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天氣總是讓人捉摸不透,時而烈日炎炎,時而傾盤大雨,高溫加潮濕很容易讓人感覺疲倦乏力,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夏天是一年當中最適合吃薑的時期,不過很多人都疑惑,天熱不是應該吃清涼的西瓜或綠豆湯解暑嗎?為什麼還要吃辛辣的生薑呢?
正因為夏季天氣炎熱,人們經常食用冰冷、寒涼的食物來降溫,加上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會影響正常的代謝和分泌,就容易出現「空調病」,例如頭昏、打噴嚏、乏力、四肢肌肉酸痛等,而生薑中的姜辣素能散寒、祛濕氣,讓身體自然的微微發汗,才是真的解暑。
生薑不只是用來做調味品,還可以做成各種美味的零食或糕點,接下來,我把我家每年夏天都做的紅糖紅棗生薑糕分享給大家,香甜微辣,整個夏天都吃不膩,建議收藏。
食材:生薑或小黃姜 250克、紅棗 15~20顆、紅糖 50克、澱粉 10克、麥芽糖 250克、玉米油或椰子油、黃油 10克,清水 100克
買生薑時,如果有小黃姜儘量用小黃姜,小黃姜味道更香,不過辣味也會重些。生薑去皮後切片。紅棗的分量隨意抓一把就行了,把紅棗去掉棗核,洗凈備用。
先把生薑塊和紅棗用攪拌機攪拌成糊狀,可以放半碗水,儘量攪拌得細膩些,有破壁機的就用破壁機。記得水不要放多了,水分太多要炒很久。
把攪拌好的生薑紅棗糊糊倒入不粘鍋里,放入椰子油,也可以用玉米油、沙拉油或者黃油,用黃油味道會更香。再加入紅糖粉和麥芽糖,這裡要提醒大家一下,紅糖粉、紅棗和麥芽糖都是甜的,如果不想吃太甜,可以減少紅棗或者紅糖粉的分量,麥芽糖要幫助定型,所以儘量不要減少。
先開小火,不斷攪拌至所有材料融合在一起,然後讓姜棗糊繼續熬到起泡泡,看見姜棗糊冒泡撲騰後關火。用3匙水把澱粉調勻,少量多次的倒入鍋里,邊倒邊攪拌,攪勻後開小火不斷翻拌。這時姜棗糊更濃稠了。
轉到中小火,全程不斷翻拌,一定要用不粘鍋,炒到呈抱團的狀態,如果你喜歡吃軟一點的,可以不炒那麼干,如果喜歡吃硬點的,要炒到翻拌比較困難的狀態,炒得越干,保質期越長,也越有嚼勁,不確定的話可以揪一點出來晾涼後嘗一下有嚼勁就差不多了。
準備一個容器,鋪上油紙,或者把油紙鋪在揉面墊上,將炒好的姜棗膏倒在油紙上,蓋上保鮮膜或者油紙,用擀麵棍擀平整,然後用保鮮膜包裹好放入冰箱冷藏大概5小時。
冷藏過後的姜棗膏定型更好,取出切塊後撒上黃豆粉或者熟糯米粉,抖掉多餘的粉後裝進密封盒裡放入冰箱冷藏,隨吃隨取。
好吃又驅寒的紅糖姜棗膏就做好啦,又香又糯,每年夏天我都會做幾次,帶去上班,同事也很喜歡吃呢。
如果不想切塊,也可以在拿出來的時候帶上手套,把姜棗泥搓成細長條再切成小顆粒,就像做芋圓一樣,小小顆的也很方便攜帶和食用。
小煮意:雖然夏天適合吃生薑,但是如果本身身體不適或者有感冒上火的人不適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