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吸引的吐槽熱情可以換算成電影評分,那許鞍華的 《第一爐香》無疑是成功之作——
且不說之前的路透照就讓人大跌眼鏡,有超天才的網友吐槽,比起《第一爐香》明明更像 《第一爐鋼》。
或者更像要參加革命的進步青年——沒什麼張愛玲feel
但當時大家還抱有小小期待:萬一只是路透照的光線、角度、表情不給力呢?萬一在電影營造的氛圍里,效果其實很不錯呢?
而這周放出的 預告片,基本摧毀了這種期待——
有一說一,光線、色彩、氛圍都還不錯,這部分可以給好評。
喜歡這個感覺!
但網友詬病的 選角,果然成了大問題:
彭于晏之前只是被說 像《駱駝祥子》太過健康,在預告片中甚至 顯得油膩。
彭于晏對馬思純說: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而即使在畫面氛圍的加持下,馬思純的 長相身材依然很難讓人感受到這是 葛薇龍——又激起了天才網友們的新一波吐槽:
我個人覺得這波最狠的吐槽是這個(來源:@ 豆瓣網友@Ho ching)
講道理,張愛玲的作品也好,民國氛圍也好, 選角好拍得好,可以互相成就,鑄造經典。
《色戒》里的 湯唯和劇版《傾城之戀》的 陳數,都是其中佼佼者:
我本來覺得陳數不適合白流蘇,看了cut之後大大改觀
但一個趨勢是,這兩年的張愛玲改編劇, 選角的好評度都不高——
不止是《第一爐香》,還沒播出的新版《半生緣》也沒逃過網友的精準吐槽:
有說是中老年版《半生緣》,這都已經是相對客氣的吐槽了
《第一爐香》的 選角問題出在哪?
換成網友選出的 替代者,如劉亦菲、楊采鈺、宋軼和尊龍、胡歌、嚴屹寬,真的符合書中的描述和人物的特質嗎?
張愛玲的改編劇,神仙和災難選角都不少—— 符合書中的外貌描述,是不是拍得好的必然條件?
而看完這篇你可能會發現,張愛玲真的是初代審美專家——沒理解這點的人,自然很難神仙選角!
01
《第一爐香》換誰演比較好?
馬思純當然是 好看的, 觀眾緣也很不差——但這顯然不代表她適合葛薇龍。
直觀來講,網友吐槽她 太壯太胖太憨厚,整體氣質太正氣,很難讓人認同這是張愛玲筆下的人物。
可能形容得不是很精確,但「沒有張愛玲感」應該是大家比較認同的
為什麼她如此強烈地讓群眾感覺 她不適合?
從書中的 外貌描寫來看,葛薇龍的外形還是比較具體和確定的:
「她的臉是平淡而美麗的 小凸臉,她的 眼睛長而媚,雙眼皮的深痕,直掃入鬢角里去。 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 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因這呆滯,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她對於她那 白凈的皮膚,原是引為憾事的,一心想曬黑它,使它合於新時代的健康美的標準。」
畫重點, 小凸臉、長而媚的眼睛、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缺乏面部表情、皮膚白凈。
先說最簡單的部分, 皮膚白凈——馬思純應該不太符合這形容。
膚色不如楊洋,不過站在彭于晏旁邊時還是顯白的
「小凸臉」可能稍微有些微妙,我們可以從當時流行的長相和張愛玲本人的審美中,找找端倪。
如果你喜歡老上海畫報,會發現當時的畫報美人常是這種「 粉撲子臉」,具體說來, 飽滿而圓潤的鵝蛋臉。
有些人就很喜歡這種調調
不同於現在的女明星追求立體和氣場,當時的審美更偏好這種 骨骼感不強烈、膠原蛋白和脂肪飽滿的狀態,整體感覺 柔和、富態又有女人味。
而張愛玲本人也蠻妙,比如她說 江浙美人像粉蒸肉,廣式美人像糖醋排骨——審美觀多維之餘,描述精準有趣,觀察力表達力確保了她出色的審美力。
她最欣賞的女新進明星當屬汪玲,臉型就很符合這種「小凸臉」描述。
從合照看,幾乎清一色的飽滿鵝蛋臉,低骨骼感,臉也不會太瘦
更軟和一點的例子應該是 上官雲珠——
作為曾出演過張愛玲編劇作品的民國女星,她的臉型也很符合當時審美:
比汪玲的粉撲子感還要更重些
也因此,提到葛薇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 金粉世家》時期的劉亦菲——
