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生活需要,增加群眾經濟收入,服務全縣經濟發展。 龍陵縣採取便民不擾民、放開不放任的管理模式,幫助恢復城市活力,傳遞城市溫度,保民生,增就業,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每個傍晚時分,只要不下雨,縣體育廣場、珠寶城、龍山湖等人流量聚焦地都可以看到充滿濃濃煙火味的「地攤」經濟,隨著地攤經濟的興起,我縣不少市民紛紛趕上「外擺市集」的潮流,每天傍晚七、八點鐘的時候,「夜市經濟」都會開啟,商販們緊鑼密鼓為擺攤做著準備。玩具、鮮花、衣服、鞋襪、首飾、特色小吃等日雜百貨可謂是應有盡有。隨著過往行人越來越多,廣場也變得越來越熱鬧,吆喝聲、叫賣聲、討價聲,此起彼伏。
"小娃娃放放學的時候,大人下班的時候可以領著來這裡玩,好玩的。"市民說。
「這裡有好吃的,還有好玩的,還有我最愛玩的沙子。」市民王傳珺說。
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的情況下,我縣找准民生需求與城市管理的切入點,科學有序開放了部分區域外擺和臨時占道攤點。截至目前,我縣共設置了臨時占道攤點和外擺經營點位100多個,直接解決上千人就業。
「龍陵地攤生意還是可以的,越來越紅火,我從網上進來一些顏料給小娃娃動動手、動動腦,還是可以的。」商戶陳玉香說。
「比我們在店上的話,銷量要好得多的,就是要遵守相關的規定,垃圾收攤後要自己帶走。」商戶楊考玉說。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地攤經濟」看似微不足道,卻發揮著打通城市生活「毛細血管」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放任管理」、「放任發展」,我們提醒各攤位經營戶要在規定時間、規定區域內規範經營,經營期間各攤點要嚴格落實疫情防護措施,及時清理攤區垃圾,保持公共環境清潔乾淨。同時提醒廣大市民在夜市等人員密集場所,要做好個人防護,講秩序,講衛生,確保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不誤。
夜市火了,群眾樂了。我縣也正在積極探索夜市模式,改善夜市環境,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體驗,使城市更加有序、更有溫度。
來源:龍陵新聞 記者/儲永娟 周青
完
編輯:姜永華
責任編輯:楊清宗
關於保山新聞網
該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保山新聞網管理,保山新聞網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體。關注本帳號您將能及時收到保山的新聞資訊。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保山新聞網聯繫信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