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從國內賺走1600億,占據大部分中國糧油市場,卻不是國產品牌

2019-12-06     陸水新知

提到金龍魚可能家喻戶曉,很多家庭都買過金龍魚的大米、食用油等產品,在電視上也經常看到金龍魚的廣告,對於這個著名的糧油品牌自然再熟悉不過了。

然而,大多數家庭天天吃到的金龍魚,卻不是國產品牌,它占據了中國大部分市場,每年從中國賺走1600多億,卻是一家外國企業。

金龍魚的母公司名為「益海嘉里」,主攻糧油市場,在中國設有110多家企業,遍布35個城市,旗下擁有16個品牌,比如金龍魚、香滿園、胡姬花、豐苑等。

其中,金龍魚是益海嘉里最核心的品牌,1991年進入到中國市場,歷經28年,占據了中國糧油市場40%的份額,並且金龍魚大米和麵粉的銷量在行業排名第一,品牌價值高達319億元。

在糧油行業中,金龍魚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福臨門。它倆分別所屬的益海嘉里和中糧集團原本是合作關係,最初合資建油脂廠,但實際控制權卻掌握在益海嘉裏手中。

當益海嘉里在中國食用油市場站穩腳之後,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設立了7個新廠,卻跟中糧集團無關。這時,中糧集團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推出自己的品牌「福臨門」,然後退出與益海嘉里的合作關係。

此後,金龍魚和福臨門在糧油市場展開激烈的競爭。不過,目前金龍魚依舊占據上風,福臨門尾隨其後。而且,益海嘉里今年已經向深交所提交上市招股說明書,如果它能成功上市,毫無疑問是A股市場的「食用油一哥」。

值得注意的是,益海嘉里只是豐益國際在中國投資的全資子公司。說到這個豐益國際,來頭可不小,它是一家跨國集團,也是世界五大糧商之一,在新加坡上市。

豐益國際的實控人是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享有"亞洲糖王"和"酒店大王"之稱,祖籍福建,在馬來西亞的華商家庭出生,已有96歲高齡,擁有128億美元,在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到第104位,但他名下大部分資產在香港,包括酒店、豪宅、商場等。

此外,郭鶴年在中國大陸也有龐大的商業版圖,其中最為人廣知的是北京國貿中心。40年前,北京急需建立一個國際貿易中心,很多外國財團都有意向,但提出的條件異常苛刻,導致項目擱置。

郭鶴年得知此消息後,不管要花多少錢,毅然決定接手這個項目。面對周圍人的質疑,郭鶴年表示:「如果人人都像你這麼想,那祖國何時能夠站起來」。雖然郭鶴年屬於華裔,但是對於中國仍有特別深的情懷。

後來,這個國際貿易中心建成之後,成為中國第一個中央商務區,也是北京重要的地標建築群,總共花費5億美元,是當時外資在中國投入最多的一筆投資。如今,北京國際貿易中心每年可收回租金超過50億元。

​事實上,除了金龍魚之外,國內還有很多知名品牌都是來自外國企業,比如洗髮水飄柔、乳酸菌飲品養樂多等。外國品牌的入駐對國產品牌來說是一種激勵,但是在激烈的競爭下,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這到底是好是壞呢?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1JM4W4BMH2_cNUgWl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