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金牌圓滿落幕,馬龍再見了

2024-08-10     視覺志

桌球女團決賽,孫穎莎、陳夢、王曼昱組成的國乒女隊戰勝日本隊,成功實現五連冠!

中國桌球隊包攬了巴黎奧運桌球項目全部5枚金牌!

桌球女團金牌和男團金牌一樣,最終順利地落入中國隊囊中。

國乒女團和男團,都以絕對實力取得了勝利。

有人說老將馬龍就是主心骨,他不能退役,也有人說小將孫穎莎、王楚欽才是未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國乒。

不管怎樣,桌球+中國人,似乎就代表著實力。而這種實力不只在中國隊存在,在世界各地的乒壇上,都活躍著從中國走出去的桌球運動員。

縱觀整個巴黎奧運會,國乒的團體賽是賽程中觀眾看得既緊張又篤定的。因為賽前大家都預判金牌一定會被中國隊拿下。

本屆奧運會,國乒女團成員戰績傲人。前不久獲得奧運女單冠軍的陳夢、下一任「大魔王」孫穎莎和今年沒上奧運女單一直在繼續力量的王曼昱。有人說,王曼昱和孫穎莎年齡相仿,未來國乒的雙子星很可能就是她們。

如此實力強勁的女團以總比分3比0戰勝埃及隊、中國台北隊和韓國隊,最終在決賽與日本隊對戰。就在剛剛又以總比分3比0戰勝了日本女團,完成奧運五連冠。

而由馬龍、樊振東、王楚欽組成的國乒男團以碾壓式的3:0比分戰勝埃及、韓國和法國,最終挺進決賽。

他們中有雙圈大滿貫馬龍,有剛拿到超級全滿貫的樊振東,還有整個奧運飽受爭議因此憋著一口氣想要證明自己的王楚欽。

於是整個桌球男子團體賽我們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幅景象——

馬龍的粉絲終於等到他上場,拚命為他搖旗吶喊;樊振東的比賽主打戲劇效果,讓看球的「觀眾」不白來;王楚欽打球就是主打「復仇」,誓要把男單沒使出來的牛勁釋放出來。

雖然比賽的緊張感有所減弱,但觀賞性依舊很強。畢竟是團體賽,運動員之間的相處模式就變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國乒隊內部運動員間的關係是很融洽的,賽後馬龍做採訪,樊振東和王楚欽就可以站在一邊放空,做背景板——

這可能就是團體賽存在的意義,體現的更多是一個團隊凝聚力。在今年的奧運會上,日本隊的張本智和在輸掉男團比賽後崩潰大哭,有人說,讓他崩潰的原因是團隊只有你——這種無力感讓人絕望。

這樣的事在國乒隊並不會發生,因為無論怎樣,教練組、隊友都是堅強的後盾。但還有人殘酷地指出,張本智和的水平如果在中國隊可能都沒有上場的機會。

這也在側面揭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作為桌球大國,我們優秀的運動員實在太多。很多人就算對打球充滿熱情,就算訓練多年,依舊沒有得到足夠的展示機會。或是他們曾經有過打球的巔峰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進步空間逐漸縮小,最終小將輩出,只能遺憾退役。

這些人中有人選擇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有人則另闢蹊徑,離開中國,開始在他國的乒壇上嶄露頭角。

國乒隊在09年曾提出過一個「養狼計劃」,那是蔡振華接管中國乒協時提出的一項著眼桌球未來發展的長遠計劃,目的是幫助外國桌球運動員提高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就是要把盤子做大,讓更多人了解桌球,讓桌球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強勢運動。

其實,通過今年巴黎奧運會的桌球比賽大家也看得出來,雖然中國在這項運動中仍處領先地位,但各國也都在奮起直追,中國隊確實壓力不小——而在這些奮起直追的國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中國面孔」。

網際網路上有個搞笑的說法,說中國人是世界街溜子。如果運動圈也能找到符合這一說法的群體,那麼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桌球運動員絕對能排上一號。

今年巴黎奧運會上有兩位「中國面孔」引發了巨大討論。一位是61歲的倪夏蓮,今年是她第六次代表盧森堡出戰,她也是奧運會桌球史上年齡最大的選手。

倪夏蓮1963 年生於上海,79年進入中國桌球隊。83年東京世乒賽曾搭檔郭躍華拿到過混雙金牌,86年退役後就輾轉海外,後來定居盧森堡。91年倪夏蓮開始代表盧森堡參賽,2000 年雪梨奧運會上,37歲的她圓了自己的奧運夢——之後她連打五屆,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奧運老面孔」。

