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刊總第3494期
2019年,由吳曉梅擔任總製片人、編劇之一的《空降利刃》成為2019年度衛視收視亞軍、2019年度軍旅題材劇收視冠軍,四年後,吳曉梅的新作《憑欄一片風雲起》斬獲得中美電視節「金天使獎」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獎、「創新榜」2022年度廣播影視業觀眾青睞電視劇等多重獎項。《憑欄一片風雲起》是她用過去二十多年的經驗積累打磨的作品,曾推翻過12次原始劇本,為了還原歷史的真實度,劇中的故事與主要人物,皆有原型。
從《空降利刃》到《憑欄一片風雲起》,中天鵲禧堅持「內容為王」的宗旨,創作精品劇集,同時進一步深化「華流出海」。經歷了多年正劇題材創作的吳曉梅,無形中引領了國劇的創作思路。第一製片人專訪了吳曉梅,聽她講述中天鵲禧的國劇進階之路。
推翻12次劇本,
力求還原歷史真實度
如今,年代劇不再是中老年特供,年輕受眾儼然發展為收視主流,如何俘獲年輕受眾的心、如何向年輕受眾傳遞正能量是當下年代劇面臨的新問題。在吳曉梅看來,年代劇講述的或許不是當代故事,但其中展現的精神風貌和時代氣質是能夠照拂當代的,因此在《憑欄一片風雲起》前期劇本籌備階段,就力求還原歷史真實度。
把筆桿子扎進土裡,是吳曉梅對編劇團隊的創作要求。「我們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設計,都有詳細的參考資料。這一點咱們國家審核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出台了很多細則,所以我們在劇本階段就為審核做足了準備。」
在整理資料的時候,編劇們注意到了這樣一段真實的往事: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林徽因的弟弟林恆放棄學業,投身中央航校學習。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林徽因撤往昆明途中,得到中央航校飛行員相助。這段歷史使得劇本有了強有力的支撐。於是,《憑欄一片風雲起》開始著墨于飛行員和學者雙線救國之路,刻畫了一群熱血向光,無畏成長的覺醒者,展現了特殊年代下,以張啟、孟海棠為代表的青年學生和以凌問岳、孟無染為代表的文人教授如何以自身的奮鬥擘畫時代畫卷,在兩代人和三個家庭的命運變遷中,再現中華兒女護衛國土,賡續文脈的燃愛歲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作前期,吳曉梅就要求合作編劇麥靈掌握一手出版物的資料,「打比方《憑欄一片風雲起》在雲南的一場戰鬥,這個戰鬥是虛擬,是我們創作出來的,但是這個戰鬥發生在哪一年,哪個季節,我們就會查閱當時發生的真實的一些戰鬥情況。」
《憑欄一片風雲起》劇本做了兩年半。2020年上半年疫情緊張的時候,合作編劇麥靈和吳曉梅閉關在家寫劇本。為了精準還原歷史,曾推翻了12 次原始劇本,在經歷一次次歸零重啟、研討論證後,趨於成熟。
在開機前三天的劇本研討策劃會上,一位老師的父親是西南聯大的學生,他保留了父親的畢業證以及畢業論文。出於對這段歷史的了解,他寫了關於劇中甲骨文篇章的修改意見。這條修改意見影響到劇中王勁松老師飾演的凌問岳這條線的個人線索。彼時從藝術角度來看,可以不用修改,因為問題並不算大。吳曉梅也做了巨大的心理鬥爭:距離開機只剩三天,是否還需要按照高標準創新突破?
