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傳統觀念還是現代觀念中,房子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現在和結婚生子、孩子上學掛鉤以後,很多人都覺得房子是自己生活當中的「必需品」。
不過現在不少城市的房價都已經超過了一萬一平米,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多年的積蓄,可能也不夠在城市的中心地帶置下一套房子。
進入2020年以來,事情似乎有了「轉機」:為了減少人群聚集,很多地方都關閉了售樓處,房企迫於債務壓力紛紛打折促銷,力度不小。
很多無房人都在猶豫要不要趁此機會買房,可又擔心將來還會走低,自己就成了「高位接盤」的人;有多套房的人也在猶豫要不要儘快賣掉,擔心如果現在不賣,將來可能會「賣不掉」。
那麼2020年到底是應該「趁早買房」還是「儘快賣房」?如果今年不買,5年後房子會是「無人問津還是「一套難求」呢?
結合樓市的發展趨勢和大佬們的觀點,我們或許能獲得一些啟發。
我們知道,房子本質上也是一種商品,商品的價格除了成本以外,也會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那麼房子的供求關係如何呢?
根據官方數據,我國的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39平方米,和已開發國家水平十分相近。而根據專家的估算,目前我國的房子已經足夠住進30億人。
也就是說,房子的供應是充足的,那麼需求方面呢?
需求方面,大量剛需的存在對於樓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的我國出生率為10.94‰,這也是自1952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而2019年的出生率刷新了記錄,為10.48‰。
而且據統計,未來10年內,購房的剛需人群會減少30%。
房子的數量「綽綽有餘」,而購房的主要人群正在減少,樓市的走向可想而知。
至於為什麼現在價格還不下降,這就關係到房屋空置率的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的住房空置率超過了22%,超過了國際警戒線一倍有餘。
這麼多房子被買回去空置,難怪潘石屹會說,通過征空置稅將空置的房子「擠」入市場,房價自然就降下來了。
而房地產稅法已經被寫入立法規劃,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很多問題已經有了思路,5年內房地產稅法或將提請審議。
對於該買房還是賣房、未來5年房子是「無人問津還是「一套難求」,馬雲和孫宏斌一語道破。
馬雲雖然並不是房地產行業出身,但他能多次問鼎中國首富,必定有著過人的商業智慧和超前的眼光。
馬雲曾經預言,到2025年房價將如蔥價,因為生產得太多,產能過剩,就會像車子一樣越來越便宜,所以他勸人們不要買房。
地產大佬孫宏斌也和馬雲想法一致,他曾說過,本輪調控短期內不大可能放鬆,目前房子的存量過多,未來需要擔心的問題是房子是否賣得出去。因此他建議我們努力買好房子,但不要抱有僥倖心理,想著靠投資房產來賺錢。
事實上,國家已經多次表明了落實「房住不炒」的決心,再加上對樓市現狀的了解和大佬們的觀點,「買房還是賣房」,答案已經一目了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BFp3HAB3uTiws8KjT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