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燕園全國家長學校家庭教育系列篇(十八)
家庭教育實例:恰當的愛,陪孩子走過叛逆青春期
案例:把叛逆的孩子拉回來
和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一樣,王女士也經歷了很痛苦很失落的一個時期,那段時間,上高中的女兒簡直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什麼事情都要與媽媽對著干。有時候,媽媽的話還沒有說完,孩子就已經不耐煩地頂撞回來了。想起女兒過去的溫順可愛,王女士心裡很痛苦,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但自己這女兒算是白養了。
不過,後來經過學習,王女士意識到,已經比自己都高的女兒渴望被尊重、被欣賞,渴望獨立而有價值,但自己作為母親,似乎只是看到了女兒長成大姑娘了,卻忽略了她的內心需求。
意識到這些,王女士改掉了自己看肥皂劇的習慣,每天早關電視一個小時,作為家庭閱讀的時間。她也改變了看微信朋友圈的方式,以前,都是瀏覽一些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好玩事兒,動不動點個贊或者聊幾句,但現在她開始改掉這一習慣,而是將一些好的文章保存下來,待到有機會和家人一起分享。
最開始的時候,女兒對王女士談論的話題不屑一顧,但是有一天,當王女士談到了旅遊的事情,女兒突然來興趣了,那天晚上,女兒和媽媽不但探討了旅遊,還探討了不同國家的文化特點,還聊到了環保。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還像是有說不完的話。
王女士心裡竊喜,從那以後,她更是加強學習,漸漸地,她與女兒變得無話不談,甚至戀愛婚姻這樣的話題,也可以一起交流。她忽然覺得,其實女兒很有思想,雖然有些想法幼稚,但是當她用心體會的時候,發現其實也蘊含著女兒的角度,她再一稍微引導,就將女兒偏頗的理解拉回來了。
而且,王女士欣喜地發現,以前母女倆交流的都是吃喝拉撒一些雞毛蒜皮的話題,可現在交流越來越深刻了,感覺母女倆的心聯結得更緊密了。
孩子青春叛逆的家庭原因
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支持: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他們不再滿足於父母愛吃喝拉撒方面的照顧,而渴望被理解,渴望與父母有精神層面的交流。但是很多父母缺少這樣的意識,過分強調學業的重要性,而不能很好地支持孩子減輕學業壓力,由此,孩子感覺到被忽視,漸漸造就了父輩與子輩之間不可填補的鴻溝。
恰當的愛,讓孩子青春獨立而不叛逆
營造快樂和諧的家庭氛圍:溫暖的家庭,是愛的港灣,每一顆疲憊的心靈,都能在這個愛的港灣中放鬆修復,儲備正能量。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這樣一個溫暖的港灣作為心靈的依託。家庭成員一起讀書,一起談心,一起旅遊,都可以提升家庭氛圍,增加家庭成員的聯結感。
幫助孩子樹立夢想:有夢想的孩子,一般都有較高的自制力,也很少耽溺於壞習慣中。而且,即便走了彎路,也能及時回頭。所以,父母要學會激發孩子的夢想。欣賞孩子的長處是激發孩子夢想的關鍵所在;其次,可以多給孩子提供擴大視野的機會,旅遊、接觸各行各業的成功人物,都是不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