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愛上書,就等於給了孩子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

2020-01-07     北冥有魚和鯤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學習古人寶貴的讀書精神:「頭懸樑錐刺股」。「 頭懸樑」的孫敬依靠讀書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一名大學問家,錐刺股的蘇秦成為了著名的政治學家。讀書對人生的進步大有裨益,但是讀書的意義卻遠多於此。

通過書籍不只是能傳播智慧,學習知識,書本更大的價值在於帶給人們更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強大的內心力量。

著名的文學家巴金在講述讀書的重要性時,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蘇聯戰爭期間,列寧格勒被敵軍保衛,整個城市燈火管制,一片黑暗,一個少女通過在黑暗中回憶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情節,度過了那些恐怖又讓人不安的黑夜。

日本著名的童書作家中川李枝子,也是在日本戰亂時代成長起來的,但是因為家庭濃厚的讀書氛圍,她絲毫沒有受到戰亂時顛沛流離生活的影響,而是沉浸在書刊中,盡情享用著豐富的精神食糧。這些美好的讀書經歷,給了她溫暖又細膩的內心,善於從孩子的角度發現世界。在保育員工作了17年之後,她越來越意識到書本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她認為:「繪本是讀書的入口,也是人生的入口。 」

她創作的童書《不不園》被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列為「必讀圖書」,繪本《古利和古拉》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受到了全世界孩子們的喜愛。

在她的最新著作《當孩子遇見書》中,講述了孩子和繪本之間奇妙的化學反應。她對如何引導孩子閱讀,如何讓孩子通過繪本受益有切身的體會和深刻的思考。根據中川李枝子的建議,想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要選擇合適的繪本,其次父母要學會閱讀和引導。

一、如何選擇合適的繪本

任何一個媽媽在準備給孩子購買繪本時,都會遇到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到底買什麼樣的繪本才適合孩子呢?」

很多媽媽會選擇那些被育兒專家推薦,或者銷量排行很高的繪本。雖然這些繪本很優秀,但卻不具有普適性,尤其對於一些比較個性的孩子。比如推薦量很高的《大衛不可以》和《大衛惹麻煩》經常被一些媽媽們批評說給孩子樹立了壞榜樣,但是另外一些媽媽們卻稱讚繪本讓淘氣的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

給孩子選擇不合適的繪本,不僅浪費了金錢,更重要的是無法通過閱讀繪本讓孩子得到正確的認知,受到美好的薰陶。

《當孩子遇見書》中對於繪本的選擇給出了以下建議:

1、選擇和生活貼近的繪本

經常關注育兒頻道的媽媽們都不難發現,經常被推薦並且口碑比較好的繪本大都是國外的譯本。儘管這些繪本內容有趣也很經典,但是因為文化和地域差異,一些故事情節難以被孩子理解。年幼的孩子能接觸到的世界還很小,對世界的認知也有限,他們更關注周邊環境的變化,對於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發生的故事更感興趣。

我很喜歡《花婆婆》這本書,但是兩歲半的孩子卻始終不感興趣,因為她從小在樓群密集的市區長大,對於長滿鮮花的開闊山坡,對於藍色大海旁邊的小木屋都感覺很陌生。雖然我沉浸在美好的故事情節中,自以為把故事講得津津有味,卻始終不能打動孩子。

因此媽媽們在挑選繪本時,除了要關注口碑和推薦量,也要注意繪本故事是否通俗易懂,素材是否和生活比較貼近。如果遇到難以解釋的文化禮儀,可以直接跳過,生硬的解釋只能增加孩子的困惑,降低孩子對書本的興趣。

2、注重繪本的圖畫質量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最早是通過視覺來構建想像力的。在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還有限的情況下,孩子傾向於通過對圖畫的解讀來理解書本的內容。

中川李枝子認為: 『「對於孩子來說,繪本里呈現的世界是鮮活的,他們會當做現實來接受。 」 所以繪本的素材不僅要親近,更要真實生動。這個真實生動並不意味著要對生活畫面進行一對一的還原,而是繪本作者充分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通過圖畫而不是文字來推動故事情節。

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經典的繪本,尤其擅長用圖畫來講故事。很多次當我讀著繪本上的文字給孩子講解的時候,孩子卻能從圖畫中解讀出更多有趣的情節來。我驚訝於孩子敏銳觀察力的同時,也會對繪本作者油然生出深深的敬意。

有些繪本的圖畫則完全是以大人的視角來理解孩子,例如故意將動物的頭部畫的很大,整體比例失調,或者故意畫上誇張的大眼睛、長睫毛,或者故意將純白的綿羊塗上鮮艷的顏色,自以為是在討好孩子,實際上卻干擾了孩子的想像力,孩子會因為不理解而覺得繪本無聊。

3、選擇原版的故事

那些經久不衰,流傳下來的經典故事都是文化精髓,很值得給孩子閱讀。但是這些經典故事通常人物情節複雜,篇幅較長。出版社考慮到孩子的耐性和理解能力,會出版相應的刪減版本,來降低孩子閱讀的難度。

中川李枝子卻主張給孩子看原版的故事,她認為刪減版本削弱了故事原本的有趣和鮮活,難以讓孩子充分融入到故事的情節中,體驗到美好和感動。

經典著作的魅力在於整體,除了故事情節本身,細節描述和背景鋪墊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覺得原版故事篇幅太長,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讀書計劃,今天讀一些章節,明天再看一些章節。對於孩子來說,書並不是讀的越快越好,能夠充分享受讀書的過程,體會到內容的有趣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也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選擇篇幅較長的經典書本。先從簡單容易理解的繪本開始,讓孩子體驗到書本的魅力,愛上閱讀,當接觸到大部頭的書籍時,才不會失去耐心和興趣。

