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單身無業無存款:真正的中年危機,只和一件事有關

2019-10-18     藝行

看到一個帖子,北漂10年了,來的時候25歲,現在35歲,從一無所有,到負債纍纍。

2009年剛來,第一個五年計劃是,買車,2013年擁有第一輛車。然後開始存錢買房,前段時間終於在老家買了房,一下子變得負債纍纍。每天一睜眼,看到的都是銀行欠款。忽然開始懷疑,這樣的生活是為了什麼?

人到中年,不少人都活的疲憊而煎熬。我也常會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嘛 前些天,一個朋友對我推薦了一部台劇,故事的主角,足以代表不完美的大多數,為我們說盡了難以言說的平凡人生。

這就是《俗女養成記》,豆瓣評分9.1。

01. 女主陳嘉玲的故事是這樣的: 39歲的她,是在台北住了很多年,但永遠成不了台北人的台南女兒。 工作頭銜聽著很光鮮:某公司董事長的特級助理,但實際上更像是

董事長的24小時私人保姆。

對接客戶、購買花籃這類雜活她要包攬,老闆的生活雜項她也要負責。平時要幫老闆玩疊疊樂,周末還要帶董事長的「小三」去看房。

此外還得按董事長夫人的要求監督董事長吃藥、吃水果,並且隨時拍照反饋……每天要應付這一大攤雞毛蒜皮,陳嘉玲忙到連驗個孕都抽不出空。 而另一邊,相戀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友江大榮,也對陳嘉玲各種依賴:

起床要她叫,早餐要她煮,甚至隨時會吃錯早餐喝錯飲料

兩個人之間早已激情不再,習慣宅在各自的世界裡,甚至做愛都成為負擔。

這喪氣滿滿的生活也不乏刺激:曾被陳嘉玲嫌棄不愛洗澡的前男友,如今的結婚對象卻是暢銷書美女作家兼主持人。

內心失重的陳嘉玲在前男友婚禮上喝醉了,各種失態,老同學嘆息道:「二十歲喝醉是可愛,四十歲啊,是可憐!」 所以陳嘉玲不得不面對她的現狀:

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一轉眼就要40了,人生好像一事無成,動彈不得。

趁著醉意,她向男友求婚。隨後,開始籌備婚禮。 可是,這並沒有將陳嘉玲從喪氣中挖出來,反而令她陷入更深的困擾:

房子婆婆掌控著,婚後的生活也已被安排好;

更要命的是,她的焦慮與不安,男友江大榮卻含糊迴避一無所知。

於是,一場因為誤會導致的鬧劇後,陳嘉玲再也無法忍受,憤然辭職,跟男友也提了分手。

終於解脫了!辭職後的前幾天,陳嘉玲各种放飛自我,清理房間、運動、美容、shopping,積極換新工作。

可是,喪氣如影隨形,打擊很快又來了,所有公司都以她年齡太大拒絕錄用她。陳嘉玲一下子,又跌回谷底。

等她弟弟來接她回家過年時,陳嘉玲已經很久沒出過門,日夜顛倒,家裡堆滿了垃圾。

她被弟弟強行從床上拽起來,帶回了老家。

02.

離家越來越近,好多小時候的記憶不斷浮現。

台南鄉下,普通老宅里住著陳嘉玲一家:阿公阿嬤,爸爸媽媽,襁褓中的弟弟。

一間中藥鋪,維繫著全家的生計,大人們做生意、照顧家庭,小孩上學讀書,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看電視,日子平淡,卻也活色生香,充滿了歡樂。

阿公有過一段始終不曾透露的創傷經歷,形成他「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日平安一日福」的人生信條,踏實、本分過著日子。 阿嬤看似很老派又愛面子,但實際上和阿公在婚前嘗了禁果,嫁給阿公幾十年,頗得老公疼愛和兒女孝敬,但因嫁人而模糊了自己的存在,她始終耿耿於懷,一直在努力試著找回她自己。 爸爸老實憨厚,同時也可愛善良有耐心,能三回五遍地解釋一個事情直到對方聽懂,也會把流浪漢帶回家洗澡吃飯,對家人更是各種包容關心和保護。 媽媽賢惠盡職,養育兒女,操持家務,但其實也很有主見。

雖然家境一般,長相一般,學習一般,更沒什麼特長,但

陳嘉玲過得自由而歡快,關鍵是很被愛

在阿公眼裡,嘉玲是最好最漂亮的孩子,嘉玲要對阿公說的話都是最好聽的;

無論被台北來的表姐怎麼比下去,或是被當成拔河比賽的「主力」,爸爸都對自己的孩子有滿滿的認可:

我覺得她很活潑可愛還很健康。

當她即將前往台北讀大學,一家人做了各種準備,細緻到坐摩托車一定要從左邊下車這樣的細節都沒落下。 作為父母和長輩,他們真的不完美,有一些毛病甚至也會犯一些錯誤,但他們從來不只為了生活而生活,更

在生活中用心體會

一身喪氣的陳嘉玲,在台南老家,感受到了久違的放鬆。

當年,為了去台北,媽媽跟她生了好長時間的氣。

但,最終,她媽媽說:無論如何都是我的孩子,

你不是一個人,你不用這麼孤單;

你開心我就開心;你不失望,我就不失望。

陳嘉玲也終於意識到,這片養育自己的土地,才是自己真正的力量源泉,她的快樂,就是家人在一起。

年後,一個客戶幫她介紹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職位高,薪水也很不錯,只是需要再回到台北。

她拒絕了。

家人,給了陳嘉玲與生命中的一個個難題和解,最終擁有自由心靈的底氣。 03. 劇末,陳嘉玲說: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忘記了,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

你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這是她與自己的和解,更是對自己的接納。

有人說,人有三種困境:不知道有自己,不願意有自己,不能夠有自己。

而陳嘉玲,就是很幸運的,

不僅知道了自己,也選擇了做自己,並能夠做成自己的人。

雖然有過意難平,有過茫然與焦慮,但39歲的陳嘉玲還是明白了:自己從小到大,就一直是個「俗女」,過去是,未來還是。

不被誘惑,也不被別的喧鬧聲淹沒,

忠於自己的普通和平凡,回歸到自己想要的樣子去活,這就是幸福

。 陳嘉玲就是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中的一員,或許,我們很需要這樣一個人,治癒內心的焦慮。

或許,你我都可以從這部劇中學習:不管有沒有得到過父母充足的愛,但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可以自己給自己足夠多的愛。

從不丟掉自己的人,便是人生最大贏家。

——end——

作者:夏一丹

一個真誠細膩的人,一個盡職盡責且自律的心理諮詢師,一個追求質感的寫作者;研究情緒、個人成長和關係

來源:張德芬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7Tv4G0BMH2_cNUgeB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