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神話做成科幻片,新神榜楊戩是玩大了還是玩脫了?

2022-08-21     納蘭澤

原標題:把神話做成科幻片,新神榜楊戩是玩大了還是玩脫了?

原創:納蘭澤丨納蘭澤自媒體編輯部

《新神榜:楊戩》雖遠算不上一部完美的動畫電影,但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將有幸見證一座里程碑的誕生。

一說到科幻,相信很多人腦海里就開始浮現出未來科技城市、太空飛船、空間跳躍、時空穿梭等超現代科技畫面。

無論是星戰類的《星球大戰》《星河戰隊》,宇宙探索類的《星際穿越》《火星救援》,又或是末日類的《生化危機》《異形》,戰鬥機甲類的《環太平洋》《變形金剛》,我們早已對科幻電影乃至科幻有了被潛移默化的概念與定義。

事實上,這些科幻電影中對未來的設想一方面是基於現實社會基礎所帶來的發展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基於處於壟斷地位的歐美國家對於現代科學和未來科技的定義與探索。

在這種背景下,無論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流浪地球》,被瘋狂吐槽的《上海堡壘》,還是正在上映的《明日戰記》,中國科幻電影的創作者們都在這個「西式科幻」維度內尋找著創新與突破。從真人電影到動畫電影,大多數人也都把「西式科幻」構架當作是理所當然。

直到《新神榜:楊戩》這樣一部動畫電影的上映,我才被一聲驚雷驚醒!我們接觸了那麼多的科幻電影,卻鮮有思考過,到底什麼才是科幻?

01 「中國式科幻」的探索與嘗試

作為一部神話IP改編動畫電影,似乎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新神榜:楊戩》都和科幻扯不上邊。不過,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電影愛好者,你就會發現這部電影當中的「科幻元素」幾乎無處不在。

楊戩飛船的動力引擎與傳真機、四大天王戰船的火炮系統、神界天宮的「加氣」系統、不同神界空間的城市系統、用奇門遁甲之術打開的空間摺疊和跳躍技術、監獄的神獸防禦系統……《新神榜:楊戩》和很多國產動畫電影大相逕庭,每一處「神話」設定,透露出的都是「科幻」內核。

《新神榜:楊戩》既沒有走後現代化的前沿科技,也沒有走《沙丘》中的西方中世紀風格,更不是《大魚海棠》式的純中國風,而是蹚出了一條融合了西式科學和東方神話雙重內核的「中國特色科幻主義」道路。

其用封神之戰限制掉了神仙們飛天遁地的能力,讓他們「被迫」以普通人身份依靠「科學機械」完成工作,並重構了天庭系統,使神界和神仙更具有社會感與生活感,從而具備人性,再用元神和法寶放大了神仙的主動能力,為他們提供突破自然與科學的力量。

這種融合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在理論體系上對「科幻」進行了重新定義。

如果說科幻是對於未來科技的幻想,那麼在西方的現代數理科學與機械工業邏輯之外,我們是否可以用符文科技去定義中國的科幻?中國的文化體系是否可以為另一種形式的科幻提供載體?

換句說話,西方現代科學是否是且只能是宇宙中唯一的科學表現形式?任何和西方現代科學不一致的、有不同角度的理論和研究是否都不是科學?就像如今中西醫爭論一樣,是否有且只有西方現代醫學才是醫學,中醫不配稱之為醫學,只能算迷信?中醫也不可進行進化與現代化發展,否則就不可被稱之為中醫?

所以,拋開劇情、人物、音樂、美術、動作等各類元素,《新神榜:楊戩》最大的價值在於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創新性地描繪出了全新的「科幻體系」。

02 「中國式科幻」誕生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近些年,中國動畫電影出現井噴。《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俑之城》《哪吒重生》《青蛇劫起》等各類影片的上映,讓我們既看到了對既有傳統文化IP的挖掘,也看到了一些創新IP的嘗試。這其中,有對傳統中式動畫的傳承,有對西式動畫的借鑑,有對西方外形與文化的融合。

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創新的探索不止,《新神榜:楊戩》這種對於體系創新的出現就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事實上,對於了解追光動畫的觀眾來說,《新神榜:楊戩》也確實可歸屬於必然。

