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僅此一株的珍稀樹種,生長在浙江普陀山,警衛24小時看守

2024-01-03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全球僅此一株的珍稀樹種,生長在浙江普陀山,警衛24小時看守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詠柳》

我們所生存的地球是由各種生物相互影響、相互連接而成的,每消失一個物種,就說明地球環境又惡化了一分。人們終於在地球千瘡百孔的時候意識到自己要做什麼,也開始保護地球的每一個物種。植物是地球上氧氣最大的供給者,可以想像,地球上沒了植物,應該是什麼樣的光景。中國有大片的沙漠,有些是天然形成,有些則是人為破壞。為減少這種破壞,政府大力進行綠化工程,不過,這也只是讓部分地皮恢復綠色,還是挽救不了一些瀕臨滅絕的物種。好在大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每發現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都會竭盡全力地保護。生長在浙江普陀山的一株珍稀樹種,被警衛24小時看守,因為這棵樹全球僅此一株。

「萬里濤聲繞翠微,干宵青嶂白雲飛。」這棵樹生長在浙江普陀山,是鍾觀光去山上遊玩發現的。當時,鍾觀光正在山上觀賞風景,無意之中卻發現了這棵樹,作為植物學家,他竟然不認識這棵樹,叫不出名字。為證明這棵樹確實是新物種,鍾觀光查閱許多資料,最終沒有查出任何關於這棵樹的記載,他將這棵樹的存在上報給高層,經過檢測之後,證明了鍾觀光的猜想,這棵樹是剛被發現的新物種,根據它所生長的地勢,專家給它取名「普陀鵝耳櫪」。

這棵樹皮質是灰色,樹枝又是棕色,葉子橢圓且有絨毛,是樺科植物的特徵,世界上也僅存這一株,也因此顯得尤為珍貴。為了保護這棵樹不被大家所傷害,國家派出警衛,24小時對其進行守護,以免發生不測。不過,也因為受到244小時警衛守護,很多遊客慕名前來,就為了看看這顆獨苗兒到底長什麼樣,普陀山的旅遊收入曾一度因為它而上漲。

不過這麼守下去也不是辦法,專家決定幫它繁殖後代。然而在這個幫助它繁殖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一般的有性生殖培育對它竟然毫無作為,最終失敗,專家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後來在2000年,終於有人實現了它的栽培,人們也因此獲得很多栽培機會。而且,他的樹種曾坐著天宮一號遨遊太空,經歷不凡。

工作人員的努力終究沒有白付,他們實現了普陀鵝耳櫪的人工栽培之後,現在全國上上下下都在栽種它,種植成活的也超過了三萬株,和之前的一枝獨秀比起來,它也算是渡過了滅絕的危機。此次保護普陀鵝耳櫪的過程中,也讓我們的栽培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對於這顆存在兩百多年的大樹,人們終於不用那麼緊張,任他自己生長繁殖,他也不會就此滅絕。

其實,我國的瀕臨滅絕的植物不止普陀鵝耳櫪,還有更多的物種處在滅絕的邊緣。我國所獨有的植物有一萬多種,卻因為環境破壞讓四十多種面臨滅絕。植物這種處境已經說明保護植物、保護環境刻不容緩。在有些地方,其實還存在大面積伐木的現象,這也是加速物種滅絕的原因之一。有人說,他砍的樹是遍地都是的樹,怎麼可能因為自己砍的這幾棵就滅絕了。這只能說他不知植物存在共生或寄生關係,在一種樹種大面積減少的時候,與它共生、寄生在他身上的植物也會因此而減少,有可能這些沒有被注意到的植物數量稀少,死一個就少一個。

所以保護樹木不能因為他多就濫砍濫伐,人們對樹的使用也應該有節制,在砍伐的同時,也應該栽種下去,保持樹木能夠生生不息。除此之外,保護環境也是刻不容緩的。環境破壞而導致的物種滅絕更徹底,如果現在的環境繼續惡化下去,到時候不僅植物會滅絕,人或許也會面臨更大的危機。

參考資料:《游普陀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5a2f9dd3ad6b1050ebf060ff50f93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