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血壓升高後,去醫院可能會做哪些檢查?#清風計劃#

2019-10-06     心血管羅建方教授

高血壓在日常生活中算是我們接觸的最多的一種慢性病了,當你一旦發現自己這段時間的血壓升高之後,建議立即去正規醫院就診,請醫生來給你診斷,在這個就診過程中,醫生可能會根據你的病情需要你去做一些常規的檢查或化驗。今天老羅就與大家一起聊一聊這些常規檢查,以及這些常規檢查對每一位高血壓患者不同的臨床意義。

一般高血壓都會做哪些化驗和檢查呢?

1、血常規

血常規對於第一次就診的高血壓患者來說,是必須要做的檢查項目之一。血常規是血液的常規檢查,為什麼要做這個呢,主要因為:紅細胞的增多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一些血液系統的疾病也可能伴有血壓升高的情況,譬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以及還有部分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等等都有可能會引發這個血壓升高的情況。所以必須要排除這些因素,要不然這個降壓治療就不可能達標。

2、尿常規

尿常規是一項可以篩查腎臟是否發生器質性病變的重要的檢查,所以也是必須要做的常規檢查之一。因為我們知道腎臟疾病跟高血壓其實是有密切關聯,腎臟臟器的一些器質性病變很可能會引發高血壓,當然也有可能因為高血壓引起腎臟的病變。

3、血糖、血脂

我們知道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俗稱三高,這三兄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高血壓病人常見的併發症。假如這個高血壓患者同時還合併有高血脂、高血糖,那這個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所以在降壓治療的同時,我們必須儘早對這些危險因素進行干預。

另外就是,某些降壓藥有可能誘發血糖、血脂的紊亂,譬如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所以,對每一個高血壓患者選用什麼樣的降壓藥,還要考慮根據每個病人本身血糖、血脂水平,來選擇一些對血脂、血糖代謝沒有影響的藥物。

4、肌酐、尿酸

腎臟可以說是高血壓靶器官損傷的主要目標之一。臨床上,我們可以通過測定血清肌酐與尿素氮水平來間接估計腎小球的受損程度。其次,還有某些利尿劑可以促進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導致血尿酸升高,誘發痛風發作,譬如氫氯噻嗪。所以,醫生也需要了解每個高血壓患者個體的血尿酸水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避免選用了一些不宜使用的降壓藥物。

5、血清鉀

這個血清鉀可能知道的人還比較少,那麼為什麼要化驗檢測這一項呢?主要是為了確認是否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假如這個高血壓病人同時還合併有血鉀降低,當其血鉀小於3.5毫摩爾/升,尿鉀大於40毫摩爾/升時,就提示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可能。

6、動態血壓

前面的科普中老羅有提過動態心電圖,那麼動態血壓跟動態心電圖差不多的原理,就是通過動態血壓記錄儀測定一個人在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內,一定時間內間隔的血壓值的情況。動態血壓監測可以讓你了解病人在日常活動和睡眠時的血壓情況,完整的記錄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它們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白天和夜間的血壓負荷等內容。在日常生活狀態下,測壓間隔時間一般15~30分鐘,而白天比夜間的測壓間隔時間要短一點。

原則上所有的高血壓患者均應該做動態血壓監測,以明確自身24小時血壓的曲線特徵、血壓負荷等,對醫生對個體高血壓患者進行判斷預後、靶器官損害和選藥指導都有重要意義。以前老羅曾經提及過白大衣高血壓,為了確診就應該建議做24小時血壓監測,這樣可以測試出一段時間的血壓波動情況。

7、心電圖

心電圖可以幫助醫生診斷該高血壓患者個體是否高血壓合併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是否負荷過重以及是否心律失常的情況發生。雖然心電圖診斷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不如超聲心動圖,但因為它的價格比較低,在做評估預後輔助時選用的幾率也比較高。

8、超聲心動圖

超聲心動圖的敏感性比前面的心電圖要高7~10倍,所以可以更可靠的診斷是否左心室肥厚。超聲心動圖還可檢查評價高血壓患者的心臟收縮、舒張功能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數。

9、眼底檢查

眼底血管病變是高血壓心血管危險分層的一個必不可少少的條件,所以眼底檢查也非常重要。我們知道人體眼底血管是全身唯一肉眼能看到的血管,通過檢查眼底血管,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患者全身尤其是腦部的血管情況,通過眼底檢查可以間接反映腦動脈和全身中小動脈病變程度。所以,高血壓患者也建議常規做這項檢查,以便可以發現眼底的血管病變和視網膜病變。

​以上就是今天老羅要跟大家分享的科普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總的來說,雖然高血壓併發症很多,但只要用藥合適,對症服藥,將血壓控制平穩了,其預後還是很好的,就算得了高血壓,也還是一樣可以享受到健康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UBroW0BMH2_cNUgSU_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