彼時,她還是圓潤飽滿不見骨的肉包子臉,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張愛玲「粉撲子」的形容。
相比之下,馬思純的面部雖然不算非常瘦削,但上鏡效果骨架較大、骨骼也大塊,直觀地看, 臉上的骨骼感並不弱,不是軟和的粉撲子感。
對比一下,差別更加明顯
當然,角度和光線可以一定程度上調節臉型:馬思純笑起來臉還是有點肉的,這點我們可以稍微放寬。
但更大的問題其實出在 五官,葛薇龍的眼睛「 長而媚」,但馬思純是很典型的 短圓眼——不是說這種眼睛不好看!她眼睛很明亮,配上溫暖的笑容,其實很親切很治癒。
加上她本身也是 偏肉偏鈍的鼻型(並不符合書中「纖瘦的鼻子」的描述),搭配起來效果也還不錯。
笑起來還有下垂感
但這種眼睛因為更接近 孩童感,與成熟向的 嫵媚其實較難兼容——
都不用看她的葛薇龍,馬思純的 風情感硬照基本上都不太對味——她顯然更適合溫暖親和,而非冷感嬌媚。
插一句,她英氣也不錯
相比之下,劉亦菲雖然眼睛也偏短,但勝在形態丹鳳, 媚感足夠——
加上眼線延長眼睛,眉眼顯然比馬思純更接近葛薇龍的文字描述。
其實早期劉亦菲長得很民國,可惜她沒有更多的民國角色了
而上圖其實還可看出一處不同:劉亦菲的唇形非常貼切地符合「 肥圓」這描述:短、圓、M型不明確,顯出一種 略微的呆滯感。
但馬思純雖然五官整體偏圓偏大, 唇形倒是頗精緻的,雖厚但並不肥,只看嘴巴其實呆滯感並不強——這裡也不符合。
當然,臉部特徵可以通過妝容調節,但馬思純更大的問題,其實出在 身材——但倒不是胖。
受當下審美影響,大家評選「旗袍美人」時,往往還是更偏好纖細的身材:
比如這倆,大家都覺得穿旗袍很美
而同台效果甚至更殘酷:之前馬思純與韓雪公演,大家就表示馬思純真的是 太胖了,穿旗袍不好看。
但其實我覺得韓雪有點太瘦了
但,如果考慮到當時審美, 典型的民國美人往往是豐腴的、帶點小肉不見骨的,「胖」不一定是障礙。
湯唯《色戒》時期的身材就很復原
放下對纖瘦的執念,這種身材其實 有種煙火氣式的女人味,能get的話會覺得很美。
比如湯唯的王佳芝,張愛玲這樣寫:
「知道他在看,更軟洋洋地凹著腰。腰細, 婉若游龍游進玻璃門。」
雖然身材微豐,但曲線感十足
與其說蔣欣和馬思純的問題在於「太胖」,不如說她倆的問題其實是 「太壯」——
寬肩大骨架是很現代感力量感的身材,但相對的,很難體現民國美女那種 軟和、豐腴、女人味的風情。
相比之下,韓雪雖然略瘦些,但 曲線玲瓏,因此穿旗袍也很有味道:
倒也不是非常胖,但就是沒什麼曲線感,然後整體又太寬——民國感不足
吐槽完馬思純的葛薇龍,再來看彭于晏的 喬琪喬。
張愛玲的具體描述是:
「他比周吉婕還要 沒有血色,連嘴唇都是 蒼白的,和 石膏一般像。在那 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下, 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下去了。人是 高個子,也生的 停勻,可是身上衣服穿的那麼服帖、隨便,使人忘記了他身體的存在。」
還是劃重點: 蒼白、混血雕塑感、濃黑的睫毛眉毛、眼睛閃爍、高個子身材好會穿衣。
據說原型是年輕時的賭王,大家可以大概有個參考
客觀來說,單看外貌描寫,彭于晏與角色的匹配程度還是比馬思純要高些的——
雖然 膚色和體型是硬傷,但他本身 輪廓算深邃,臉型窄長有一定 混血感(雖然更像是在國外念書打球的那種abc),眉眼也確實 濃黑。
拋開膚色,形似程度比馬思純要高
但這並不影響整體感覺依然差很多。
喬琪喬的形象,很明顯對應是一個 蒼白帶絲絲邪氣的、略顯虛弱的、極會討女人歡心的花花公子——彭于晏 太健康太正面了,他受女人喜歡不假,但 軟飯感花花公子感真不強, 忠犬感倒是很強。
網友認為的合適人選中,認可度比較高的是 尊龍:
不過龍哥演什麼我都投,毫無原則
理由也很全面:混血、帥哥、精緻、濃黑的眉毛睫毛、高個子、身材好、會穿衣,完美符合。
但要簡妮我說,尊龍其實也不算太合適:
一個是 年齡感稍強些,而主要的問題還是 氣質太正——比起吃女人軟飯,他更像出賣自身養女人的類型。眼睛太深情,軟飯感花花公子感不夠高 (也可能我好感濾鏡?)
