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布丨最高檢首次發布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指導性案例

2022-02-14     中國網

原標題:中國發布丨最高檢首次發布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指導性案例

中國網2月14日訊(記者 彭瑤) 最高檢14日舉行「深化社區矯正法律監督 助力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檢第三十三批指導性案例。據悉,這是最高檢首次以社區矯正法律監督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也是最高檢首次發布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指導性案例。

對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是我國的一項法律制度。社區矯正的目的在於通過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有針對性地消除社區矯正對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幫助其成為守法公民,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我國社區矯正經歷了從2003年開始試點、2005年擴大試點、2009年全面試行到2014年全面推進、2020年社區矯正法頒布實施共五個階段。202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正式實施,填補了我國社區矯正工作缺乏統領性主幹法律依據的空白,社區矯正工作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2月14日,最高檢舉行「深化社區矯正法律監督 助力推進平安中國建設」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高檢網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楊春雷介紹,本批5件指導性案例,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刑事執行檢察第二批指導性案例,是從各地上報的2019年以來已辦理的、效果突出的百餘件社區矯正法律監督案例中精選出來的,分別來自北京、上海、浙江、安徽、河南5個省市。

社區矯正對象孫某某撤銷緩刑監督案,檢察機關依法全面履行社區矯正法律監督職能,運用多種調查核實方式,對違法違規情形精準提出監督意見,並全面考量社區矯正對象違法違規的主客觀情節,準確認定「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撤銷緩刑情形,對符合撤銷緩刑情形的依法予以監督。同時積極延伸檢察職能,全面排查普遍性、傾向性違法問題和重大隱患,運用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有關機關完善機制,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實現了社區矯正法律監督的價值。對監督社區矯正機構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管教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指導意義。

社區矯正對象崔某某暫予監外執行收監執行監督案,檢察機關加強對社區矯正機構對暫予監外執行社區矯正對象監管活動的監督,重點審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繼續符合暫予監外執行條件,必要時通過聘請具有專業知識的人輔助審查等方式,助力檢察機關準確把握暫予監外執行情形消失的情形。對依法開展收監執行法律監督,切實防止違法暫予監外執行、「紙面服刑」等具有指導意義。

社區矯正對象王某減刑監督案,檢察機關堅持客觀公正立場,依法維護社區矯正對象合法權益,發現社區矯正對象有搶險救災等見義勇為突出表現的,監督相關部門審查確定是否具有符合減刑條件的重大立功情形。對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減刑案件,適用檢察聽證方式廣泛聽取社會意見,以公開促公正,依法提出減刑監督意見,對依法適用減刑,促進社區矯正對象積極改造、回歸社會,弘揚社會正能量具有指導意義。

社區矯正對象管某某申請外出監督案,檢察機關自覺服務保障經濟發展大局,依法維護社區矯正對象合法權益,對社區矯正對象因生產經營需要等正當理由申請外出而社區矯正機構不予批准的,調查核實後認為符合外出規定的,監督社區矯正機構依法審查批准,並督促落實外出期間動態監管機制,確保「放得出,管得住」,對切實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具有指導意義。

社區矯正對象賈某某申請經常性跨市縣活動監督案,檢察機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準確把握立法精神,釐清《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規定「經常性跨市、縣活動」的界限。對依法監督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對象因工作和生活需要提出經常性跨市、縣活動申請的審批具有指導意義。

楊春雷表示,各級檢察機關刑事執行檢察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在開展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工作中,積極探索社區矯正巡迴檢察制度,構建完善日常檢察、專項檢察、巡迴檢察等多維度的社區矯正法律監督體系。深化推進涉民營企業社區矯正對象赴外地生產經營請假活動法律監督工作,加強同社區矯正機構溝通聯繫,完善涉民營企業社區矯正對象外出請假、銷假、監管的社區矯正制度建設,實現社區矯正制度內在價值,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的更高要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9fd25c939478f19085e3b6cbcae89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