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由胃氣所生,而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因此,舌苔的變化可反映臟腑的寒、熱、虛、實,病邪的性質和病位的深淺。
看舌苔的厚薄
正常人應該是薄白苔,如果舌苔太少,甚至在舌上看不到舌苔的天鵝絨狀的外觀,表示此人身體不好,體質較虛。舌苔厚,呈毛髮狀的稱為「毛苔」。表示外邪比較厲害。體內有積滯。
看舌苔的乾燥與濕潤
正常人口腔內不斷分泌唾液(每分鐘約1毫升左右),舌苔常潤澤而有津液。如果唾液分泌不足(如失水)或舌面水分蒸發過快(如高熱),看上去舌苔十分乾燥,稱為「燥苔」,嚴重的話,舌苔上津液全無,用手指去摸一—F有澀手的感覺,稱之為「澀」,如果幹燥進而使舌苔根根豎起象芒刺,稱為「糙苔」。燥、澀、糙常代表程度不同的傷津現象,多見於熱性病過程中。一般講,舌體潤澤,顯示津液充足;舌絳乾燥失榮,顯示陰津已涸,是危重的信號。前人說「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機」。津液在中醫學溫熱病辨證中,顯得特別重要。
無苔
舌苔的厚薄幹潤與消化系統疾病的關係比較密切。當人在便秘、慢性腹瀉、消化不良時可見厚膩苔。腸梗阻時,舌苔干、厚、膩。還有,平時舌苔很少的人,如果早晨起來發現自己的舌苔變得特別厚膩,上面好象塗了一層油膩似的,同時發覺自己食不知味,可能還伴有腹脹、便稀,這就說明你前兩天可能吃得太多,過分油膩,使腸胃不能適應,造成功能失調,中醫稱之為食積。這就需要及時調整飲食,限制飲食,使胃腸得到充分休息。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清晨起來,舌苔經過一夜堆積也會變得稍厚些,但一經漱洗,吃過早飯之後,便又潔凈如常了。這和食積的厚膩苔是有區別的。
臨床觀察表明,觀察苔的厚薄幹潤對分析病情輕重也有一定意義。一般講,薄苔、潤苔病情輕;厚苔、乾燥苔病情重。在病程中,舌苔由薄轉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漸增重;舌苔由潤轉燥,顯示熱邪熾盛,灼傷陰津。反之,舌苔由燥轉潤,由厚轉薄,由黃轉白,往往為津液復生,正復邪退,顯示趨向康復的佳兆。
正常人均有薄白苔,如出現剝苔、無苔,則表示體內有病。
鏡面舌
鏡面舌
即舌面無苔,像鏡子一樣光滑。輕者提示營養不良;重者則表示體內津液虧乏,病情深重。如果病久者的鏡面舌兼絳色,還要防止出現敗血症。如果是老年人的舌頭像鏡子那樣光滑,舌底面兩根靜脈增粗延長,常表示有肺心病存在。
穿心舌
即舌苔中間有一小塊空白處,舌苔已剝脫。穿心舌屬於傷陰的一種表現,常表示體內營養缺乏。小兒出現剝苔,則表示營養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體內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剝脫。這種兒童一般身體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發燒。
穿心舌
牛肉舌
即舌質暗紅,舌苔光剝像牛肉一樣。牛肉舌常見於惡性貧血患者。
還有一種情況是,舌本有苔,病久則無苔,或是液體乾涸,顯示胃氣衰敗或胃陰大傷。歷來醫家重視胃氣,認為「人以胃氣為本」。若胃氣不衰,預後較好;若胃氣已絕,則預後不良。所以中醫學有「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之說。因此,對此現象決不可等閒視之。