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的CTB技術到底怎麼樣?看看比亞迪海豹的碰撞結果就知道了

2023-07-29     車先森

在汽車行業中,安全性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方面,汽車承載著將乘客安全從A點送達B點的重任,很多車企在造車時也會在安全方面格外花費心思。比亞迪汽車,就推出了以「電池車身一體化」為核心設計理念的CTB技術,實現了40000+N·m/°的高扭轉剛度,提升車輛操控性能的同時,還號稱能有效提升出行安全,目前深受用戶認可的比亞迪海豹,就搭載了CTB技術。

為了驗證比亞迪的CTB技術到底對車身安全有多大的提升作用呢?國內汽車安全類測試欄目TOP Safety,就選擇比亞迪海豹進行了一次新能源汽車雙面側柱碰試驗,通過模擬真實嚴苛的場景,來測試CTB技術對新能源車整車被動安全和電池安全的影響。

和碰撞測試中更常見的正面碰撞比起來,雙面側柱碰試驗無疑要更嚴苛,對新能源車的考驗也更大。因為側面碰撞的碰撞點更集中,碰撞面積更小,會對車輛產生強大的「切割力」。而電動車的電池組普遍安裝在車輛底部,側面碰撞時更容易直接影響到電池組,這一碰撞測試的考驗難度極大。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側面碰撞往往是緊隨正面碰撞發生的,在正面碰撞之後往往車輛會因為失控,而發生以側面撞擊到路邊燈柱的情況,所以TOP Safety進行的側面碰撞測試,也更符合實際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碰撞情況。

那麼,比亞迪海豹的最終測試成績如何呢?本次測試是以一輛比亞迪海豹,在經歷過一次標準側柱碰的基礎上,再進行第二次側面柱碰。

其中第一次碰撞整車以32km/h的速度和75°的角度,撞擊254mm鋼性柱,碰撞後車門變形量182.479mm,電池包變形量3.046mm。同時,在車內安全氣囊的有效保護下,整車中三個乘員保護指標也全部達到滿分。

第二次碰撞試驗以副駕駛後排撞擊點進行側柱碰試驗,碰撞後車門變形量183.538mm,電池包變形量15.751mm,順利通過了碰撞試驗。

只看比亞迪海豹的測試成績,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款車的結構安全性大概是什麼水平,所以TOP Safety還拿傳統燃油車進行了比較。傳統燃油車在發生側面碰撞時,車身變形量平均在300mm左右,比亞迪海豹的最大變形量比傳統燃油車減少了120mm左右。也就是說,在發生真實側面碰撞的時候,比亞迪海豹的車內生存空間會更大,對車內乘客的保護能力更高。

為了驗證CTB技術對新能源車電池的保護能力,TOP Safety還將進行碰撞測試後的比亞迪海豹的電池組拆卸下來,裝在了另一輛比亞迪海豹上。結果換裝了電池的另一輛比亞迪海豹仍然能夠正常啟動並安全行駛,這也證明碰撞後的電池包具備正常的功能,並沒有因為連續兩次側面碰撞而出現損傷,大家也就不用擔心這款車在碰撞後會發生起火或是自燃事故了。

那為什麼CTB技術對車身安全的提升這麼大呢?這是因為CTB技術將地板(電芯上蓋)-電芯-托盤三者與車身集成,讓整車呈現出「三明治」一般的結構。在CTB技術下,刀片電池不僅是能量體,也是CTB的結構件,成為車身傳力和吸能結構的一部分。在真實發生碰撞的情況下,這一技術能提升側碰能量傳遞和車身結構的穩定性,讓車內乘員艙形變減小,保障乘客的生存空間。

可以發現,比亞迪海豹應用的CTB技術並不是噱頭,而是真的能提升車輛安全的全新技術,在連續兩次碰撞後,車身的形變都比傳統燃油車更小,並且車內的電池包幾乎算得上完好無損,可以正常使用。那麼,看完這次TOP Safety舉辦的比亞迪海豹連續側面碰撞測試,大家對新能源車安全性的看法應該有所改變了,別再覺得燃油車就一定比新能源車更安全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bfb7ff62817bf5e13ea078d78c43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