另一個獲得廣泛提名的男明星是 胡歌:
能獲得提名,起碼說明長相硬體足夠吃軟飯——可以說是一種肯定
胡歌當然夠 帥,混血感差一些,但 濃眉濃睫毛也勉強過關,桃花眼會撩 也可駕馭花花公子——早期李逍遙作為撩王就很成功。
但後期的胡歌內斂不少,比起搞男女關係, 氣質上更接近專心搞事業——要說花花公子,感覺也差口氣。
不說演技咖位氣質,只說 外形匹配程度,小生里比較符合的,簡妮我倒覺得是胡一天:
我一直覺得他是渣男化的彭于晏(純外貌特徵描述)
偏深邃的輪廓,濃眉濃長睫毛不說,他本身「 桃花眼+薄而精緻的唇」的組合很容易產生「 渣男感」,很符合喬琪喬的人物設定。
依然是單說長相, 高偉光可能也可以嘗試下:深邃輪廓、濃眉濃長睫毛,混血感,都挺符合。
沒看過他作品的我,覺得他看臉不深情還有點邪氣
出彩點更在他 過近的眉眼距離——
比起長得更端正舒展的尊龍,高偉光因過近的眉眼而 邪氣更重,眼神也顯得 更閃爍些,個人氣質還有一點說不清道不明的 自戀感,蠻符合渣男設定。
總結一下,無論從具體描述還是人物特質,這版《第一爐香》被網友吐槽真的不冤: 跟原著真的差蠻多!具體描寫差!整體感覺也差!
但單純根據外形描述選演員,效果一定會好嘛?「按張愛玲原著的描寫選角」在多大程度上能讓作品成功?答案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樣——
02
選角符合原著描寫,是拍好的必要條件嗎?
張愛玲的作品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是 《半生緣》,劇版選角評價不錯,影版更是簡妮我心目中的 神仙選角。
原著對曼楨的描述不多,也不太具體:「圓圓的臉, 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 蓬鬆的頭髮,很隨便地披在身上。」
再有一段,就是說她圍著圍巾穿深藍罩袍,「倒 像個高小女生的打扮」。
影版曼楨吳倩蓮(左)和劇版曼楨林心如(右)
對照描述,選角較成功的兩版《半生緣》都 蠻符合張愛玲描述:圓方臉、蓬鬆頭髮、像高小女生。
相比之下,蔣欣臉算是典型的 長圓臉, 輪廓感非常低,這些細節都不符合原著描述。
並且,比起沒有攻擊力的曼楨,她的華妃太深入人心,也容易讓人出戲:
祝鴻材不一定打得過她的既視感
再說曼璐:
原著中「曼璐 頭髮亂蓬蓬的還沒梳過,臉上已經是 全部舞台化妝,紅的鮮紅,黑的墨黑,眼圈上抹著藍色的油膏,遠看固然是美麗的,近看便覺得 面部猙獰。」
對五官雖然沒有具體的描寫,但 濃妝、蓬亂、猙獰這些關鍵詞,無疑帶出了一個 憔悴、脆弱的遲暮風塵女子形象——從這一點來說,梅艷芳倒比蔣勤勤要更合適些。
畢竟蔣勤勤太美了,也真說不上猙獰
不知道是不是只看到 「猙獰」兩字,新版《半生緣》選了劉嘉玲做曼璐:
她有風情,演風情女子也合適,兇相也很足夠——但就是有點過,感覺完全可以做上海灘大姐大,沒必要跟一暴發戶糾纏不清。
(配文)劉嘉玲版曼璐:今晚就把祝鴻材砍碎了喂狗吧(呼出煙圈)
如果讓簡妮我來選角,我倒是會選 陳德容演曼璐:
一則美貌程度足夠,二則也是圓方臉,而且憔悴和遲暮感都比較足(感覺這樣說會被打)。
張寫曼璐年輕時梳著兩條小辮子,代入一下,覺得很合適
前面說過,影視劇的選角不僅要單個權衡,更要 整體考慮。
較成功的兩版《半生緣》,不僅更符合原著描寫程度,而且也很符合原著設定: 姐妹一定是有些相似的,但氣質又微妙不同。
這兩對其實都蠻有姐妹相的
而新版相比之下則敷衍得多,單看蔣欣的曼楨和劉嘉玲的曼璐已經讓人想吐槽,合照甚至更慘:
這到底哪裡像姐妹啊,臉型、比例、五官都差太多—— 難道這部半生緣的主題是講抱錯小孩嗎?
