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國際會議,業界大佬「呼」風「喚」電

2023-08-31   大小新聞

原標題:這一場國際會議,業界大佬「呼」風「喚」電

全球80%的海上風電資源潛力,在水深超過60米的地區。

隨著近海資源的日趨緊張,無論從政策推進還是資源稟賦來看,深遠海風電已經是未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必然走向。

30日,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配套活動——2023清潔能源發展會議海上風電發展會議在黃渤海新區希爾頓酒店舉行。

本次會議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承辦,圍繞海上風電發展現狀、創新技術、深遠海風電、海洋能源經濟發展建設等前沿話題,吸引了業內人士參加。大家深入交流產業熱點話題,探討合作、集思廣益,為海上風電事業出謀劃策,為推進深遠海風電產業發展壯大貢獻力量。

2023清潔能源發展會議海上風電發展會議現場。

01 乘風起!「大咖」獻策

「思辨」海上風電未來

在全球綠色浪潮與「雙碳」目標的雙重驅動下,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領域的占比將越來越大。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指出,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這也從更高遠更宏大的視角為能源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海上風電已經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席浩在致辭中表示,目前我國海上風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沿海地區正在積極布局海上風電場,海上風電已成為沿海地區重要的清潔電力來源。截至2022年底,我國海上風電併網裝機容量累計已突破3000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一。

備受關注的是,在一系列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推動下,我國沿海省市均針對海上風電行業提出了明確發展目標,而山東省的目標最為宏大,規劃到2025年風電裝機規模要達到2500萬千瓦。「作為發出山東省『第一度』海上風電的城市,煙台市在發展風電裝備產業方面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天然深水良港等條件。」席浩表示,煙台的海上風電產業前景廣闊、未來可期,在煙台召開海上風電發展會議恰逢其時。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上風電辦公室副主任倪道俊指出,隨著近海海上風電資源逐步趨緊,向深水遠岸布局將是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必然方向,也與全球海上風電發展趨勢保持同步。倪道俊建議,未來,由於近海海域海上風電開發逐漸趨於飽和,海上風電行業逐步走向深遠海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同時海上風電大風機、漂浮式風機、海洋牧場、海洋旅遊、海水制氫、綜合能源島等方面的創新融合發展,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助力國家3060雙碳目標的實現。

眾所周知,作為一種新興的海上能源,海上風電具有風速更高、風能資源更豐富、單機容量高、靠近東部用電負荷中心就地消納方便、噪音污染小等優點。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總工程師李煒在《海上風電發展現狀與工程技術進展》主旨報告中指出,積極發展國管海域海上風電將極大提高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占比。

李煒表示,根據山東省「十四五」海上風電規劃,國管海域規劃總裝機達到2960萬千瓦,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可實現千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風電在全社會用電量占比可從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15%左右,將極大緩解我省用電緊張的局面,大大提高我省可再生能源占比。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院總工程師鍾耀分享了《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現狀及高質量發展探討》。他表示,從降低單位千瓦造價、增加發電收益的角度來看,更大的機組設備是漂浮式海上風電未來實現商業化的基礎。「在2025到2030年期間,降本和增效將是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主旋律,實現產業的規模擴大化,為商業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鍾耀表示。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海洋能源研究院院長吳迪針對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特點及融合可行性方面進行了詳實的介紹。她表示,開創「海上糧倉+藍色能源」風漁融合的新模式,可以實現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和海上風電產業雙贏升級。

會上,中國水電四局(蘭州)機械裝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鍇年所帶來的《關於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下裝備製造升級的探討》主旨演講,讓人耳目一新。不同於從行業角度入手,朱鍇年所帶來的內容側重於製造業裝備領域。他指出,當前,海上風電裝備結構具有重量大,結構複雜,質量要求高,品種型號多的特點,而大型化的海上風電裝備,就意味著結構件尺寸更大、重量也更重。對此,朱鍇年建議,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智能製造,風電裝備智能製造的推進將會是未來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點突破方向,提升「數智化」製造在海上風電裝備領域的應用前景。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李德鵬在《探索海上風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的演講現場表示,海上風電和海洋的和諧共生是海上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生態環境保護和海上風電的協同發展是值得整個產業思考的重要問題。「風電基礎會增加海洋生物棲息地,為許多生物創造了很好的庇護和覓食場所,不僅豐富了魚類的食物來源,也為魚類的聚集提供場所。對增加當地物種的丰度、保護當地物種的多樣性具有積極作用。」李德鵬說。

02 發出山東「第一度」

煙台建設海上光伏基地

會場內,主旨演講亮點紛呈,「乾貨」滿滿;會場外,海天一色,海風陣陣。俯瞰這座坐擁萬頃藍海的港城,煙台海上「捕風」的步伐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2021年9月12日,由煙台電廠建設的山東省首個海上風電場——華能山東半島南4號海上風電場併網發電,發出山東省「第一度」海上風電,實現了山東省海上風電「0」的突破。

緊接著,在「2021年碳達峰碳中和煙台論壇」期間,中國北方海上風電產業聯盟在煙成立,搭建起「鏈主牽引、骨幹帶動、鏈條協同」產業發展體系。

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煙台提出「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的要求,形成以蓬萊風電母港為核心、全省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為煙台海上風電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將目光拉回到現在,在國家「雙碳」戰略機遇下,煙台海上風電發展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8月4日,搭載著目前全球已下線最長的126米風電葉片的「遠瑞169」輪成功靠泊山東港口煙台港蓬萊港公司7號泊位,再次刷新了山東口岸最長風電葉片的吊裝紀錄,持續擦亮「中國北方知名風電設備作業母港」名片。

8月10日,山東海洋集團所屬「慧海壹號」輪前往三峽能源牟平風電場,進行風電機組安裝作業。項目擬布置36台單機容量8.35兆瓦及以上風力發電機組,同時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陸上集控中心,項目建成後,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9.8億千瓦時,節約標煤43.04萬噸。

據市發展改革委統計,目前全市累計獲批規劃建設620萬千瓦的「七大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占全省的17%,待全部項目2027年併網發電後,全市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620萬千瓦,疊加現已建成的370萬千瓦陸上風電項目,將形成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目前,位於蓬萊區的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已經彙集了大金重工、東方電氣、中集來福士等海上風電重點企業20家,主要進行風電塔筒、風電葉片、迴轉軸承、風電安裝船等製造。實現「一年快起步、兩年見成效、三年大發展」,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至2023年末形成與海上風電開發規模相匹配的主機設備生產能力,為山東半島海上風電基地首批示範項目供應風電機組產品,預計實現產業年產值160億元。至2025年末,園區產值達350億元,生產規模達300萬千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0萬噸……

圍繞這一目標,煙颱風電產業早已落子先行——

突破產業項目建設,加快華能海上風電、中廣核海上風電開發及儲能、海纜生產基地等項目進度,推動上海電氣風電主機、山東送變電海纜運維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

拓展產業鏈條,跟蹤推進風電電機、齒輪箱、海纜、輸變電裝備、機艙罩等項目,年內新簽約項目5個以上。

落實「兩海戰略」,全力爭創國家級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漂浮式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及出口基地。

大會賦能,乘風而行。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可有效帶動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海底電纜等風電裝備研發製造,也將推動多功能平台、海洋船舶、超大型智能網箱等海工裝備發展。大力推進海上風電產業,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藉助本次海上風電發展專題會議的東風,煙台將進一步深耕海上風電這片「藍海」,高水平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推動百億級產業巨輪駛向「深藍」。

YMG全媒體記者 童佳怡 衣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