今年倪夏蓮與孫穎莎的比賽被稱為「祖孫之戰」,這兩位卻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做中國球員的情誼。

先是國乒混雙比賽遇到了黑馬朝鮮隊,他們很少出來打比賽,所以沒什麼人知道他們,也沒什麼人研究他們。

朝鮮女球手的打法和倪夏蓮的打法十分相似,中國隊就去拜託倪夏蓮做孫穎莎和王楚欽的陪練——那時候倪夏蓮甚至還有和孫穎莎的女單對決沒有打。但倪夏蓮還是答應了下來,她覺得沒有國家的培養就沒有現在的自己,所以當國家隊需要幫助時,她義不容辭地站出來。

那場混雙比賽,孫穎莎贏了。之後與倪夏蓮的比賽,孫穎莎也贏了。

但笑得最開心的是倪夏蓮。很多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奧運精神,倒不如說,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精神。

其實今年還有另一位同樣高年齡的桌球運動員,就是58歲的來自智利的華裔桌球運動員曾志英。她的故事相比倪夏蓮就唏噓許多。出生於1966年的曾志英因為母親是桌球教練的關係,9歲就開始練球,之後一路打進了國家隊,但成績並未好到讓人矚目。

1984年她落選洛杉磯奧運會,之後國際乒聯的改革讓她必須更換球拍,從頭適應新的打法,這讓20歲的曾志英選擇了退役。退役後,以前的隊友邀請她去智利一個北部城市當桌球教練,她同意了,並在那裡結婚生子甚至做起了生意。

直到疫情期間,退休後她重拾了對桌球的熱愛。當時智利國家隊發通知到各個桌球俱樂部,說有個預選賽,冠軍可以進入國家隊。於是曾志英就這麼一路打下來,並在57歲進入智利國家隊。

曾志英不是天才,在奧運會上也僅僅是「一輪游」。她說現在輸球比以前還難受,因為這種機會太難得了。但自己還是不甘心,她說回了智利要繼續訓練,繼續打比賽,就在球場上一直打下去——因為打球讓她高興。

像曾志英這樣因為在國內打不出來,放棄桌球事業的還有很多,他們中也有一些人選擇了去國外發展的道路。比如前國乒女將田志希,她雖然曾被看作是國乒的「潛力股」,但成績一直不溫不火,所以在19歲時決定改為韓國國籍。

今年的巴黎奧運會,她首輪就爆冷被淘汰。

而更戲劇化的是,淘汰她的人,是來自葡萄牙的華裔選手付玉。

78年出生的付玉今年已經42歲了,她是前河北隊的隊員,但在上個世紀末,河北隊藏龍臥虎,付玉連上場的機會都很少。甚至她在葡萄牙打了一年甲級聯賽後再回國都機會渺茫。直到2001年乒協換屆,領導特許付玉去葡萄牙打球,希望她能夠在國際賽場上揚名,付玉也在國外打比賽的過程中,一點點找回了她的能力和信心。

今年另一位大熱的中國面孔的國乒選手當然就是張本智和,他在桌球男團半決賽輸球後情緒崩潰,跪地大哭,甚至表示「如果能死了解脫,真想去死」。

很多人說張本智和是因為隊友不爭氣導致的崩潰。

張本智和的父母都是中國的桌球運動員,2014年全家人正式加入日本國籍。張本智和確實繼承了父親的桌球才能,2015年12歲的他成為了國際乒聯歷史上最年輕的男單冠軍,未來絕對是乒壇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實際上,日本人並不接受他。他們認為張本智和在桌球場上展現出的是幾乎和中國運動員一模一樣的作戰風格,也厭惡張本智和在比賽中經常發出的吶喊。

倒是中國的網友,雖然我們對張本智和入日本籍諸多調侃,但看比賽時大家關注最多的還是實力。在今年樊振東和張本智和貢獻了非常精彩的男單比賽後,不少網友就表示他其實打球很厲害,對他的態度也有所改觀。

還值得一提的是張本智和的妹妹張本美和,2018年和她哥哥張本智和一起入選日本桌球國家少年隊名單。2024年是她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她也在比賽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過,目標就是金牌,總之也是野心很強的選手。

在今天的女團比賽中,很多人發現張本美和的球打得很好。其實在之前和德國的比賽,雖然她被德國隊的考夫曼3-0橫掃,但在第四場比賽中完勝41歲老將單曉娜,最後一局更是打出了11-0,很多人說,假以時日她的實力也會是中國隊的強勁對手。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擁有外籍的華裔桌球運動員都有這種「實力赦免權」的。

