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星馳電影《武狀元蘇乞兒》中,有這麼一個情節:八旗子弟蘇察哈爾燦與人發生爭執,其父廣州將軍氣勢洶洶地帶兵前來替兒子出氣。可當對方亮出自己的身份時,堂堂的廣州將軍竟然嚇得魂飛魄散、體如篩糠。
因為,對方是僧格林沁啊。
《武狀元蘇乞兒》里,僧格林沁表現得很白痴,實際上,僧格林沁是清朝八旗中的一名猛將。他矯勇善戰,善於治軍,所率部隊為清朝軍隊中的精銳力量。
與其他錦衣玉食的八旗子弟不同,僧格林沁自幼家境貧寒,比一般的牧民還不如,一度靠給人放牧過日子。後來,他靠世襲上位,承襲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郡王,從此人生翻開新篇章。
晚清時期的八旗子弟兵,不事生產,安於享樂,成了社會的寄生蟲。而僧格林沁因過夠了苦日子,知道要出人頭地,必須靠雙手。於是,他很努力,很拼搏,完全是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道光皇帝和咸豐皇帝都非常信賴他,委以重任。道光皇帝駕崩後,僧格林沁是顧命大臣之一;咸豐皇帝則親自將清太祖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授予給他,勉勵他奮勇殺敵。
僧格林沁不負厚望。他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大出風頭。1853年,太平天國林鳳祥、李開芳等率軍2萬萬餘名北伐,一路攻到河南省。僧格林沁奉命攔截,多次與太平軍交戰。經過激戰,僧格林沁大敗太平軍,先後生擒林鳳祥、李開芳。
林鳳祥、李開芳都是太平天國久經沙場的名將。僧格林沁能將他們打敗並生擒,可見其強大的戰鬥力。
在晚清時候,清朝軍隊紀律渙散,作風敗壞,擾民欺民之事時常發生。僧格林沁的部隊卻以紀律嚴明而著稱。
僧格林沁作戰有兩個特點。一是他行軍到了一地,首要就是發布安民告示。一次,他正在吃飯,接到報告,稱發生了擾民事件。他立即停止吃飯,揣了兩個饅頭,就翻身上馬前去處理事件。二是他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士兵吃什麼他也吃什麼。有次部隊糧草斷絕,只剩下胡蘿蔔。士兵上一頓下一頓吃著胡蘿蔔,難免有怨氣。他坐在軍帳前,連吃數根胡蘿蔔,意猶未盡。眾將士見了,不敢再有怨言。
這兩個特點,使得僧格林沁的部隊很有戰鬥力。然而,不管怎麼說,他所率領的是一支冷兵器時代的軍隊。哪怕作戰再勇敢,作風再頑強,面對堅船利炮的西方列強時,難免會吃敗仗。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僧格林沁率部多次與英法聯軍作戰。從數量上看,僧格林沁的部隊遠遠超過英法聯軍。從對陣形勢來看,僧格林沁是主場,英法聯軍是客場。可從作戰結果來看,僧格林沁幾乎是連戰連敗,毫無還手之力。
唯一的一次勝利,是1859年的大沽口保衛戰。當時,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布下防線,阻攔英法艦隊。一番激戰後,清軍擊毀英軍戰艦4艘,使英軍死傷434人,英國海軍司令何伯少將受重傷。僧格林沁獲得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戰役級勝利。
更多的則是慘敗。特別是1860年9月的八里橋之戰,僧格林沁率領3萬大軍迎戰英法聯軍。三個小時的激戰,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全軍覆沒。英法聯軍以極微小的代價,順利進入北京,然後,就有了火燒圓明園的事情……
1865年,僧格林沁率部征伐捻軍時,因輕騎冒進,被捻軍包圍殺死。
從表明上看,僧格林沁只是一個親王,清王朝在世的親王遠遠不止他一個;但實際上,僧格林沁作為清朝八旗軍隊的最後一員猛將,他的死亡,意味著清朝八旗軍隊全面退出歷史舞台。
在那以後,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湘軍,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淮軍,及至的北洋新軍,才得以有機會嶄露頭角,成為清朝政府的主要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