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晚熟桃樹施肥補鉀最關鍵!必須要注意這幾點

2019-07-22     星向三農



進入七月份,早中晚各品種就進入花芽生理分化期,弱樹和個別品種在六月下旬已進入生理分化期。發育枝芽體突起是進入分化的明顯標誌,大家都知道,管花就是管明年果,適當適時進入生理分化,相繼進入花芽形態分化越早越好,優質花芽決定著坐果率和豐產性,而且與幼果細胞分裂密不可分,它是豐產優質的基礎。怎樣才能使桃樹發育枝芽體轉為花芽分化,必須做好以下幾件事:一、適宜的水肥條件(1)補充月子肥:果實採摘完後,防止樹體

進入七月份,早中晚各品種就進入花芽生理分化期,弱樹和個別品種在六月下旬已進入生理分化期。發育枝芽體突起是進入分化的明顯標誌,大家都知道,管花就是管明年果,適當適時進入生理分化,相繼進入花芽形態分化越早越好,優質花芽決定著坐果率和豐產性,而且與幼果細胞分裂密不可分,它是豐產優質的基礎。怎樣才能使桃樹發育枝芽體轉為花芽分化,必須做好以下幾件事:

一、適宜的水肥條件

(1)補充月子肥:果實採摘完後,防止樹體衰弱,要及時適量給桃樹補充些營養,以便恢復樹勢,以少氮中磷多鉀為主。如果坐果少,施肥過量,長勢可能較旺,對於樹勢強旺以葉噴高磷高鉀為主,利於花芽生理分化。

(2)中晚熟品種,相繼進入果實膨大期,要及時合理澆水施肥,以氮、磷、鉀相結合水溶性肥為好,見效快,既能膨大果個增產,又能促使花芽生理分化。可用蒙力28或力滾力+高鉀水溶性肥+礦物晶,根據樹勢和產量來調整用量。礦物晶能增加果實硬度、色澤靚麗,還能促使鬚根生長,增強根系吸收養分能力。

(3)過於乾旱要及時適量澆水:桃樹葉片早上10點鐘不萎焉,下午4點鐘能恢復屬正常可不澆水,反之就必須澆水。太旱會推遲和影響花芽正常的生理分化,但澆水不宜過大,可隔行澆或水過地皮濕。

二、合理修剪

這次修剪是壓強扶弱,防止新梢(枝)兩級分化,基部解決樹體通風透氣,使樹枝壯起來。光照沒有惡化可不搞這次修剪。

剪不剪要三看:看內膛光照、看外圍通風、看強旺徒長枝多少。

(1)內膛光照惡化,必須剪去疏去影響光照密生枝、結過果的老枝、弱枝引光入內。

(2)桃樹外圍枝長勢強旺多而密,特別是坐果少,施肥不合理不透風,連鳥兒也難鑽進去桃園,可疏去或回縮少部分結過果枝外,較大營養枝可採取轉枝、扭枝方法改變方向,可達到通風透氣。千萬不敢亂疏亂截,造成芽二次萌發。

(3)強旺枝、徒長枝是影響光照的主要因素,對於過多的強旺枝、徒長枝絕不能從基部統統去除。去的越多,地上和地下就越不平衡,越容易刺激新梢芽體二次萌發,對桃樹花芽生理分化極為不利。可從基部疏去五分之一,其餘留4~6寸樁來平衡地上與地下營養分配關係,勢穩利於花芽生理期化。對於有晚節現象有空間部位萌發徒長枝可採用扭、轉、別、三種方法,使其改變方向培養結果枝組占領空間來年結果增加產量。

三、防止套膜袋果實花臉病發生

通過多年觀察研究,桃果實花臉不是病毒病,屬於生理病害。主要原因是透風透光差,濕度大,鈣元素不足引起。通過套袋改變了果實微環境,果實長時間處在透氣性差、濕度大情況下(膨大著色期)使部分果面細胞壁受損,不能正常呼吸,花氨素無法顯現而變成白紅相間的花臉病,嚴重影響外觀品質,給桃農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套袋果一定要加大補鈣力度,除秋施基肥硫酸鈣鎂硼外,硬核期可補10~20斤礦物晶,膨大期繼續補10-20斤。治病蟲害時,每斤礦物晶600~800倍水葉面補充。在著色前必須搞一次修剪,使它達到通風透光,鈣元素才能徹底轉化利用。否則,在蔭蔽條件下,鈣肥利用率幾乎為零。這次修剪只能對影響光照徒長旺枝採用剪梢留樁法進行。以防疏導過於徹底使果實直接暴曬造成日灼現象發生,還能減輕骨架枝疏膠現象。

四、繼續做好防治病蟲害工作

(1)沒套袋的,主要防治細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瘡痂病、褐腐病。

梅雨天氣有利於細菌穿孔病等的發生,梅雨季節應密切關注該病害的發生髮展情況,可用8%寧南黴素800倍液(每小機30斤水放入18毫升)或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30斤水中加入20-25毫升)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200倍液(30斤水中加入12.5克),另外加入4%春雷黴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小機30斤水放入15毫升)或20%噻唑鋅懸浮劑500倍液(每小機30斤水放入30毫升)進行防治。

(2)套袋的主要防治細菌性穿孔病。

(3)防治蟲害有:天牛、臭八蟲、梨小、桃小、桃蛀螟、瘤蚜、紅蜘蛛、潛葉蛾等。

根據病蟲發生情況,適時噴施4.5%氯氰菊酯1200倍液(每30斤水加12.5毫升),或25%滅幼脲三號1200倍液(每30斤水加12.5毫升),蟲害發生嚴重的桃園可用氯氰菊酯(1200倍液)+滅幼脲三號(1200倍液)進行防治(雨後要格外注意蟲害動態)。

細菌性穿孔病

桃褐腐病

桃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_aZI2wBmyVoG_1ZUQ2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