雖然我很喜歡鄭元暢,但他相比世均顯得太聰明了些
這樣對比下來,不難發現,按張愛玲原著描寫去選角,作品成功的機率往往更高——這點,還不僅體現在《半生緣》。
另一經典作品《色戒》的八卦顯示,李安說 章子怡曾表示過想演王佳芝,但李安覺得她形象氣質不符合角色,所以婉拒了。
王佳芝的描寫也不多:
「 稍嫌尖窄的額,髮腳也參差不齊,不知道怎麼倒給那 秀麗的六角臉更添了幾分秀氣。臉上淡妝,只有兩片 精工雕琢的薄嘴唇塗得亮汪汪的,嬌紅欲滴。」
湯唯的髮際線也說不上低窄,但章子怡厚唇確實不太符合王佳芝描述
而李安的判斷無疑是正確的:湯唯的王佳芝十分成功,而章子怡的民國照很明顯不是大家認知中的王佳芝感。
一則,章的身材身材偏硬偏瘦些:
相比於湯唯,章子怡寬肩偏瘦更符合現代審美,但民國風反而湯唯更適合
不僅如此,章骨骼感較重,眉眼下垂顯苦相——跟湯唯的王佳芝顯然不是一種氣質。
當然如果她真演了,可能是成功的另一種感覺
不只是新版《第一爐香》和《半生緣》,之前也有不信邪,不按張愛玲外貌描述選角的導演,結果嘛——
典型例子之一是影版《傾城之戀》,選了 繆騫人演白流蘇:
繆很典型廣式長相
書中的白流蘇:
「從前白的像磁,現在由磁變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上頜起始是圓的,近年來漸漸的尖了,越顯得那 小小的臉,小得可愛。臉龐原是相當的窄。 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
雖然沒人知道清水眼具體長什麼樣,但這樣描寫下來,一個 柔軟的、讓人憐愛的、嬌媚的形象躍然紙上。
妝發並非不努力,繆騫人的眼睛畫的很動人,臉也確實小,表現也一直很低眉順眼:
范柳原贊白流蘇低頭最美
但要命的是 顴骨太高,導致整體氣質 太硬太苦——跟原著的 「嬌滴滴,滴滴嬌」差異巨大。
雖然客觀上來說,白流蘇確實命苦,但她是靠跳舞博得范柳原歡心的誒——命苦不代表要臉上寫著命苦!花花公子是喜歡找虐嗎?
而讓周潤發演范柳原還加重了這種違和感——兩人顏值差距過大,很難真情實感地認同范對白的愛。
反正我看的時候很難入戲。
但這也不是說,一定要100%跟著原著描寫來——張愛玲作品的改編中,也有一些神仙選角是並不十分符合文中描述的。
比如陳數的白流蘇——
單看硬體,陳數其實也不太符合白流蘇的描述:比起嬌弱更接近 嫵媚,比起清水眼更接近 風情眼。
特別是這兩年紅唇造型多,很難跟嬌滴滴聯繫起來
要單論硬體匹配程度, 年輕時的徐若瑄可能更接近張愛玲的描述:清水眼、嬌滴滴。
中後期也有些少婦感
但陳數的白流蘇卻是相當成功的——即使硬體上有很不符合的地方。
一則,妝容表情上細心調節:
淡眉淡唇,神情帶著淡淡的哀愁,整體感覺是 淡而柔順的,讓人忽略陳數的輪廓其實偏硬。
她本身穿旗袍很美,也大大加分
而陳數的演技更是貢獻良多,雖然她嘴角尖而上鉤偏攻擊性,但神情非常溫柔柔順。
演技啊!
