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酷!內蒙古18歲小伙騎行1500公里去大學報到

2020-10-09   北方新報

原標題:太酷!內蒙古18歲小伙騎行1500公里去大學報到

十天時間,

騎行一千五百公里,

沿途經過五省十市,

南京工業大學安全學院

2020級新生劉子航用與眾不同的方式,

給自己的入學報到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他選擇了 獨自騎自行車

從家鄉 內蒙古赤峰來到南京,

每天騎行十多個小時。

10月5日,

劉子航和同學們一道

辦理了新生入學手續,

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大學新生活。

騎行上學的想法

在高三時就已萌生

騎行上學,這是一個多麼瘋狂的想法! 在劉子航的腦海中,這個想法在高三那年就已萌生。他說,「我是一個坐不住的人,高三備考真的太壓抑了,我想找個突破口。」高考結束了,劉子航的同學早已扔下書本盡情玩樂,可劉子航一直在為此次騎行做著準備,他堅持健身。 身體強壯才能經得起一路上的風餐露宿,劉子航一直堅信這一點。

決定騎自行車之後,劉子航對自己的自行車進行了一番改裝,加了后座,裝上了手機支架。 距離報到的時間越來越近,劉子航也做好了所有的規劃,他規劃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線路。考慮到東線的後半段路程沿海騎行,天氣陰晴不定,西線蜿蜒曲折浪費時間,在綜合各方面因素之後,他選擇了路程最短、路況最好的中線。

人們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劉子航卻還沒能成功說服他的爸爸媽媽。爸媽擔心他的安全問題、住宿飲食問題、身體條件等等,怎麼辦呢?「我向爸媽完完全全地交代了自己的計劃,細緻到每一個站點的賓館,還有十分詳細的路線規劃圖,把爸媽最擔心的地方都事無巨細地向他們解釋,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劉子航告訴記者,通情達理的父母同意了自己的請求。

一個人,一輛自行車,一個背影,九月十四日,劉子航開啟了一段嶄新的旅途。

改裝後的自行車

面對騎行困難選擇堅持到底

劉子航怎麼也沒想到,巨大的挑戰在他騎行的第二天就出現了。在從 河北玉田到天津濱海新區的這條線路上,早上的小雨越下越大,逐漸發展成了中到大雨。 當時的劉子航毫無退路,只能披著單薄的衝鋒衣冒雨前行,這條線上的自行車道常年無人維修,甚至很長一段路程沒有自行車道,他只能冒險騎在機動車道上。

最困難的是,他需要連續穿過三四條冗長的隧道,最長的隧道有兩公里。隧道內的自行車道正在維修,機動車道邊緣鋪滿的小石子震得他的手失去了知覺。平均一分鐘就有二三十輛大卡車呼嘯而過,這帶來了一陣又一陣刺耳的響聲,隧道里循環不斷的迴響著這些煩人的噪音。隧道內空氣渾濁,燈光也很昏暗,這使得劉子航無法看清路況,他前進的每一步都充滿著莽撞和未知。種種困難讓劉子航瀕臨崩潰,再加上中午沒有吃飯,此時的他已精疲力竭,甚至感覺隧道走不到盡頭。

「萬念俱灰時,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此前從赤峰騎行到 克什克騰旗的經歷。」劉子航回憶,那一次自己沒有帶救命糧,在西拉木倫河附近,一連二十幾公里都沒有一戶人家,自己脫水了,躺在路邊過了好一會兒,例行巡邏的三個森林消防員救下了他。「上一次沒能騎行到達目的地,成為了我騎行史上的一大遺憾,半途而廢不是我的作風,這一次,我說什麼都不會放棄。」

「我一定要成功騎行抵達南京!」帶著這樣的想法,劉子航堅持騎完了全程。 等他穿過最後一個隧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蔚藍的大海,風和日麗,前路坦蕩。那一刻,他激動地喊出聲來,甚至引吭高歌。

騎行線路圖

提前新生報到,

南工大是他高三就定下的目標

十天時間在未知和探索中悄然過去,劉子航也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的地,他的終點定在了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的東南門。 「我們新生報到是10月5日,但我想早一點看到學校的樣子,這是我在高三時就一直認定要報考的高校。」9月24日下午,劉子航終於來到了南工大,回想這一路,他有很多感觸。「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山東南排河鎮扎胎時,那裡的叔叔阿姨幫助了我。」雖然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但是叔叔阿姨的熱心幫助給了劉子航莫大的鼓勵。一邊是完成目標的興奮,一邊是對大學生活的期待,劉子航的心裡再也無法平靜,「我很感謝爸媽能放手讓我完成自己的夢想,也特別感謝一路上大學新同學、班主任以及輔導員樂平的支持和關心。」

而他最感謝的,是那個想到就去做的自己。對於同樣懷揣夢想的小夥伴們,劉子航說,「我們不是沒有能力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是沒有付諸實際的行動。」就像小學課本《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寫的那樣: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困難解決不了,但只要把它們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問題,最終就會成功。

內容來源:揚子晚報、南京工業大學

責任編輯:鄧麗琴

審稿主任:劇根宏

值班總編:楊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