願軍也絕對不會慣著你,你翻臉,那我就揍你。另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志願軍或者美軍偷偷把陣地往前挪了10米,第二天又挪了10米,第三天又挪了10米。於是另一方翻臉了,誰讓你挪的?不行,打。當然還有第三種常見情況,我們下一篇文章來講。

戰場上的規矩是靠拳頭說話,誰拳頭硬,誰就是規矩。116師向來是欺負別人的主,沒有自己被欺負的道理。美軍偷偷占領169.9高地,這下李剛真的怒了,既然你美國人想整大的,那啥也別說了,打吧。

116師重返前線後第一次較大規模戰鬥,169.9高地戰鬥,一觸即發。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b5992c14a071b0a44924f37c424e4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