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被全國唾罵,10年後,她依然不肯認錯,還在死鴨子嘴硬

2023-01-02     這才是戰爭

突然之間,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又一次火爆網絡,各種自媒體都在發文提到她。這類文章視頻根本不用看,肯定是罵她的;評論也不用看,也肯定是罵她的。

中國網絡向來各種干仗,網民們整天互相吵來吵去,像這樣團結一致罵一個人,那絕對是非常非常罕見的。



楊燕綏何德何能,能夠讓全中國人民齊心一致地罵她呢?

很簡單,2012年,楊燕綏提出:「50歲退休,65歲拿養老金。」

記者問她:「那沒有收入的這15年怎麼辦?」

楊燕綏說:「50-65歲的男性去做老年養老院的園林義工,50-65歲的女性去陪老人做做飯洗洗衣服做做編織,多好啊。」

至於這些老年人能不能在這15年里找到工作養活自己?楊燕綏大專家不予考慮。潛台詞就是不關她的事,她管不著;死了更好,不用發養老金了。

此言一出,全國譁然,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媒體罵她的文章高達五位數。在一個自媒體剛剛有苗頭的年代,被傳統媒體罵成這樣子,在全世界也是空前的,甚至很可能是絕後的。

10年前的事,為什麼老百姓又罵她?原來2022年,楊燕綏在接受專訪中依然死不認錯,繼續大放厥詞。



楊燕綏大專家,1953年生人,比利時根特大學法學博士,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雙聘教授,中國老年學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保險標準委員會委員,人保部、民政部的專家委員會委員,是中國社會保障與養老問題的權威專家。

我們都知道,在現在這個社會,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退休已經是一個無意義的詞。除了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外,在外企、私企想干到50歲再退休的人,很少很少;對於更多的靈活就業者(中國文化多麼博大精深,失業者換個詞就搖身一變成了靈活就業者)來說,根本沒退休這個詞。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所謂的「退休」即達到「退休年齡」,可以領取養老金。

那麼,楊燕綏大專家在不在這個群體內?

很遺憾,楊燕綏大專家雖然沒明說,其實她所說的50歲退休、65歲拿養老金的人群是不包括「上流社會」的。也就是說楊大教授不在此列。當然不能在此列,少了楊燕綏大專家一分錢退休工資,她還不跟你當場翻臉?

搞社會學方面的學術研究,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研究對象,那就是自己。楊燕綏大專家發表這一高論的時候59歲,她還在「辛勤工作」,沒有退休。那麼如果她當場退休,按照59歲退休,74歲拿退休工資這一「正確比例」,先生活個15年,去養老院洗洗衣服燒燒飯,然後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想必會有更好的說服力。

實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嘛。什麼叫理論?從實踐中出來的才叫理論,沒經過實踐檢驗的那叫假說。楊燕綏大專家自己都沒有親身體驗一下,就急不可耐拋出了她的所謂理論,這不是科學的精神。

可既然沒有經過實踐檢驗,楊燕綏大專家憑什麼拋出她的理論呢?



下面我先引用一句台詞,那就是——獸人永不為奴!

跟這句台詞有啥關係?

因為在她眼裡,你們有什麼資格當人。你們只不過是耗材,一群獸奴而已。

上流社會說:獸奴麼,榨乾了他的全部價值,年老體衰了,就可以一腳踢開了。

楊燕綏大專家說:你們錯了,孺子不可教。獸奴不是一腳踢開的問題,拿走他們的養老金,讓他們自生自滅去。

現在養老金池子裡的錢根本不夠用,缺口那麼大,怎麼解決啊?扣了獸奴的錢不就解決了麼。上流社會不就可以拿到全額養老金,繼續過著體面的生活了麼。在楊燕綏大專家眼裡,這非常完美。

上流社會其狗崽子會說:你別胡說八道。

來,我們來看看楊燕綏大專家的最新採訪,2022版本。



她說:「我曾經調研過泰康、大家的CCRC養老社區。在北京,它們的平均入住年齡在84.5歲,就是說老人在家裡遇到危險了,失能失智或跌倒起不來了,或是發生過心腦血管堵塞昏迷,這時家人和老人自己都覺得不安全了,才會花錢去住CCRC。CCRC「高」它就是根據老人的不同階段,把服務備好。你還能自理的時候,給你自理生活的快樂區;當需要半護理的時候,嵌入半護理;當失智的時候,會有一個失智生活的安全區。比如說阿爾茲海默症老人,他的房間會被設置成他年輕時熟悉的環境,你把他推到那裡,他很安靜。

我母親去CCRC之前,她覺得活到90歲幹嘛,我80多歲就滿意了。85歲那年給她送到CCRC養老社區,現在她90多歲了,她告訴我100歲算什麼?我跟我妹妹那天討論說,老媽你好好活著,將來我退休了還住這房。她問,你啥時候來?我說20年後。她跟我說,「20年後你來住這房,我住哪?」她現在確實精神狀態非常好。」

楊燕綏大專家的母親住哪個CCRC養老社區,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她告訴你們,這是解決方案的一種。

但是,我要說的是,這可不是你們這幫獸奴的解決方案,反正你們這幫獸奴是住不起的。

喏,看看價格圖,平均八九千一萬,你們這幫賤民也配住?



