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份,趁著加油急事,回了一趟隆安老家,抽點時間跑了一趟隆安,還有大部分的鄉鎮,看到了很多的橋樑,自己是一個比較念舊的人,對於有點歷史的東西,就很來興,此次隆安的鄉鎮,除了雁江和敏陽兩處地方沒有去,是時間有點緊促,所以收集到的就只有11座,拿出來跟大家分享。
那桐大橋,這座大橋通車的時候自己也就七八歲,記得當年通車是4.8那桐傳統農具節,也就是後來的那文化節,畢竟是隆安縣境內第一座橫跨右江的橋樑,當時還上過廣西電視台,母校隆安二中就在橋頭,幾乎每天都經過,對這座大橋不叫熟悉。
,莫翁大橋,位於那桐鎮水廠附近,這座橋樑修建的;歷史也有點悠久,自己小時候走路那桐趕圩都經過,而橋底下河水當年還可以釣魚的,不知何時這裡都長水葫蘆了,記憶最深刻的是小河兩邊的桉樹上有鳥窩,那時候經常爬上大樹去掏鳥窩,可惜這次回去的時候,當年的桉樹已經老死了很多,也跟原來的面貌不一樣了。
丁當橋,位於丁當鎮丁當街,在二中念書的時候,經常到丁當去打籃球,對這座橋也比較熟悉,可能是車輛的增多,丁當橋加固後又修建起了欄杆,現在跟小時候看到的模樣大不相同。
羅興橋,位於喬建鎮羅興村,這座大橋由於年代的久遠,現在已經禁止通車,不過人還可以通行,這座大橋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交通事故,20年千一輛金杯車司機操作不當,墜入河中,車上當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只知道有7人溺水,真的太慘痛了,後來才知道那部車是糖廠的車。
博浪橋,位於喬建鎮博浪村,當時是去博浪村看龍門塔的時候,真高走過這座大橋,感覺這座大橋挺有年代感的就拍下來,當然這樣的橋樑還有很多,也是見慣不慣,而自己對於有點歷史的東西,都喜歡收集起來。
巴內橋,位於喬建鎮博浪村巴內屯,是一條村級公路橋,三拱橋樑看不出它的雅觀,但是三個橋墩的痕跡,卻能看出它的年代,相信這座橋比本人的歲數還要大。
夏懷橋,位於那桐鎮那門村,當年修建那桐至隆安的縣道公路的時候修建,修建具體年代已經記不清楚,就感覺自己還沒懂事的時候,就看見有這座大橋了。夏懷橋,夏懷在壯語裡面就是母牛,可能是當年修建這座大橋的時候,橋頭正好有一頭母牛正吃草,就叫夏懷橋。
埡麥橋,位於那桐鎮那門村與城廂鎮旺中村交界處,跟夏懷橋同一時期的橋樑。埡麥橋,埡麥壯語裡面的譯音是寡婦,至於因何叫埡麥橋,也無可考證,但是俺通常人的判斷,應該是橋頭有寡婦,不然不會叫埡麥橋。
連橋,位於那桐鎮那門村境內,是一座生產公路橋,修建的歷史可能比夏懷橋還有長,連橋,連就是黃連,橋頭有一顆黃連樹,因而取名連橋,只是時代的久遠,連橋橋頭的黃連樹,現在已經看不到,這座橋樑真能熬,把橋頭的黃連樹給熬死了。
涵橋,位於那桐鎮那門村痕馱舊屯,這座橋樑可能一百年的歷史都有可能,現在看到的是最近幾年新修建的涵橋,舊的涵橋已經在一次大洪水中被摧毀。涵橋,涵在壯語中就是水田邊,涵橋的橋頭有水田當地人就叫涵橋。
以上隆安縣境內的10座橋樑,是回家抽空走訪收集到的,當然還有喬建鎮羅村有兩座橋樑,那桐鎮龍江村有一座有點歷史的橋樑,百潮老街也有一座老橋,由於時間的倉促,沒能去收集,希望以後有時間,前去看看,還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敬請知情人告知,有機會親自前去觀看。
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