特別是這一段,讓人特別能理解范柳原為什麼說她低頭最好看:
恰似一朵水蓮花的嬌羞
體態也女性化而溫順:
而不是氣場滿滿精神滿滿的
雖然硬體上並非100%對應,但抓住了人物特質中的 嬌柔溫順特質,整體效果相當不錯,算是頗為成功的選角。
而關錦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更是簡妮我心中的另一 神仙選角:
單看描述, 紅玫瑰應該是奔放的、性感的,金棕色皮膚的——而 陳沖後期雖然性感,但本身硬體其實偏正氣,讓她演紅玫瑰的張揚,不一定十分合適:
不過看過她婉容的話,應該會覺得她能演好
但一些具體的硬體差異,其實可以用妝發調整。
比如陳沖,她五官本身長得偏規整,妝容上就把眉毛大幅度拉長,顯得 跳脫而奔放。
這個眉毛畫的很妙,又無法無天,又恰到好處
配上她眉間眼角的風情,紅玫瑰感非常到位:
超級撩
而更妙的是 白玫瑰的選角——
原著中,白玫瑰「給人第一印象是 籠統的白」「細高身量,一直線下去,僅在有無間的一點波折是在那 幼小的乳的尖端,和突出的胯骨上」——關鍵詞: 保守、纖瘦、存在感薄弱。
而猜關錦鵬用了誰? 葉玉卿!乍一聽是不是很扯?
只看描述的話,其實她更適合演紅玫瑰
但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這版《紅玫瑰與白玫瑰》反響相當不錯,陳沖拿了台灣金馬獎,葉玉卿也獲得了提名——為何不符合作品描述,還有如此的效果?
前面說過, 對於硬體不符合的地方,其實可以用妝發光線調整,並不強求演員100%符合原著中的外貌描述。
葉玉卿雖然不白,但影片中通過打光,讓葉玉卿顯得白:
當然有些片段還是能看出不白的
不僅如此,由於想到葉玉卿很多人就會想到胸,這裡與原著描寫「幼小的乳」也不符。
不少畫面構圖都 切到肩膀,讓人自然而然忽略胸部的存在:
葉玉卿本身夠瘦,這樣切後挺符合原著描述
不僅如此,劇中白玫瑰 衣著保守不顯身材,只有很短的側面鏡頭才能看出胸大,也很好地避免了演員硬體與人物特質的衝突。
葉玉卿除了胸大本人也瘦,弱化胸部存在感還挺符合白玫瑰描述的
當然,導演的出色不止體現在這些細節處理——一開始選個 符合原著描寫的不就好了嗎?後面要費這麼多功夫?
之所以說這部是神仙選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選葉玉卿——真可謂慧眼獨具!
只看臉,她其實並不十分色慾,甚至頗有點冷感。
不看胸部的話,長相其實不是典型性感
這種感覺其實來源於她的長相硬體:細長眉眼主冷感,五官集中顯保守,單看臉她並不是鍾麗緹那類典型的性感肉彈。
另外,葉不適合大表情,表情多收斂且有勉強感,加上臉肉略垂顯憔悴,很有一種保守不適應的 強顏歡笑感,符合白玫瑰的人物特質。
而事實上,她的白玫瑰詮釋得也不錯:禁慾、呆板、無趣,十分到位。
乍一聽很不靠譜,但最終效果卻非常出彩
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
為什麼同樣是背離原著描寫,有些選角就很神仙,有些人的選角就很災難?
要簡妮我說,核心在於 導演有沒有足夠的審美力,能不能深入理解張愛玲——
03
比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
為什麼尊重張愛玲原著人物描寫的作品,往往能得到更好的評價?