從《白蛇:緣起》到《青蛇劫起》,再到《新神榜:楊戩》,結合中間的《哪吒重生》,我們恰好看到了追光動畫從中式傳統到中西融合,再到「中國式科幻」的進化。

儘管我們仍然很難分清楚小白、小青和婉羅的臉到底有何區別,但卻越來越能夠找到角色中從外形到「人性」的區別。

從寶青坊主的九尾狐狸,開修理廠的孫猴子,再到打酒嗝的申公豹,這種進步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神仙們,越來越具有人性。當他們有了人性,則必然也會隨著時代進化。大家的裝束從古裝走向現代,從傳統古風,走向賽博朋克,看似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

追光動畫同樣在潛移默化之間,用自己的作品和世界觀體系幫助中國的文化與中國的觀眾進行了認知的煥新,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他打破了神話與現代社會的隔閡,不再拘泥於飛劍、陣法、妖獸、仙山,而是將神仙們融入社會、城市和生活。

當中國的神話從傳統走向了現代,自然也將走向科幻的未來。

也許導演和編劇想過用純粹的中國元素來表現影片,但「中國式科幻」或許是意外之喜。

03 濃郁的東方文化表達,是自信的表現

在動畫電影《俑之城》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動畫人對於IP體系與世界觀體系的宏觀思考,並打通了過去、現在與未來。這一思考,在《新神榜:楊戩》有過之無不及。

從神界不同神域、仙島的架構規劃,到仙壺、仙山、長安、驪山與瀛洲世界的呈現區別,我們就能看到一個新神榜宇宙體系的野心。

而在具體的呈現上,五行八卦、奇門遁甲、飛天舞蹈、圍棋茶道、太極陣圖,以及貫穿全片的中式配樂,都讓我們看到了追光動畫對於中國文化體系形式和內涵的絕對信心。

巫山神女美輪美奐的舞蹈與戰鬥方式,相聲味十足的葫蘆仙,身形無縫切換的哮天犬,四大天王的格鬥技與組合技,則讓我們看到了在細節表現方式上中國文化的多元化。

曾幾何時,我們只能沉醉於對《大鬧天空》與《小蝌蚪找媽媽》等動畫的懷念;曾幾何時,我們有動畫人喊出中國動畫已死,只有少兒動畫可活的悲嘆;曾幾何時,我們熱衷於對迪士尼、皮克斯動畫的模仿與追趕。我們恰恰忽視了對我們傳統文化的深挖、繼承和創新,以及我們發自內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我相信很多小夥伴也會有同樣的感覺,《新神榜:楊戩》具備向海外進行內容與文化輸出的潛力。

04 無死角的製作能力與成熟的價值觀

說了那麼多形而上的東西,電影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內容與製作本身。

以《新神榜:楊戩》目前的製作水準來看,其製作精度無疑已經站在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最頂峰,即便連只出現幾個鏡頭的大水牛、小松鼠也毫不吝惜細節的打磨。電影比《青蛇劫起》的動作表現更勝一籌,更是遠超《哪吒重生》的絲滑。

從人物價值觀表現上,追光動畫也顯得十分成熟,不再去使用非黑即白的幼稚套路,讓人物都有血有肉。找到衣缽傳人,最後死於同伴之手的申公豹無疑是其傑出代表。

整部電影,導演和編劇都沒有嘗試去洗白申公豹,而是把他看作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並從人的內心渴望出發,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角色。

而對於四大天王來說,對於金霞洞的玉鼎真人,對於巫山神女來說,他們是否又有什麼絕對的對和錯?

《新神榜:楊戩》的受眾定位並非兒童,而是成人。其提供的觀影感受也不僅是一部爽片,或非黑即白的正邪鬥爭。

影片的最後,楊戩看著沉香劈山救母,難道已經有過先前經驗的他不知道楊嬋已經和玄鳥融為一體了嗎?他難道不知道殺不殺玉鼎真人並不能真正改變什麼了嗎?

楊戩什麼都知道。他更知道的是,這是他的成長過程,也是沉香的成長過程。這就是每個人從青雉走向成熟必然需要經歷的人生。

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新神榜:楊戩》並不是一部完美的影片,也仍有很多可做的更好的地方。但我們也需要幸運地知道,我們見證了一部並不完美卻仍然偉大的作品的誕生。它帶來的「中國式科幻」將為中國動畫電影劈開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打開什麼樣的新格局,都足以讓人充滿「科幻的想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9e910d519e75b960fc8c8f4adab03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