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快把這些講給孩子吧

2019-07-23     天津文都賽學教育

每年7月23日前後進入大暑節氣。「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期。

我國古人又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意思是大暑時節,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關於大暑,你了解多少?這裡給大家整理了有關於大暑的知識,快講給孩子聽吧!

大暑與民俗

飲伏茶

從古至今,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喝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燒伏香

大暑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颱風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穀豐登。還有一種說法接近於中醫的灸,在伏天裡用藥香燻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的疾病。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曬伏姜

三伏天時,人們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莖葉曬乾後可以做成燒仙草。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喝暑羊

「喝暑羊」是流行在魯中南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

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大暑與詩詞

關於大暑,自古以來詩詞也必不可少。下面匯總了有關大暑的十二首詩詞,大家也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銷 夏》

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

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

絛紗渾卷上,經史待風吹。

《夏日閒放》

唐·白居易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閒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和晁應之大暑書事》

宋·張耒

蓬門久閉謝來車,

畏暑尤便小閣虛。

青引嫩苔留鳥篆,

綠垂殘葉帶蟲書。

寒泉出井功何有,

白羽邀涼計已疏。

忍待西風一蕭瑟,

碧鱸斫鱠意何如。

《大暑》

宋·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宋·黃庭堅

蘄竹能吟水底龍,

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

散作霜天落葉風。

《大暑竹下獨酌》

宋·鄭剛中

新竹日以密,竹葉日以繁。

參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氣,勢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間。

沮風如可人,亦復怡我顏。

黃錯開竹杪,放入月一彎。

綠陰隨合之,碎玉光斕斑。

我舉大榼酒,欲與風月歡。

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

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

《大暑松下臥起》

宋·陳天瑞

炎威一何驕,不有商飆慘。

蒼茫雲海路,飛龍不可覽。

我本灌園人,昔乃從鉛槧。

萬事已恢心,十載空嘗膽。

亭亭松篁邊,小池開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終日哦其間,一臥寂百感。

相期晚節香,看此秋容淡。

《螢》

【唐】徐夤

月墜西樓夜影空,透簾穿幕達房櫳。

流光堪在珠璣列,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黃卷字,輕輕化出綠蕪叢。

欲知應候何時節,六月初迎大暑風。

《驟雨》

【當代 】錢鍾書

大暑陵人酷吏尊,來蘇失喜對翻盆。

雷嗔斗醒諸天夢,電笑登開八表昏。

忽噫雄風收雨腳,漸蜷雌霓接雲根。

蒼蒼似為歸舟地,試讓前灘水漲痕。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天氣上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因此,大暑養生首先要避開在悶熱天氣下的過度勞動,儘量少出門、少活動。多多在室內補充各種文化知識不失為一種好選擇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fKZHWwBmyVoG_1ZTcv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