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年巨虧659.3億元(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01篇原創
本周又有2家房企進入退市名單,上周是4家(詳見:上市房企「保殼」戰)。
6月13日,曾經的千億房企陽光城發公告,稱收到退市告知書,即將「下線」。13.75萬名股東不得不認賭服輸......
一天後,宋都股份也收到了退市事先告知書。儘管前不久,它曾起訴招商銀行劃扣3.23億元質押存單,但也未能扭轉局面。
而另一家沉寂已久的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終於傳來好消息:清盤程序已被終止!境外債重組有了新進展。
這一回,孫宏斌還能再次上演絕地翻身嗎?
01
2200萬美元及利息難倒「英雄漢」10個月。
近年來房企們的沉浮,尤其是個別龍頭房企陷入債務困境,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了什麼叫「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融創也不例外。
6月14日,融創發公告稱,我國香港高等法院已頒令撤銷呈請,截至2023年6月13日,呈請已被撤銷,及針對公司的清盤程序已被終止。
一家上市公司的公告,在文中用了「欣然宣布」來表達自己的高興之情。
2022年9月,一個陌生的名字「陳淮軍」出現在各大財經頭版中,他因持有融創優先票據(涉及本金22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對其提出清盤呈請。
歷時近10個月,融創終於暫時擺脫了這一麻煩。
錢還得還。
02
2年巨虧659.3億元,融創到底欠了多少錢?
狂飆猛進的龍頭房企中,融創絕對算到上是典型代表之一。
2015年,融創的營收230億元,僅3年破千億大關,2018年達1247億元。2020年進一步飆升至2306億元。
然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神話終究是有破碎的一天。
儘管財大氣粗的融創堅持的時間更久一些,2021年也遭遇了危機。
2021年上半年,融創約百億元抄底「廣西地產一哥」彰泰集團。下半年畫風突變,賣了持有的部分貝殼股權、配售公司及融創服務股份.....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融創的土地儲備居然有增無減。
2021年底,融創中國新增土地儲備1,774萬平方米,新增權益貨值約1,944億元,其連同合營及聯營公司的權益土地儲備約為1.6億平方米。
樓市調控、房地產下行周期、疫情等因素衝擊下,融創2021年預虧383億元,扛不住了。
2022年5月,官宣暴雷:4筆美元優先票據利息支付逾期。此外,截至2022年5月12日,融創2023年10月票據的未償還本金為7.41億美元。
2022年報披露,截至2022年底,融創的負債情況如下:
借貸總額約為2,984.2億元,比2021年減少約232.9億元;
連同合營及聯營公司的借貸總額約為4,042.5億元,比2021年減少約641.7億元;
流動和非流動借貸分別約為2,534.8億元和449.4億元;
流動負債凈額約為960.7億元;
到期未償付借貸約為808.9億元,導致非流動借貸約855.0億元可能被要求提前還款。
同期,融創的現金餘額(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受限制現金)約為375.4億元,流動性緊張的困境可見一斑
加之2021、2022年,融創分別凈虧382.6億元和276.7億元,還債壓力可想而知。
不過,融創還是有不錯的家底,截至2022年底,其資本總額仍有3479.3億元,資產總額約為10,901.7億元。
03
讓步,爭取還錢的時間和空間。
好在孫宏斌和融創並未躺平。
2022年報顯示,融創成功完成了境內公開市場債券重組計劃;境內貸款達成貸款展期本金合計約181.7億元。以及繼續尋求新融資和資產處置等。
更加棘手的是境外債務重組。
融創要解決的是本金為90.48億美元(約630.17億元人民幣)的現有優先票據及其他境外債務工具。
其中,包括本金約為77.04億美元(約536.55億元人民幣)的優先票據及本金約為13.44億美元(約93.62億元人民幣)的境外債務工具。
6月13日,融創發公告稱,其境外債務重組取得新進展,持有現有債務未償付本金總額約87%的同意債權人,已加入重組支持協議。
據公告披露,融創的境外債重組主要涉及4種方式:發行可轉換債券、發行強制可轉換債券、擬出售融創服務股份、控股股東貸款轉換為股權等。
推動境外債務重組的背後是融創再次讓步:
3、2021年11月,融創控股股東、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將其自有資金4.5億美元(約為31.34億元人民幣)提供給融創使用(無息借款形式),為支持融創債務重組和降槓桿,控股股東同意將這筆貸款轉換為股權。
儘管再次讓步,值得注意的是,融創及融創服務的股權抵債定價,相比目前它們不到3港元每股的價格來看,都有較高溢價。
一方面,一定的讓步顯示了融創的誠意;另一方面,較高的轉股價格,也進一步讓債權人加深了與自己的綁定關係。
當然,重要的是,孫宏斌依然掌握著融創和融創服務的控制權。
據公告顯示,融創要解決的既期借貸償還金額約為2,197.25億元,其中境外債務本金合計約109.07美元(約為759.64億元),境內債1,437.61億元。
按照2022年報所言,融創的境內債已完成重組;如境外債也順利完成重組,如其宣稱的「力爭在今年內完成境外債務重組的必要法律程序」,那麼融創還有希望涉險過關。
截至今年5月底,年內融創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451.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87.8億元,銷售端壓力頗大。大行情如此,難是肯定的。
大多數時候,大家如此關注房企債務,更多是關心付出了六個錢包的房子何時能交付......
2022年底,融創完成了超18萬戶房屋交付,但其連同合營及聯營公司開發的物業項目還有共計890個,總土地儲備面積約為2.18億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面積約為1.3億平方米。
活下去、保交樓,希望孫宏斌和融創這次也能上演絕地翻身吧。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融創中國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