4、選擇有趣的繪本

有些媽媽特別看重繪本對孩子的影響,在挑選繪本時會進行嚴格的把關,比如適合1-3歲孩子看的繪本,絕不會拿給4歲的孩子看;比如在孩子到了社交需求階段,就一定要讓孩子看提高情商的繪本。但是繪本不等同於課本,多少焦慮的父母把閱讀繪本也當做了孩子的起跑線。

《當孩子遇見書》中提到:「如果給孩子選擇的繪本摻雜了過多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那麼繪本本身的快樂與有趣就會變得很弱,在孩子心裡什麼都留不下。 」

繪本的意義不在於教會孩子多少知識和道理,而是帶給孩子更豐富的童年,打開更廣闊的世界。讓孩子擁有一把打開有趣人生的鑰匙,通過愛上閱讀,成為一個熱愛生活、有趣且不無聊的人。

二、好的繪本也需要合適的引導

單單挑選合適的繪本是不夠的,尤其是對於幼齡的孩子,還需要一個良好的閱讀者來引導他們進入繪本中的世界。

有的媽媽給孩子閱讀時,過於認真嚴肅,一板一眼。作者中川李枝子在書中寫到:「幼兒教育就是讓孩子充實的玩耍。幼兒與文學的關聯是因為背後有玩耍的世界。 」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們在閱讀繪本的時候,也能添加上有趣、新鮮、互動的元素,孩子就會願意看,願意聽,感興趣。

1、和孩子進行充分的互動

給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最好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不一定要逐字逐句的閱讀,也不一定每一頁都要讀到。《當孩子遇見書》中提到:「 讀繪本的時候,越隨意越好,如果輕鬆有趣的繪本時間對孩子和大人都變成了一種負擔和折磨,就失去了繪本的意義。」

媽媽們只需要跟隨著自己的心情和理解來講述,適當發揮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做一點情節改動,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定要把握住節奏,確保孩子能夠理解改動的情節。

我家孩子特別喜歡聽動物的叫聲,我在給她讀書的時候,遇到小動物說話,都先學著動物的聲音叫幾聲,再閱讀對話的內容,孩子每次都會特別開心,全身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因為想知道咩咩之後,小羊會說些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有意識的進行繪本內容的引導來幫助她理解。孩子買了猩猩玩偶就說是「 菲菲 」的大猩猩,秋天在地上撿到了落葉就說是小兔子屋子裡的樹葉,晚上看到月牙就說是被小老鼠吃掉了。

堅持給孩子讀繪本並不容易,尤其是職場媽媽們,明天一早還要起床上班,調皮的孩子卻依然精力充沛,不肯入睡。我經常一邊打著哈欠一邊給孩子讀繪本,讀著讀著都不知道思緒飄向了哪裡。但是即便如此,只要孩子能夠通過閱讀和父母實現充分的互動,就不會影響繪本的閱讀效果。

2、給孩子愛上書的時間

孩子對書的熱愛方式可能和我們想像中不太一樣。有的孩子喜歡撕、咬書籍,有的孩子看書像翻紙一樣快,有的孩子聽完繪本後可能毫無反應。這些都不能說明孩子不喜歡書。和成年人不同,孩子並不懂得「開卷有益」,他們喜歡一樣東西需要時間觀察和了解。

《當孩子遇見書》中提到很多父母會經常陷入兩種誤區:1、繪本看了一遍之後,就立刻給孩子購買新的繪本,希望用新鮮感來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其實孩子喜歡重複的遊戲,因此也不會輕易地對一本書感到厭倦,通常是父母厭煩了反覆閱讀同一本書;2、如果讀完一本書,孩子沒有明顯的反應,就認為這本書不適合孩子或者孩子不喜歡。

中川李枝子提醒父母們:「即使對於喜歡的繪本,孩子也不會馬上漏出喜悅的表情,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方式和接受方式。」她在育兒園工作時,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第一次給孩子讀繪本時,沒有孩子發笑,也沒有孩子回應,似乎沒有聽懂,似乎都不喜歡,但是讀了第二次、第三次之後,孩子的反應有了緩慢的變化,讀了更多次之後,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上了這本書,還會主動要求老師來讀。

孩子在喜歡上一本書之前,需要品鑑和思考的時間,來確定自己是不是喜歡這本書,喜歡這個故事。父母需要耐心等待孩子喜歡上一本書,愛上一個故事。如果急於尋找能夠立刻吸引孩子的東西,孩子就會失去培養品鑑能力的機會。

3、給孩子分享的途徑

隨著孩子的閱讀量增加,孩子的想法也會豐富多彩,並想要和別人分享這種感受。孩子需要交流來表達對書本的想法和看法,這也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溝通的絕佳機會。

作者中川李枝子家裡有四個孩子,母親負責一家人的起居,自然是忙得不可開交,即便如此,母親也會抽時間把孩子看的每一本書都看完,以便在飯桌上能夠參與孩子之間的討論。這不僅加深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也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書本的魅力。雖然作者在日本戰火紛飛的時代長大,但是父母營造的讀書氛圍卻給予了她美好快樂的童年時光,身心絲毫沒有遭受戰亂的影響。

對於孩子來說,書本就是新鮮的空氣,是水和土,塑造著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和大多數人一樣,中川李枝子也經歷過青春叛逆期,成年後在學習和工作中也遇到過波折和困難,但是曾經讀過的繪本,看過的書,會在各種生活場景中浮現在她的腦海,給予她難以言喻的溫暖和力量,也讓她在保持對美好的追求中,創作出很多深受孩子們喜歡的繪本作品。在《當孩子遇見書》中,她說:「 幼兒時期,是養育心靈的時期。」因此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精神食糧,才能讓他們的身心得到茁壯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XXrgm8BMH2_cNUgR3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