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女孩橫渡瓊州海峽,比智慧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擁有這項能力

2019-08-28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北溟

9歲的孩子,在你眼裡,能做什麼?

寫作業,上補習班,還是打遊戲?

而有的孩子,9歲就已經和一群大人站在一起,挑戰極限了……

前幾天,一名來自廣州的9歲小女孩周亦涵,竟然成功橫渡了風大浪急的瓊州海峽。

(圖片來自網絡)

橫渡那天,正好遇上暴雨,狀態頻出……

出發後不到一小時,周亦涵就遇到第一個挑戰:水母的攻擊。被水母蜇了20多次後,周亦涵成功地游出了「水母陰影」,繼續向前。

午後,海上掀起了大風浪,周亦涵發現,很長一段時間,她根本無法前進,風浪總是把她帶回原地。

心疼她的爸爸擔心女兒的安全和體力消耗,幾次在一旁勸她放棄橫渡,上船休息,但是,得到的回答都是「爸爸,我不要放棄!」

下午6點多,歷經了13小時的奮力拚搏,周亦涵終於抵達了對岸。

評論區一片驚嘆聲。有網友評論說:

太厲害了,被水母蜇了都沒放棄,可見意志力多堅定!

(圖片來自網絡)

愛因斯坦說過,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力,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

意志力,是我們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它是伴隨人一生重要的性格財富,也是決定我們走向成功的關鍵。

然而,意志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也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自然增長,它是在教育的影響下慢慢發展起來的。

1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意志力比智商更重要

很多父母都特別關注孩子的智商,認為智商的高低決定孩子的人生能否成功。

弗洛伊德說過:如果我們不能成為一個思維意志的統一體,我們的內在將四分五裂,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我們的人生將被困在生命的小角落裡。

如果僅有超高的智商,而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孩子的人生軌跡也只不過是單輪驅動的原地打轉而已。

《意志力》一書中講述過一個調查實驗,心理學家在紐西蘭跟蹤了1000個孩子的成長境況,這項調查從孩子們出生開始一直到他們32歲。

調查記錄下這1000個孩子的意志力狀況、還包括他們取得的考試成績、社會成就、他們的精神狀況、經濟地位等等。

這些數據顯示,那些意志力強的孩子,身體更加健康,患肥胖症的機率更小,甚至連牙齒都更加健康。

同時,那些意志力更高的人患抑鬱症的數量遠低於那些意志力低的人,包括酗酒、吸毒的機率也遠遠低於意志力差的人。而且,他們擁有更加穩定的婚姻。

但是,那些意志力差的人則大多從事工資低的工作,經濟狀況差,銀行沒有什麼存款、擁有房子和養老金的機率更小,很多人還成了單親父母。

另外,這項調查還有一項更驚人的數據:意志力差的那組人中,有40%的人在32歲之前進過監獄,而意志力強的那一組的比例卻不到12%。那些意志力低的人犯罪率遠高於意志力高的一組,而且,他們更傾向於暴力犯罪。

意志力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甚至比智商還要重要。

智商和意志力的關係就好像是0和1,智商是0,意志力是1。

不可否認,一個人的智商越高,後邊的0就越多,我們的成就會越大。但是0之前如果沒有意志力這個1,再高的智商都不過是一串無用的0。

2

意志力,讓弱小的生命更加堅韌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

你覺得運動員在什麼時候最了不起?

網友北極光講述羽生結弦演繹的「血魅」之戰時,獲得了上萬個贊。

2015年,在上海站賽場上,選手們依序滑入冰場,在各自的區域內做著賽前熱身。

羽生結弦倒退著滑行,準備發力跳躍。「砰」地一聲,與背後的選手閆涵猝不及防地迎面撞上。

高速的撞擊,讓羽生飛了出去,重重地摔在冰面上。他躺在冰面上,足足昏迷了兩分鐘。

醫護人員趕到現場,發現他的下顎、頭部、腿都已受傷,不宜再繼續比賽。教練也苦苦相勸:

「你不一定要當主角,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來自網絡)

可是,頭纏著繃帶的羽生,重新站上冰面,努力露出笑臉:

「沒問題,我到死也要滑!」

和著淒婉的音樂,忍著身體的劇痛,旋轉、滑行。8次起跳,5次摔倒,明明已經精疲力竭,明知道會再次摔倒,但只要站在冰上,羽生結弦就會繼續,無法放棄。

一曲終了,羽生結弦向吶喊歡呼的群眾致意:

「我很好,謝謝。」

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一瘸一拐的雙腿早已無法站立。

身處絕望與逆境中的羽生結弦,宛如櫻花般綻放,絢爛而決然。

有人曾問過:

「這世上有許許多多優秀的運動員,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分國家、年齡,去欣賞柔弱的他呢?」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那樣:

「我似乎從沒真的在哪件事上拼盡全力過。我得過且過的人生,在他面前簡直像贗品一樣,羞愧得瑟瑟發抖。他讓我看到比所謂奇蹟更真實和寶貴的東西——貫徹到底、永不言棄的初心。」

我們都曾弱小,但正因為弱小,所以要拼盡全力,走向更強大的自己;正由於弱小,因此要賭上一生,和自己的初心重逢!

3

培養孩子意志力,並沒那麼難

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並不需要挑戰極限,也不要求大搞挫折教育,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到這幾點就很好。

1.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不苛責

兒童心理學家蒙特梭利說過,在意志的形成過程中,人的精神是一座自我構建的建築物,它的建築者既不是母親也不是教師,而是兒童自己。

一個孩子擁有強大意志力的前提是,他有足夠的心理能量。

如果父母長期否定孩子,對孩子過於苛刻,批評指責過多,孩子的內心就會形成一個意識:

我沒能力,我什麼都做不好。

不自信的孩子,永遠不可能大膽邁步向前,一次又一次地向困難發起勇敢的挑戰。

(圖片來自網絡)

2.讚美孩子的「嘗試」,不管成功與否

怎樣才能在任務變難時防止孩子半途而廢呢?

如果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難題,怎樣才能讓他們不輕言放棄呢?

那就是鼓勵他們多嘗試,多挑戰。

遇到未知事物和困難時,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本能的畏懼。這時,只要孩子敢於挑戰,不管這個任務最終是否能被完成,都要極力讚美孩子這種嘗試的行為。

這樣的鼓勵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未知的感覺,讓他們在嘗試的過程中體驗到喜悅。

當孩子意識到,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他們再次面對失敗和困難就會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本能地選擇逃避。

3.通過規則養成堅持的習慣

有人說,最高境界的自律,莫過於自然而然的習慣。

要求孩子專注,有始有終,一開始就要刻意培養這種行為習慣。

孩子看書時,要求他們從頭到尾看完之後,才能換另外的書本。孩子畫畫,必須完整完成一幅作品才能離開。

孩子做作業時,中間不能玩遊戲,做完一項才能休息。鍛鍊時,在孩子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鼓勵他再堅持一下,比如再跑一段,再跳10個……逐漸拉長孩子的極限,培養他們堅毅的品格。

短時間內的規則,讓孩子養成一個習慣,長時間的習慣,就會形成意志力,改變他們的生活。

4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努力才有未來

股神巴菲特曾對兒子說:

「你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作為父母,我們未必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獨立成熟的人,過上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

可是真正的自由的生活,都很貴、很貴……

(圖片來自網絡)

養育子女,從來就不是吃飽穿暖那麼簡單,孩子最需要的是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

因為這股力量,他們會在逆境中不輕易放棄,在坦途中更茁壯成長…… 從而,過上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