不拿走獸奴的養老金,楊燕綏大專家的母親拿什麼住CCRC養老社區?

我們中國人是最善良的,常說: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楊燕綏大專家以為自己是上流社會的,全心全意為上流社會服務。雖然在上流社會眼裡,楊燕綏大專家只不過是條狗,但當上流社會的狗,她也覺得很榮幸,自然要急主人之所急,想主人之所想,為主人分憂解難。於是乎拋出了「15年不拿退休金」理論。

但這個理論太瘋狂了,沒人敢採納。既然如此,楊燕綏大專家認識到自己錯了嗎?

答案是沒有,她死不認錯。

2022年,楊燕綏大專家再次接受專訪。

我們來看她的訪談。



她拋出的第一個觀點是:為何出現養老金缺口?人口結構是關鍵。

她說中國有一個「63嬰兒潮」,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太多了,所以養老壓力很大。

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真正的原因,地球人都知道,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我們為什麼能領養老金?是因為我們交了社保。這實際上簽訂了一份合同,按照契約精神,應該受合同保障。契約精神總得有吧?

從理論上講,我們任何一個人給自己交的社保就是給自己花的養老金,實際上就是自己交錢養自己。理論上是不可能出現缺口的。

可是由於我們的貨幣是紙幣,每年都在貶值。實際操作是在透支下一代交的社保來養老人。

就以楊燕綏大專家所說的「63嬰兒潮」那代人為例,他們繳納社保時,比如說交了100、200、300塊,領養老金的時候拿1000、2000、3000塊。

看起來錢是多了,可實際購買力根本比不上100、200、300塊。

但拿的養老金卻是十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缺口當然就產生了。

所以,任何一個專家跟我們獸奴說養老金缺口是因為人口老齡化,都是在忽悠你。



接下來一個問題,楊燕綏大專家講的是:社會層面,如何解決養老金問題?

這部分內容都是講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做法。

西方國家有很多種辦法,可楊燕綏大專家卻選了靠攏日本那種「永不退休,工作到死」的辦法,最推卸政府責任,最叢林文化,最社會達爾文主義,宣揚優勝劣汰的那種。日本有部電影叫《楢山節考》,講的就是日本有個地方,人到了七十歲就得進楢山,自生自滅,給年輕人節約糧食。所以日本推出「永不退休」那是有文化傳統的。可我們中國可沒這個傳統,那憑什麼獸奴們要為了年輕人犧牲自己,你楊燕綏大專家就不能犧牲一下呢?

在楊燕綏大專家眼裡,解決辦法很簡單啊,日本那種太粗暴了,我溫柔一點,只扣你15年養老金,至於你能不能活過那15年,我就不管了。



接下來一個問題,楊燕綏大專家講的是:個人和家庭如何養老?相關內容前面截圖過了,楊燕綏大專家大談特談CCRC養老社區。

去你馬勒戈壁,我們獸奴們住不起。



最後一個問題,楊燕綏大專家講的是:關於養老對每個人的建議。

那到底是什麼建議呢?

第一條其實很簡單,就是學日本,工作至死。



後面一半還算人話,但和前面一半合在一起就不是人話了。

其實就是告訴獸奴,別想著養老金,自己賺錢養自己去,甭管您多老。



有人的評論其實很到位:我都永不退休了,為什麼還要交保險?交了給誰花?

對啊,既然永不退休了,還交社保幹嘛?

獸奴們交社保是給自己養老的,楊燕綏大專家卻告訴獸奴,你60、70、80歲了還可以工作啊,老人是有自己價值的。真特麼聰明,獸奴交了社保然後永不退休,這下養老金池子夠用了,可以給你們上流社會發全額養老金了,對吧?

去你馬勒戈壁,現在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都大把大把的,大專家你讓七老八十的老人去跟年輕人競爭搶工作,您腦子被門板夾過是吧?

2022年12月,華西醫學院一個研究生陳某某猝死,在有篇文章的留言區內幾乎都是醫務工作者在留言,其中有人留言:生孩子幹什麼?繼續給資本家做牛做馬嗎?

這個覺悟就對了,我們獸奴不做牛做馬還想怎麼樣?

獸奴只配在夢裡喊:獸人永不為奴!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出。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54873ae3c50c2718afcaee8cefcb9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