一般公認,張愛玲是一個 懂美愛美,觀察力描述力極強,有天賦又很有才華的女性作者。
非常愛美,對口紅和衣服都很熱愛
也因此,她小說中對人物的外貌描寫,往往都有很深的考慮,服務於整體的情節推動和人物刻畫——絕不是拍腦袋瞎寫。
當然,光這麼說感覺有點扯,我們可以用 葛薇龍做例子。
前面說過,葛薇龍的外貌關鍵詞是「小凸臉」「長而媚的眼睛」「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其中, 纖瘦的鼻子是一處很有趣的細節。
與很多人的審美不同,張愛玲其實並不偏好現在流行的 細窄鼻。
雖然范冰冰這種鼻子可謂審美模板了
這從她的筆觸中就可窺一二「雪白的臉上,淡綠的 鬼陰陰的大眼睛……美的帶點 肅殺之氣」「古典型的鼻子,只是 太尖,太薄一點」——好適合描寫范冰冰,但描述帶點貶義。
以她的審美來看,鼻子是不適合太尖太薄的,考慮到當時的偏好,猜想因為這樣的長相 不夠富貴柔和。
劉亦菲鼻子不算纖瘦,相反飽滿有福,楊采鈺的鼻子其實更符合描寫些
而寫葛薇龍的鼻子「纖瘦」其實蠻有意思。
鼻主氣場和富貴。鼻子纖瘦,一則 氣場不太強(想想熱巴),二則 並非真白富美的富貴感(想想孟晚舟),反倒有種隱隱的福薄感——這種描寫不僅符合葛薇龍的 人物特質,也很符合後文的 情節發展,絕不是瞎寫的。
也因此,雖然外形描述高度符合,簡妮我倒不覺得劉亦菲適合演葛薇龍:她太白富美了,真不像會淪落到做交際花養男人的類型。
白秀珠也是白富美啊!
再說 「小凸臉」「白皮膚」——
表面上在說長相特徵,但實際上是在塑造葛薇龍 柔弱的、沒有攻擊性的、女性化的、符合男性審美偏好的人物形象,從而讓她後文順從命運而沉淪的情節顯得順理成章 。
馬思純的問題是,比起 順從命運而沉淪,她更像是會振臂高呼「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類型——比起皮膚不夠白和太硬朗,人物特質不符合才是致命點。
對比一下,馬思純明顯「硬」很多也「英」很多
當然,這不是說選角就跟做checklist一樣,一定要完全符合張愛玲的所有描述——其實,即使符合,也可能只是 「形似」。
更重要的是,如果懂一點審美,就可以更好地理解 為什麼張愛玲要把人物設置成那種長相特徵,所指向的人物特質又是什麼。
只要具有相應的人物特質,就能接近神似,其實不需要每處形似都滿足。
比如網友推薦的宋軼眼睛短,楊采鈺皮膚黑,也是不完全滿足描述的
說回葛薇龍的外貌描寫,「長而媚的眼睛」其實也很有意思:
長眼往往對應 聰慧、成熟。挑眼容易媚,但挑眼同時容易有 傲感——都很符合葛薇龍的人物特質。
相比之下,短圓眼更擅長無辜可愛,但不是葛薇龍的感覺
單論長相,宋軼可能最符合外形描述(劉亦菲鼻子不夠纖瘦),差在「肥圓的小嘴」:
畫厚可以嗎?
那麼,畫厚之後,她會是最佳葛薇龍嗎?簡妮我也不這樣認為。在我看來,「肥圓的小嘴」一定要結合後文的 「呆滯感」綜合看——
葛薇龍的眉目是長而聰慧的,唇卻肥圓,有種又慧又鈍的 矛盾感。
這種長相上的矛盾感和她個性中的矛盾是呼應的:她一會清醒地知道去姑媽家會有問題,一會又放縱自己沉淪肉慾—— 「矛盾感」很重要。
劉亦菲的另一問題是 太呆,雖然葛薇龍外形上也呆,但劉亦菲的呆更像是 由內而外的,不像是會有什麼複雜深層心理活動的類型。
另外她感情戲一直不太行也是大問題
而宋軼的問題是 太聰明靈巧,不像會沉淪放縱,也沒有那種矛盾和糾結感:
很難感受到呆滯感
綜合比對之下,我倒是覺得 楊采鈺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一則外形匹配程度高(除了膚色),二則她的風情足以駕馭交際花。
而最重要的點是,(可能因為她的林丁丁太成功)她有一種 表面呆滯但內心精刮的微妙矛盾感,這點我覺得跟葛薇龍相當符合。
右邊特別像初入歡場的葛薇龍
當然,如果稍微降低一下氣場就更好了。
是不是有內味了?