1964年出生的何智麗是早年中國非常優秀的桌球選手。她在81年進入國家隊,85年第38屆世乒賽獲得團體參賽名額,躋身主力陣容。後來她退役嫁到日本,並改名「小山智麗」,開始代表日本打球。

在1994年的廣島亞運會女單決賽中,她曾擊敗當時的國乒頭號主力鄧亞萍。其實擊敗主力並不會讓人憤怒,畢竟大家都知道競技體育的規則,但小山智麗在比賽中不停叫喊「呦西」「八嘎」等詞卻深深傷害了中國的觀眾——

因為歷史原因,這些詞對於曾經的我們來說很是敏感的,外國人不知道,曾為中國人的小山智麗也不知道嗎?

所以當時小山智麗引來的幾乎是一邊倒的憤怒情緒。

後來鄧亞萍回憶起這場比賽,說因為自己的打法很猛,她比賽前期覺得小山智麗根本不足為懼。但偏偏比賽那天發現自己的進攻「打不死她」,最終還是輸掉了比賽。

這場比賽對鄧亞萍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在她看來,自己已經用盡了全力,就可以坦然面對失敗。這對於當時還在巔峰期不斷攀升的運動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刻,也讓她的抗壓能力,面對勝負的心理狀態得到了鍛鍊。

當然不管是國乒的「養狼計劃」,還是散落在外國的華裔國乒隊員,他們的存在都是把桌球這個「蛋糕」越做越大,即使這樣做的代價,是讓我們運動員的奪冠之路變得更加艱難。

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上,中國奧運男子游泳隊終結了美國隊在4X100米混合泳接力項目上長達40年的壟斷,撲面而來的就是外媒對中國隊是否使用興奮劑的質疑和指控。他們之所以敢做出這樣武斷地判斷,就因為在西方媒體看來,西方強勢項目的金牌不會被東方人奪走。

然而競技體育本來就不存在永遠的勝利者,每個拚命訓練的運動員都是以奪得金牌為目標奮鬥的。弱勢項目強力追趕,優勢項目繼續保持一直是我國體育發展的原則。

國乒隊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危機感也從未消除。

樊振東獲得奧運桌球男單金牌的那天,很少有人注意到桌球男單的獎台上同時站著兩位歐洲人所代表的含義。

要知道,上一次這樣的情景是在30年前。那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當時的冠軍是瑞典的瓦爾德內爾,亞軍則是法國的蓋亭。

也是在巴塞隆納奧運會之後,國乒開始崛起,「雙子星」劉國梁、孔令輝、「大魔王」鄧亞萍的出現讓中國進入了桌球強國行列。而後,一波又一波的乒壇「魔王」出現,捍衛住了中國在這項體育運動中的地位。

因此很多人認為國乒奪冠是毫無懸念。在他們看來,金牌本來就應該是我們的。

但從來就沒有這種應該,體育競技之所以吸引人就因為它的不可預知性。

以這屆奧運會為例,在戰勝日本隊之前,沒有人認為朝鮮隊會是國乒混雙奪冠的有力競爭者,日本隊一直在研究中國隊的打法,卻最終敗給了朝鮮的「神秘之師」。

本屆男單冠軍樊振東在晉級決賽前,鏖戰7局戰勝日本的張本智和。那場比賽樊振東開局大比分失利,又追回比分,然後再失利再追平,最終戰勝對手,看過的觀眾都知道是怎樣的緊張和窒息。

再看樊振東決賽戰勝的對手,除了張本智和,來自瑞典的莫雷加德02年出生,第三名的法國選手勒布倫06年出生——他們都是首次參加奧運男單比賽。在樊振東奪冠後就有許多球迷意識到,這兩位在未來幾年必能成長為國乒隊最強勁的對手。

而當年「國乒隊」之所以異軍突起,除了優質球員的出現,更是全民擰成一股繩——從運動員到球迷再到普通觀眾,我們支持運動員,信任運動員,國民的信任也是一種力量,讓運動員更心無旁騖地比賽,取得勝利。

一流的選手,專業的教練團隊,信任支持地民眾,讓桌球成為「國球」,也讓國乒稱霸世界乒壇。

這才是真正的「國乒精神」。

10/ Aug/ 2024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飈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e4594cae75f1f1a1a27f9f574087d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