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學會:不抱怨、不指責、不嘮叨!往後餘生才越順!

2022-04-22     母嬰研究所

原標題:人到中年要學會:不抱怨、不指責、不嘮叨!往後餘生才越順!

有句話說,一切煩惱皆來自人際關係。

這就是說,一個人活得是否開心、快樂,並不在於自己擁有多少財富和名利,而是在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如何。

有的人,遇到不利於自己的事情,把責任推給對方,一味地抱怨、指責。

而那些真正有教養的人,是從來不抱怨,不指責,不嘮叨的。

敢於承擔,不抱怨

今年1月,一位62歲的農村老人被評為「湖南好人」,並一度成為熱點。

這不僅因為他憑一己之力供養出三個研究生,而且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感染了每一個人。

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到了他一個人的身上,但他從不抱怨,還總是很樂觀,一直說「多做點事又不會掉塊肉」。

在80年代的農村,別人家早就告別了紅薯拌飯的日子,而他們家卻到2002年。

不僅如此,他待三個繼女視如己出,從小告訴她們好好讀書,將來走出去。

聽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對外在的物質要求越低,他對內在的要求就越高。

無論生活甩給他的牌多爛,他都接受,並積極樂觀地面對,勇於把牌打好。

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不抱怨外界,而是擅於內省,勇於付出,敢於承擔責任。

心中有愛,不指責

曾經聽說過這麼一件事。一個人上了大學以後迷上了網絡遊戲,媽媽給的生活費馬上就用完了。

然後他想了個辦法,他給媽媽打電話說自己生病了,需要吃藥打針,讓他媽媽往他的卡上再打點錢。

結果過了兩三天,卡上沒有收到錢,他卻等來了心急火燎的父親。

父親來看他到底怎麼樣了,身體有沒有好點,並告訴他不用擔心錢。

父親說著就從帶來的包里掏出3000元給了他,說別怕花錢,身體重要……

聽著父親的囑咐,他充滿了愧疚。

但這種愧疚只維持了半天,因為內心的魔獸又在呼喚他。到了晚上,他又迫不及待地翻牆去了校外的網吧。

就在一條腿翻上牆頭的那一刻,他發現了牆外不遠處的父親,此時父親正靠在一個牆角,兩胳膊抱在一起,蜷縮著脖子,在那裡睡覺。

他一下子愣住了……最後他回過神來,把腿又翻過牆角,默默地回到了宿舍,從此以後,他晚上再也沒有出來過……

後來他媽媽給他打電話,說他爸爸為了省下住旅館的錢,硬是在他學校的牆角下蹲了一夜……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意思是說,遇到事情,不要指責別人。

真正有教養的人,他們的教養都是滲透在言行之中,他們用行動來詮釋一切,因為無聲的教育更能警示人。

身教在前,不嘮叨

朋友的嘮叨也沒能讓兒子養成好習慣。前段時間我與朋友在一起聊天,都在吐槽自己的家常里短。

剛開始,兒子在媽媽的督促下,還馬馬虎虎做一些。

時間長了,他乾脆不做了。

她督促孩子整理床鋪,收拾桌子,讓他把垃圾堆似的作業本、畫筆收拾了,給他說了多少遍了就做不好。

孩子聽了,要不就是關上門不理她,要不就是不吃飯以示抗議。

朋友現在說起來還是很生氣、不解,為什麼兩年了也沒讓他養成一個好習慣。

聽過這麼一句話:

嘮叨要適可而止,過量了即使從愛出發,也不會被孩子所接受。

真正有教養的人,目光總是聚焦在自己身上,他們總是努力為身邊人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是人生的掌舵者,而不是嘮叨式的說教者。

寫在最後的一些話

《增廣賢文》中有這麼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真正有教養的人都是用行動來詮釋自己,都是帶著同理心,把善意藏在心裡,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別人。

餘生,願我們都能做一個給身邊人帶來溫暖的人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4d9b46891c8af542b0873664b4176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