馬思純的致命問題其實也是這裡——
她和彭于晏都是大而濃重的五官,形狀也偏圓偏鈍,這是為什麼這倆都看著像 憨憨的好人,因為沒什麼心計感攻擊感——
比起《第一爐香》,他倆更適合演些溫暖輕鬆的言情劇。
如果演我估計會買票
不僅太正直,這倆的問題還在於太直白——
大而濃重、形狀還偏鈍的五官,本來就容易給人感覺粗線條,很難詮釋細膩的心理活動——用流行詞概括,他倆給人感覺情緒顆粒度太大。
就只能表示比較簡單直接的情感
而更糟的可能是馬思純對張愛玲的解讀:
之前被張迷吐槽了
與其說問題在她搞錯張愛玲語錄,不如說,她從外表到思維,給人感覺都是 高度簡化的——
她給我感覺是看紅樓夢,會總結成「就是貴族男女爭風吃醋」的類型——不能說概括的不對,但確實很有點 不看細節又搞錯重點的感覺。
不是說這種特質不好,有些輕鬆直白甚至略有喜感的劇集,讓她演就很合適。
但張愛玲的關鍵詞往往包含 人性涼薄、幽暗的小心思、情慾的糾纏,這每一個都跟馬思純好反義詞。
她要是演呆滯,我很擔心會演成真·呆滯,很難詮釋葛薇龍那種微妙的內外矛盾,清醒又沉淪的蒼涼感。
詮釋複雜的情緒,或背離本身長相的特質都很考驗演技,我很擔心馬思純。
而網友們顯然也精準地把握到了這點:
比起吐槽她不夠白太壯太胖,不符合角色外貌描述外,精彩的吐槽其實都在圍繞一個主題:她外形上 不符合故事所要求的氛圍。
網友吐槽:像是要參加革命
類似的還有彭于晏,與其說他的問題是 不夠白:
那打粉底可以嗎?
不如說核心問題是 太健康:
「蒼白」的外貌指向的是 不健康、不事勞作、脆弱;而濃黑眉睫指向的是高度男性化、邪氣,包括眼神閃爍。
一定要說的話,朱一龍演喬琪喬可能都更合適些:雖然頭身比不混血,但眉眼間有那種 邪氣又脆弱的感覺。
他演過花花公子嗎?感覺也可以期待一把
而熱門人選中最合適的應該是 陳坤的金燕西——雖然他完全不白 (不符合形似),但那種不事勞作又得意於脂粉堆的浪蕩公子范核心,他是有個十足十(符合神似)。
雖然貴氣稍顯不足,但金燕西太成功了
而如果理解了這一點,其實你可能會認同,張國榮演喬琪喬也很合適(雖然不白也不算太高)。
他在《儂本多情》里演過一個類似設定的角色
貴公子哥兒范不提,他很明顯是能 脂粉堆稱雄的長相。
不僅如此,看起來沒有工作狂feel,對女人也很有一套:
在胭脂扣里的設定也大致如此
最最核心的可能是他那點 孩子氣的脆弱,讓人理解葛薇龍為何對他戀戀不捨。
葛薇龍難道不知道喬琪喬是在利用她嗎?但或是因為給自己找到沉淪的藉口,或是因為 即使知道也難以割捨,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出賣自己供養喬琪喬。
換句話說,喬琪喬的選角,一定要讓人相信, 他能讓葛薇龍那種性格的人做出這種事——張國榮就有那種魅力。
明知他不是好人,但還是想為他掏錢的致命吸引力
所以啊, 角色的外表其實是為人物、情節、氛圍等等服務的——
選角看似是只是在選外貌,實則是在選對人物特質、要呈現的作品氛圍和美感的理解——懂點審美才能事半功倍。
神仙選角越來越少,很難說單純因為沒遵照原著中的外表描述——葉玉卿的白玫瑰也很成功啊!神似重於形似!
更深入的理解、更多的想像力、更好的審美才能推動神仙選角的出現,希望那天不會太遠吧!
—想看更多關於風格臉?
商業合作/轉載申請,請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