在認真考量下,吳曉梅決定走出舒適區,進行全劇本修改。為了確保開機時間,吳曉梅與合作編劇麥靈同專家通力合作,在西客站找了一家旅館,用了31個小時梳理出劇本中的相關劇情,用27個小時將所涉及的內容全部重寫,確保了劇組的準時開機。吳曉梅回憶感慨稱,「我們真的用了70個小時,基本上完全沒有停,到最後我們真是已經累癱了。」
「文武」雙線救國,
「憑欄名場面」接連上演
作為一部時代熱血勵志劇,《憑欄一片風雲起》講述了飛行員和文化學者「文武」兩大群體在救國道路上彼此交匯、殊途同歸的故事。《憑欄一片風雲起》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前提下,以年輕人的青春熱血、理想抱負以及純真情感表現歷史主題,劇中涉及眾多抗戰歷史節點重大事件,人物形象立體鮮活,劇情直抵人心。
通過強情節、快節奏、年輕化的表達,該劇契合了當下年輕觀眾的觀劇需要。劇情開始,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的男主人公張啟投筆從戎航空救國,女主孟海棠則是通過教書育人的方式曲線救國。在劇中,兩位青年在國家存亡之際通過一文一武的方式拯救國家,不同的選擇展現了愛國青年的果決志向,真摯的情感線牽引著觀眾。
與此同時,「憑欄名場面」也接連上演,復華大學教授凌問岳臨危不懼,凜然宣講最後一課,17分鐘超長台詞字字振聾發聵,讓聞者共同經歷了一次深受震撼的思想覺醒和文化共情。身為復華大學秘書長,孟無染也始終堅守「追求自由之精神,永恆之真理」的大學精神,為延續文化火種決定遷校「南渡」,將老一輩的文人風骨詮釋得纖毫畢現。
王勁松在《憑欄一片風雲起》開機後的第一場戲,也是大學教授準備就義前的最後一課,十七分鐘的台詞,全黑板繁體板書,一氣呵成。每逢遇到採訪,吳曉梅總會情不自禁地提到這場戲,「王勁松老師現場有一段長達17分鐘無間斷的拍攝,一鏡到底連講了6次,然後板書也連畫了6次,都是他親手畫的地圖。在他表演的時候,現場除了100多位群眾演員之外,參與這場戲的主演都在場,現場鴉雀無聲,大家都沉浸在戲裡,最後是章若楠帶頭第一個鼓掌的,然後我們所有人也跟著鼓掌,這場戲仿佛把我們帶到那個時代,非常震撼。」
在《憑欄一片風雲起》中,年長的演員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他們是這部劇的「定海神針」,「我們現場經常會有一個文化角,下了戲的老師會跟馬上上戲的老師互相交流人物狀態,我還會帶著年輕的演員去王勁松老師那裡,專門請他拿出時間來指點人物狀態,很多年輕的演員會說,通過這個戲,我們深刻地了解那段歷史。」此外,為了讓所有演員做到真正的入戲,吳曉梅以製片的名義,組織了全部演員團隊去筧橋博物館去參觀學習,並且組織去看紀錄片《九零後》,帶演員深刻感受戰火紛飛、群星閃耀的年代。
吳曉梅還提及一場讓她記憶深刻的戲,「胡一天和張赫分別飾演男一和男二,他們在演繹地下黨員彼此確認身份的一場戲。當時我還挺擔心兩個年輕演員能否演出這種信仰感,後來看素材剪輯的時候,發現兩個演員的入戲狀態很快就讓我跟著他們一起落淚了,戲演得非常自然。」
打破傳統、真誠創作,
中天鵲禧永不止步
紮實的劇本讓《憑欄一片風雲起》贏在了起跑線上,契合的選角和金牌團隊製作為項目保駕護航,「電視劇《憑欄一片風雲起》入選了國家重點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資助計劃第七批資助作品。對於劇本階段就是重點扶持的劇,在審核上勢必會更加嚴格。作為本劇的製片人,我希望能夠做到每一個環節不給下一個環節增加不必要的障礙。」吳曉梅篤定,一部好作品凝聚著所有創作者的心血。
對於吳曉梅而言,如果說《空降利刃》《憑欄一片風雲起》是在擅長的領域內的蓄力爬坡,那麼正在籌備的《最後一海里》(暫定名)則是在未知領域的全新探索。吳曉梅帶領編劇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合作,聚焦深海環境、深海地質和深海生物,探索深海題材作品。
為了保證製作的高標準和高要求,吳曉梅要求團隊每一部戲都要有反覆打磨出最完善劇本的決心。在未來,中天鵲禧可能會跟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做考古探險冒險題材作品,在藝術創作上,團隊致力於更豐富、更優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和表達。近些年,用戶注意力和審美不斷更迭,對於生存於網生時代的影視公司而言,吳曉梅決定積極擁抱新變化,謀劃新賽道,在選擇項目時既關注當下、做好主旋律題材作品,也有獨特的視角、兼具科技含量和多樣性。
對於中天鵲禧來說,《空降利刃》和《憑欄一片風雲起》起到穩中爭先的作用,並且幫助了公司樹立了頭部內容廠牌,而未來,身為北京中天鵲禧董事兼總經理的吳曉梅表示將延續「關注先進力量,描述心動瞬間,真誠創作,永無停止」的制劇思路,持續創作兼具藝術感和商業價值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